余晓曼
摘要:本文以民族传统体育生境为视角,分析了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生境面临的挑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提出了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生境的对策。研究认为,从微观层面,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从中观层面,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保护;从宏观层面,应构建保护、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生存机制。这对于丰富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民族传统体育 生境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2-011-3-TBB
前言
文化建設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西方体育的强势冲击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缺失,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找到“新的生境”,形成新的“生境空间”。而要形成新“生境空间”,就需要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基础。本文将从文化生境的角度出发,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进而找到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及创新机制。
1、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及分类
1.1、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历代因循传承下来的、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竞技娱乐活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两个核心特质是民族性和传统性。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具有民族特色。当西方体育被中华民族使用时,其价值概念可能被忽略。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适用于任何民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近代前在中国产生发展的体育,由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流传至今。它蕴含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内涵与外延广阔而深邃。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
(1)按区域分类。
民族传统体育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东南地区,如表1。由于我国各区域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类型、社会历史和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各区域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不同的特色。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蒙古族的摔跤、赛马,表现出浓厚的草原文化和游牧民族特色;西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维吾尔族的舞蹈和哈萨克族的马上运动,反映了其独特的游牧和绿洲文化;西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苗族的苗拳、瑶族的射弩等,深受山地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中东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壮族的铜鼓、高山族的藤球等,体现了该地区丰饶的水稻文化和海洋文化。
(2)按功能分类。
民族传统体育按功能可分为竞技性、表演性、健身娱乐性和养生性,如表2。竞技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强调竞技和比赛,如摔跤、押加等。这些项目通常有明确的规则,旨在通过比赛来展示参与者的技能和力量;表演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注重表演和展示,如舞龙、舞狮等。这些项目通常在节日或庆典等场合进行,旨在展示参与者的技艺和地方文化。健身娱乐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调健身和娱乐,如打手毽、抛绣球等。这些项目通常简单易学,旨在通过参与活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养生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注重养生和保健,如太极拳、气功等。这些项目通常结合了身体运动和呼吸练习,旨在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2、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挑战
民族传统体育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为动力,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和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化形式。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功能,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为主,包括少数民族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其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1、文化多样性之保护缺失
文化多样性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同时,部分优秀中国文化也逐渐被国人所淡忘,中国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文化多样性全球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全球化进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处于不同程度的交流之中,相互交流与学习是一个国家保持自身优势、实现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在文化多样性的大环境中保持原有的优势,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2.2、适应新时代之如何传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种主要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更替,民族传统体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而传承,需要一种更开放、更包容、更符合时代特征的传承理念,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同时,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并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和价值,同时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3、现代化建设之缺乏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现代化观念已经渗透到传统文化之中,对我国传统体育产生了较大影响。首先,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变快,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中;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也越来越丰富多样,民族传统体育在竞技体育等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无法占据一席之地;最后,由于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变少,一些传统节日也被逐渐取消。传统节日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单一、参与人数较少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因此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处的生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3、民族传统体育生境的创新机制
3.1、微观层面: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文化自觉”是一种对自我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是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有明确的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每个人自觉地认同并主动地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它包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重要的途径,在新时代应该成为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生境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生境相融合,不仅是新时代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生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保障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学校要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工作,通过体育运动会、线上线下的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巩固和学习;定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节、艺术节等赛事,展示民族文化和技艺,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转变学校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养制度,实现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中,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场地和器材;另外,地方政府组建监督小组,定期进行校内考察,制定监督标准和奖惩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2、中观层面: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者,包括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国家是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的主体,社会团体和个人则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文轻武”思想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因此,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保护,对于那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传承和保护。
(1)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次,要鼓励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自身的教学和训练中去,通过亲身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组织能力和传承能力;再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此外,还要加大对少数民族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等的选拔力度和培养力度。通过这些举措使更多人了解到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2)以文化传承为目的,发挥传承人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人民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我国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是各民族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化价值,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要以文化传承为目的,发挥好传承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必要的待遇;另一方面,要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培养民族体育人才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将优秀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3)以政策保障为支撑,优化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环境。
政策保障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要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体系,如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名录制度、实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等;其次,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资金投入,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后,要加強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既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能提高我国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3.3、宏观层面:构建保护、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生存机制
(1)加强政策制定与执行,构建保护机制。
在民族传统体育生存机制中,政府是主导力量,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体系,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研究和阐释。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充分发挥政府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要将保护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从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
(2)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构建传承机制。
在新时代下,要积极推进区域内之间以及跨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各地区在制定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尤其要注重发挥本地优势和特色,形成自身独特优势。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和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教师和学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传承人。因此要大力发挥传承人队伍中“师带徒”这一学习方式的作用,鼓励通过老师带徒弟、学生学师傅等方式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积极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培养制度和选拔制度。
(3)优化发展策略,构建创新机制。
教育方面课程设置上应着重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与认识,教学方式上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育理念上要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等;在社会方面,首先构建多维度的宣传机制,结合时代特点,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大数据平台,通过APP和社交软件等方式让民族传统体育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其次,为传承人以及各宣传人群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比如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基础上增加项目合作的比赛项目,增强趣味性,促进项目间和合作与融合发展。通过多方式宣传和新颖的比赛模式等,让民族传统体育适应新时代稳步发展。
4、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既包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又融入了对团结、勇敢和坚韧的追求。
它们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面对新时期的生境挑战,中华儿女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其寻找新的“生境空间”,更好地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叶威武,雷学会,李世宏.空间转向及理论论绎:都市人类学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23,30(04).
[2]许桂艳,文烨,张文剑.挖掘与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研究[C]//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西安体育学院.第一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一),2023.
[3]杨亚楠,赵子建,李杰等.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书面交流摘要汇编,2022.
[4]杨彩虹.粤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新模式分析[J].拳击与格斗,2023(01).
[5]侯胜川.新时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问题、进展及学术体系路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06).
[6]饶平.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