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市科技局
温州市瓯海区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政府创新组织作用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由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华中院”)协同龙头企业中电海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创新资源探索组建温州光电创新联合体模式,把握“平台+人才+模式+资本”四大要素,转化形成一批科技型企业,让“科技成果”转变为“硬核产品”,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助力光电、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一是企业关键技术难以突破、受制于人,有强烈的补链需求。二是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难以突破、产出不高、缺乏市场化运营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有强烈的技术转化需求。三是地方产业转型难以突破、新兴产业培育难度大、投入产出不平衡,有强烈的转型发展需求。如中电海康在光电材料上游产业链存在缺口,受到国外制约;华中院科研成果始终难以走出“实验室”,与市场结合度不高;瓯海区存在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的培育困境。
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研究院新能源纳米材料实验室中试车间
一是龙头企业基于补链需求,向高校院所精准出题,提出“卡脖子”清单。龙头企业帮助创新平台迅速拓展市场,打通上下游链条,并有效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二是高校院所基于技术转化需求,为企业无缝解题。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院所主要起到技术支撑作用,提供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及人才团队支撑。三是地方政府基于转型发展需求,助力双方共同答题,重点承担“梁柱”作用,帮助对接大中型企业和社会资本,同时提供人才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一是成果转化。华中院出技术、龙头企业做市场、地方政府优环境,打通“核心技术→科技成果”市场化路径,让“科技成果”转变为“硬核产品”,最终进入“产品市场”。二是链路牵引。龙头企业作为链主,通过发现自身链路缺口,摸清市场需求,精准牵引华中院基础研究方向,指导开展应用研究,实现上下游链路协同。三是创新赋能。发挥龙头企业的专业化运营能力,帮助企业快速成长。例如,中电海康帮助联合体初创企业找准核心定位,做好公司业务设计、架构设计、股权设计等,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资本吸引力。
一是实现企业孵化。引导龙头企业投资科研平台研发项目,孵化出更多具有竞争实力的成长型企业。二是实现财富效应。迅速提升研究成果价值,推动科学家、研发人员实现财富积累。三是实现产业集聚。探索龙头企业市场化引领、产学研用有效衔接、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形成企业增值发展的“马太效应”,最终在温州打造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高地。
通过创新联合体探索实践,中电海康已投资赋能华中院5 家企业,吸引森马、正泰等温州本地龙头企业参与合作;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入股实现财富积累,企业估值已达千万元; 瓯海区以此为依托,迅速崛起光电材料和器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