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4-03-04 08:49岳宗全
天津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密集型贡献指标体系

尤 丽,岳宗全

1.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2.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 天津 300304

0 引 言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专利密集型产业蕴含大量创新要素和资源,自2012 年在美国《知识产权和美国经济:聚焦产业》报告中被首次提出后,便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知识产权经济体的广泛关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也是国际知识产权指数的评价指标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4.8%[1],到2014 年提升至38.2%[2],2019 年占比达41%[3]。欧盟专利局发布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欧盟经济和就业的贡献》报告显示,2008—2019 年,欧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39%上升至47%,其中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4%上升至17%[4-6]。近年来,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成长性高、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由2010—2014 年的11%上升至2021 年的12.44%[7-11]。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12],将“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作为预期指标之一;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13]。各项数据和政策均表明,专利密集型产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对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指标的研究较为完善,但是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探索构建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对我国推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专利密集型产业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1 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研究

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方法在美国2012 年发布的《知识产权和美国经济:聚焦产业》报告中首次提出,将人均专利拥有量高于全产业人均专利数量的产业定义为专利密集型产业,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经济体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界定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1]。欧盟以人均专利申请量为专利密度。我国2016 年发布的《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试行)中对专利密度的界定参考了美国的测算方法,将发明专利规模和政策引导也纳入了评价指标[14]。2019 年修正统计方法后,将R&D投入强度纳入了评价体系,并印发了《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分类(2019)》,该版产业目录将行业细分对应到国民经济小类,为后续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统计监测奠定了基础[15]。国内的专家学者在研究专利密集型产业时采取了更加全面的综合指标进行测算[16-18],将研发强度、人力资本和专利质量均考虑在内,避免了因专利数量较少,但注重研发、专利价值高的产业没有被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问题,更加科学严谨。

1.2 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评价研究

美国和欧盟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评价研究主要聚焦在对产出、就业、收入和对外贸易的贡献[19]。我国自2018 年开始统计历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各省市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研究聚焦在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上,评价指标主要有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交货值和岗位数量[20-22],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

1.3 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对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通常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当前常用指标有人力投入(包括R&D人员占比、行业平均从业人数)、资金投入(R&D经费支出占比、设备及技术引进经费等)、知识产出(专利数量指标)和经济产出。可以看出,筛选对创新能力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是关键。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目前的指标体系在高学历人员投入、专利质量、专利价值等方面的考虑尚不全面,需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我国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测度指标、经济贡献度指标和创新评价指标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尚未建立起指标全面、体系完善的专利密集型产业监测评价机制,导致区域间、产业内难以对比评估,不利于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状况的监测和定向培育。因此,构建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对于推动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发挥专利密集型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 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监测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指标选取原则[23],结合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密度高、创新能力强、经济贡献突出等特点,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经济贡献角度构建评价监测体系[24]。

2.1 创新投入指标

创新投入指标包含资金投入、规模投入和人力投入3 个二级指标。

资金投入是创新活动的物质支撑基础,可以反映专利密集型产业研发强度。基于R&D经费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比,可以看出产业对研发活动的重视程度。同时,横向比较可以监测到企业研发投入的侧重方向,人均人员劳务费能够体现该产业薪资水平。

规模投入包含研发活动企业数量和科技机构企业数量占比,可以评估产业的研发规模和实力。

人力投入是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25]。人才聚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基于研发人员和高学历人员占比,可以看出企业的创新实力和潜力,R&D人员全时当量则反映了切实投入科技研究的人力情况。

2.2 创新产业指标

创新产出指标包含技术产出和产品产出2 个二级指标。技术产出代表了产业的创新能力,专利数据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信息来源,其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技术创新的阶段性产出成果,被认为是衡量技术创新的重要维度,也是最常用的技术创新衡量指标,在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及人员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具有其他指标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中专利申请量反映产业的创新活力和研发热度,高价值专利数量能够评价产业的专利质量和技术创新水平。

产品产出则展现了产业技术转化和在产品端见效能力,包含专利许可/转化数量占专利总数比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数2 个指标。

2.3 经济贡献指标

经济贡献是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核心指标,共包含经济效益、创新效益、出口效益和就业贡献4 个二级指标。

经济效益是产业经济贡献的直接体现,其中工业总产值反映了产业的生产能力,其在总产业产值中的占比是衡量专利密集型产业对经济贡献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反映了行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创新效益主要评价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产生的效益。专利质押融资金额则是专利技术法律价值、市场价值最直接的体现,由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值能够看出创新活动对产业经济的支撑作用。

出口交货值反映了产业对国际贸易的贡献度,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由提供就业岗位数量占总产业的比值能够看出专利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贡献作用。

2.4 指标体系结构

评价监测指标体系的结构见表1,由3 个一级指标、9 个二级指标和20 个三级评价指标组成,全面统计监测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投入、产出活动情况。

表1 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监测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for patentintensive industries

3 指标体系的应用

根据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定期统计产业各项数据指标,通过各项指标的对比研究,分析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情况,监测产业发展动态。例如:资金投入方面,可以看出研发产业经费支出的主要方面和不足之处;人员投入方面,除监测产业的人力资本情况外,还可以看出产业对区域人才引进的支撑作用等;经济效益方面,可以看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程度。因此,基于指标体系,全面统计监测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产业制定培育发展措施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产业间的横向对比,分析定位各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各产业的强项和短板,为政府部门规划产业集群提供信息支撑。

此外,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年鉴和经济普查数据,多为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和中类,受限于产业数据的获取,专家学者难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因此,专利密集型产业数据的统一监测可为我国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专利密集型产业提供数据支持。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经济贡献角度构建了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基于9 个二级指标和20 个评价指标,对专利密集型产业进行了全面统计监测,准确地反映了产业的研发强度、重视程度、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和出口、就业的贡献等情况。下一步将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使其能够精准评价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情况,诊断产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经济贡献链条上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育政策。未来可将评价体系继续细化,加入侧重评价专利密集型产业企业的指标,从企业端监测产业发展动态,建立统一的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监测平台,方便各企业定期上报数据,利于数据分析处理和对比研究,以进一步发挥专利密集型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密集型贡献指标体系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以网络教育组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