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薇,刘纪达,安 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应急科研攻关是我国特色科研攻关体系的组成部分与重要实践场景。有别于常规科研工作,应急科研攻关以实战为方向、以应用为标准,优先支持针对应急管理一线紧迫需求开展的应急研究、快速研发、成果快速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以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出发的应急科研攻关行动对技术路线的实践性与可行性具有更高要求,深入探究应急科研攻关实施规律、明晰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影响因素对提升应急科研攻关支撑与保障应急管理行动的效果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国面向应急科研攻关工作作出了多项重要部署[1]。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从基础理论、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与评估恢复5 个方面明晰了支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重点,明确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和“卡脖子”技术攻关。2022 年,科技部与应急管理部联合制定了《“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核心要求,明晰了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的重要方向。同时,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我国各级政府与各方科研力量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适时、及时有效地实施了应急科研攻关工作[2],起到了支持疫情防控与医疗、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效率的积极作用,积累了较为完备的实践经验。突发事件具有发展不确定性、演进动态性、趋势难预测性等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应急科研攻关的复杂性特征。从实践来看,在政府部门部署下,联合研发机构共同参与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是当前世界各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共同趋势和基本要求[3],政府部门与研发机构间的相互配合与有效协调是提升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必要条件[4]。为此,本研究将从应急科研攻关组织模式视角出发,面向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中核心环节的基本特征,构建基于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的应急科研攻关博弈模型。同时,将充分考量应急科研攻关实践中的研发不确定性与风险不确定性,加入随机扰动并构建应急科研攻关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仿真分析模拟了攻关项目实施不同环节要素对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策略选择的影响效果。进一步地,面向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提出了提升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优化应急科研攻关协调机制、强化应急科研攻关效率和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动态性、难预测性等显著特征,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我国政府最为关注的核心理念[5]。从科技发展视角看,应急科研攻关有利于破除组织壁垒、促进协同体系的构建,是助力科技创新与技术优化的重要方式[6]。既往经验表明,科技创新与技术成果应用对政府防范与应对突发事件具有积极的支撑作用。以往科研攻关工作既包含面向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快速应用研究,亦包含面向中远期科研规划的基础储备研究[7]。因此,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实施的关键科学技术研发活动与常态下面向应急技术储备的科技研发活动均是应急科研攻关的主要内涵。研发时间短、应用需求高则是其核心标签[8]。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科研攻关的实施情况,研究结果将更有助于应急情境下科研攻关效能的提升。
由于COVID-19 的全球大流行[9],学界面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开展了诸多创新探索,应急科研攻关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显著。在应急科研攻关经验梳理与对策启示研究方面,既有研究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应急科研攻关需求分析、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布局、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探讨。如张弼等[10]通过梳理新冠疫情防控中我国各级政府开展应急科研攻关的具体措施,从区域空间视角揭示了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布局,总结了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征集模式、立项安排与主要攻关方向;何允刚等[11]通过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科研攻关的需求及特征,从技术成果储备、技术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体系、国际合作与科学普及等方面提出了实践启示。此外,亦有学者从保障应急科研攻关运行与实施视角,提出了强化应急科研攻关安全管理[12]、科研诚信与伦理管理等问题的措施建议[13]。
在应急科研攻关组织模式研究方面,既有研究充分认识到政府部门在应急科研攻关中具有主导地位,高校[14]、科研院所、企业与学术共同体均是应急科研攻关实施的核心组织[15]。在组织模式上,应急科研攻关已逐步实现了从同一体系内部协调,发展为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异质性主体间的跨区域攻关、跨组织攻关与跨学科攻关。同时,亦有学者通过凝练不同类型应急科研攻关组织模式的核心特征,设计提出强化应急科研攻关效率的方法路径。如李冰等[16]以COVID-19 疫情防控中科研攻关总体情况及应对方法为例,探索并凝练了面向重大科技攻关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与跨组织工作模式,并对应该模式不同特征提出了机制优化设计思路;孟莎等[17]以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研攻关实践为例,从制度、体系、机制等方面总结了应急科研攻关管理机制的总体框架;马佳等[18]以多个应急科研攻关组织为案例,探索了新冠疫情背景下应急科研攻关组织模式的核心特征,提出不同类型应急攻关组织间形成了具有“实践—理论—实践”闭环接力特征的组织模式。此外,分析加强应急科研攻关与研发技术成果应用的耦合与协调亦是应急科研攻关研究的主要议题。惠娟等[19]基于复杂适应系统模型与动态闭环螺旋模型,提出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研体系运行机制并探究了机制的核心特征。
在应急科研攻关方向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是应急科研攻关部署的重要场景。为加快提升防汛抢险应急处置核心能力,围绕“巡堤查险、决口封堵”实战需求,2021 年应急管理部、工信部与科技部联合部署开展了防汛抢险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工作。为强化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科技保障能力建设,原国家安监总局多次部署开展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工作,培育和征集与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控制、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紧密相关的科技攻关项目。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总体部署下,各级政府依据统一科研攻关布局,结合各区域的科技优势方向与特色领域,聚焦疫苗与药物研发、检测技术与产品、病毒溯源与流行病学、临床诊疗方案等方面部署了多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同时围绕项目流程优化、研发经费支持以及科研攻关体系建设等内容出台了多项保障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的具体政策。
综上可知,学界已围绕应急科研攻关实践经验凝练、应急科研攻关组织模式特征与运行机制等不同方向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并根据应急科研攻关案例提出了对策建议。但既有研究尚存在重应急科研攻关特征分析、轻应急科研攻关机制阐释的倾向,探究应急科研攻关效能提升的研究成果鲜见。同时,从应急科研攻关参与主体视角,考察不同主体应急科研攻关策略的相互影响和演化关系的理论研究尚有欠缺。为此,本文将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对应急科研攻关系统的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刻画,为探索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可观测的研究窗口。演化博弈理论是从系统视角探究组织间交互与博弈关系的重要方法,已广泛应用在环境治理[20]、安全监管[21]、互联网治理[22]、社会治理等公共事务领域[23]。同时,演化博弈理论亦在关键技术突破[24]、协同创新体系[25]、科技成果转化[26]、科技资源融合共享机制等科学研究方向[27],以及在应急协同、应急救援、应急动员、应急疏散等应急场景当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以上内容均可对本研究构建应急科研攻关演化博弈模型,探究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间的博弈关系及应急科研攻关系统特征提供参考与借鉴。
应急科研攻关是面向解决突发问题和应急管理困境、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科技支持的科学研究活动。其中,攻关项目的启动与实施是应急科研攻关运行的核心环节与重要基础。从主体视角看,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分别为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发布方与承接方。一方面,政府部门根据应急科研攻关总体布局与本区域科技优势领域,以定向、非定向或是揭榜挂帅模式发布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信息、部署应急科研攻关实施;另一方面,科研攻关团队结合自身研究优势与基础,以应急管理实际需求为牵引,承担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现在应急新技术、新产品与新装备上的攻关与突破。可见,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在应急科研攻关中的交互关系与策略选择直接影响着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实施及攻关总体效能。为此,本研究将着重探究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在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中的动态选择机制。具体地,研究将考虑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的主要流程,从项目培育、项目部署、需求确认、项目运行、成果应用、项目保障6 个维度设计了刻画项目实施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见图1)。研究通过分析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在应急科研攻关中的策略选择偏好,进一步明晰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厘清提升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具体归因。
图1 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的分析框架
在应急科研攻关实践中,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间的动态博弈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多变性,这是由于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会受到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干扰,同时也引致了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变化往往是非线性的。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一方面是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以及应急管理工作的动态演化特征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技术研发成果率与技术匹配差异化应急情境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使研究更贴近应急科研攻关实际,本研究将在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博弈中引入随机扰动因素,进而构建出应急科研攻关随机演化博弈模型。
研究参考应急科研攻关规划与攻关项目征集等相关政策文件,结合面向COVID-19 防控中的应急科研攻关经验,构建了应急科研攻关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基本假设如下:
假设1:在应急科研攻关随机演化博弈模型中,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为博弈主体,二者均具备有限理性的特点。同时,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二者间的策略选择是基于随机匹配的反复博弈过程。
假设2:政府部门既可以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以强化应急科研攻关实施、支撑各项应急管理行动,亦可以选择消极部署引导策略以降低应急成本支出。设政府部门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与消极部署引导策略的概率分别为x、1-x(0 ≤x≤1)。科研攻关团队既可以选择高效研发策略以强化应急科研攻关效率、提升技术成果应用收益,亦会受限于研发积极性不强、研发流程繁琐以及研发收益不高等问题,进而选择低效研发策略。设置科研攻关团队选择高效研发与低效研发的策略分别为y、1-y(0 ≤y≤1)。
假设3:对于政府部门,Cg为其在部署与实施应急科研攻关时,付出的科研资金、项目补贴等财政支出成本,Cg> 0;Kg为政府部门在保障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征集、立项、实施等环节中付出沟通成本与管理成本,Kg> 0;在政府部门部署应急科研攻关工作后,G为政府部门因技术成果研发成功与有效落地应用而收获的社会安全收益,G>0;R1为政府部门因匹配应急科研攻关布局、支撑应急管理决策而得到的上级部门奖励收益,R1>0;R2为政府部门因发布应急科研攻关信息、有效支撑突发事件应对、降低本区域安全风险所获得的社会公信力收益,R2>0;L为政府部门因未能履行应急科研攻关监督与管理职能,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生物安全突发事件亦或是科研信息虚假发布的,所受到的社会安全损失与公信力损失,L>0。
假设4:对于科研攻关团队,Cs为其在应急需求分析、实施技术研发、技术测试与验证、技术改进与优化中付出的各项研发成本,Cs>0;Ks为科研攻关团队在应急需求调研、科研攻关项目立项、实施与结题等环节中所付出的流程、沟通等管理成本,Ks>0;M1为科研攻关团队从政府部门处获得的科研资金、项目补贴等项目收益,M1>0;M2为科研攻关团队在技术成果实际落地与推广应用中获得的成果转化收益,M2>0;P为科研攻关团队未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管理以及科研伦理等规定而受到政府部门的处罚损失,P>0。
假设5: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阶段,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会基于技术优势领域与研究基础开展面向技术培育与储备的科技创新工作,形成一定的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A,A>0。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在应急科研攻关中被调用以支撑各项应急行动。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越高,政府部门的科研攻关部署成本与科研攻关团队的技术研发成本越低。
假设6:面向应急科研攻关的项目部署环节,研究引入α作为衡量政府部门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支持强度的变量,0 ≤α≤1。当政府部门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时,α=1。α越小表示政府部门付出的财政支出成本与各项管理成本越低,且科研攻关团队获得的科研资金与项目补贴等项目收益越低。
假设7:面向应急科研攻关的需求沟通环节,研究引入λ作为评价应急一线组织向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反馈应急技术需求是否明晰的变量,0 ≤λ≤1。λ越大表示应急组织表达了更清晰的应急需求,政府部门在项目信息发布、科研攻关团队在研发策略上具有更准确的方向指引。
假设8:面向应急科研攻关的项目运行过程,研究引入β以刻画政府部门采取审批流程简化、延长申报与执行期限等措施的执行强度,0 ≤β≤1。当政府部门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科研攻关团队选择高效研发策略时,β越大政府部门的管理成本Kg与科研攻关团队的管理成本Ks越小,分别为(1-β)Kg与(1-β)Ks。
假设9:面向应急科研攻关的成果应用环节,研究引入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θ,评价政府部门部署技术类型、科研攻关团队的研发方向与突发事件应急实践的匹配程度,0 ≤θ≤1。θ越大表示应急科研攻关形成的技术成果对各项应急行动与应急决策的支撑效果越好,相对应的政府部门获得的社会安全收益与科研攻关团队获得成果转化收益亦有所提升。
假设10:面向应急科研攻关的项目保障环节,研究引入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μ以衡量政府部门在应急科研攻关安全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科研诚信管理以及科技信息发布管理等重要方向上的管理水平,0 ≤μ≤1。μ越大表示政府部门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具有更强的保障力度,有利于科研攻关团队各项研发工作的顺利实施。
进一步的,围绕以上提出的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在应急科研攻关中的博弈情境,研究设计出了应急科研攻关演化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应急科研攻关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
根据支付矩阵,政府部门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的期望收益为:
政府部门选择消极部署引导策略的期望收益为:
政府部门应急科研攻关策略的平均收益为:
得到政府部门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同理可知,科研攻关团队选择高效研发策略的期望收益为:
科研攻关团队选择低效研发策略的期望收益为:
科研攻关团队博弈策略的平均收益为:
得到科研攻关团队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进一步,研究通过将高斯白噪声引入应急科研攻关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了受到随机干扰的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得到了非线性Itô 的随机微分方程组:
为进一步清晰刻画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在应急科研攻关中策略的动态演化情况,研究基于方程组(10),结合本文研究框架,从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的核心维度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由于研究数据的多样性与假设变量的抽象性,研究采用Delphi法选择10 名应急科研攻关领域专家与5 名政府应急管理指挥人员进行了模型参数数值的评价与打分,并考虑应急科研攻关实际,给定了应急科研攻关随机演化博弈模型中参数数值的初始取值,分别为:α=0.5、β=0.5、θ=0.5、λ=0.5、μ=0.5、A=10、Cg=36、Kg=16、R1=4、R2=6、G=10、L=18、Ks=16、M1=10、M2=8、P=15。具体而言,研究将分别对应应急科研攻关的项目培育、项目部署、需求确认、项目运行、成果应用、项目保障6 个环节,探究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A、应急科研攻关支持强度α、应急技术需求反馈系数λ、攻关项目流程优化系数β、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θ、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μ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与应急科研攻关演化系统演化的影响机制,推演应急科研攻关中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的策略演化路径。
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可有效刻画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拥有的应急技术成果存量与科研攻关团队在该技术方向的研究基础。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的大小有赖于政府部门在“平时”对应急技术的培育与储备,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选择适配性高且具有研究基础的科研攻关团队对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影响情况。在不同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水平下的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演化结果如图2所示,取值A分别取0、5、10、15 和20。可见,随着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A的提升,政府部门在应急科研攻关中需付出的财政成本与管理成本均会得到有效补充,且政府部门具有更准确、清晰的应急科研攻关方向指引,其策略稳定状态由消极部署引导逐渐转向积极部署引导。与之相对应的,科研攻关团队在较低的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A=0)下,虽有更大的概率选择高效研发策略,但存在较大的波动。当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A逐渐提高时,科研攻关团队选择高效研发策略的收益更高。且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越大,科研攻关团队策略倾向y=1 处收敛的速度越大,会更快地形成稳定策略。可见,加强平时应急技术研发布局、实现应急技术积累有利于形成更精准、高效的应急科研攻关体系。
图2 不同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A 对博弈主体策略的影响
政府部门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支持强度直接反映了政府部门实施研发经费、科研补贴等事项上的部署情况,如研发经费提前下达、分阶段补助、后期资助,国家项目经费配套以及经费包干制、不设支出比例等,是直接影响科研攻关团队的收益感知及研发积极性的。图3 为应急科研攻关支持强度α分别取0.1、0.3、0.5、0.7、0.9 时,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演化情况的仿真结果。当应急科研攻关支持强度α较低时,政府部门积极部署应急科研攻关的社会安全收益与公信力收益低于其节省的财政支出成本与科研攻关管理成本,因此政府部门将选择消极部署引导策略。对于科研攻关团队而言,α越低意味着科研攻关团队获得的科研资金、项目补贴等项目收益越少,收益驱动不足致使其将选择低效研发策略。随着应急科研攻关支持强度α的增大,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逐渐形成了由“消极部署引导,低效研发”到“消极部署引导,高效研发”再到“积极部署引导,高效研发”的演化过程。当应急科研攻关支持强度α=0.5 时,科研攻关团队要先于政府部门作出策略调整,此时y=1 是科研攻关团队的稳定策略。当应急科研攻关支持强度α取0.7、0.9 时,政府部门的社会安全收益、公信力收益以及科研攻关团队的研发收益与奖励收益均将显著提升,此时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将形成(1,1)的稳定状态。
图3 不同应急科研攻关支持强度α 对博弈主体策略的影响
在应急管理实践中,一线应急组织(如应急救援队伍、医疗团队等)在各项应急行动中形成的应急需求与应急技术成果应用情况的反馈均是支撑应急科研攻关有效实施的关键。明晰的应急技术需求信息与及时反馈可使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进一步明确科研攻关方向,强化应急科研攻关的目的性与适应性。不同应急技术需求反馈系数μ下对应的应急科研攻关随机演化博弈系统演化轨迹如图4 所示。可见,随着应急技术需求反馈系数λ的增大,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形成了由(0,1)向(1,1)的演化过程。当应急技术需求反馈系数λ较高时,政府部门会更加明确应急情境中的技术需求,对把握科研攻关征集项目类型、明确科研攻关项目申报模式、强化应急技术成果管理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应急技术需求反馈系数λ的提高,政府部门的策略稳定状态越来越向x=1 趋近,直至当λ=0.9 时,政府部门形成了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的演化稳定状态。对于科研攻关团队,应急技术需求反馈系数λ越大时,其选择高效研发策略的速度越快、形成稳定策略的演化时间越短。同时,虽在演化初期存在向低效研发策略方向的演化趋势,但由于高效研发策略的应急收益更加显著而向着y=1 的稳定状态。
图4 不同应急技术需求反馈系数λ 对博弈主体策略的影响
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在应急科研攻关中均需付出一定的管理与沟通成本,期间政府部门可以选择通过优化项目流程以降低博弈主体的成本支出,如延长项目的申报时间、缩短项目的审批时间、放宽项目的执行期限、加快科研攻关成果应用与落地等。在政府部门采取不同水平的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优化措施时,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演化结果如图5 所示,分别对应了攻关项目流程优化系数β为0.1、0.3、0.5、0.7、0.9 的情形。随着攻关项目流程优化系数β的提升,科研攻关团队在项目申报、项目研发以及项目实施中的成本均有所降低,因此其将有更高的积极性选择高效研发策略。同时,攻关项目流程优化系数β亦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府部门的项目管理成本,且随着β的提升,政府部门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的收益更大,政府部门将由消极部署引导策略转向积极部署引导策略。由图5 可知,当β取0.7、0.9 时,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将分别达到x=1 与y=1 的稳定策略,“积极部署引导,高效研发”成为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的稳定策略组合,且β=0.9 时博弈主体稳定策略组合的演化时间最短。
图5 不同攻关项目流程优化系数β 对博弈主体策略的影响
强化应急科研攻关的技术成果应用需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突发事件或是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具有的差异化应急特征及应急需求。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θ能够直接映射政府部门部署的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类型及方向,科研攻关团队研发得到的技术、产品、装备与应急情境的适配性,进而表征应急科研攻关的有效性。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θ分别取0.1、0.3、0.5、0.7、0.9,对应了应急科研攻关方向与技术和应急情境的匹配度,仿真得到不同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下博弈主体策略演化结果如图6 所示。由图可知,政府部门未能形成x=0 或者x=1 的稳定策略,但随着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θ的提高,技术成果对应急管理活动的支撑与保障效果更好。此时,政府部门亦将获得更大的社会安全收益,因此政府部门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的概率逐渐提高。相对应的,科研攻关团队在应急技术成果适用水平较高时,在相关职能部门的保障下快速在应急一线应用、推广并提升其成果转化价值,进而将获得较高的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因此,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越高,科研攻关团队选择高效研发的意愿越显著、策略收敛速度越
图6 不同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θ 对博弈主体策略的影响
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有效实施既需明晰科研攻关方向、提升科研攻关效率,亦需制定恰当的保障措施以强化应急科研攻关的稳定性。其中,规范应急科研攻关发布机制、完善科研诚信与伦理审查制度、健全科研攻关安全监管体系均是保障科研攻关的重要方向。当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μ分别取0.1、0.3、0.5、0.7、0.9 时,仿真得到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的策略演化轨迹如图7 所示。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μ的引入,将提升科研攻关团队对未遵守安全生产、信息发布以及科研诚信等问题的处罚损失感知,进而将有效提升科研攻关团队选择高效研发策略的主动性。同时,随着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μ的增大,科研攻关团队向高效研发策略演化的速度逐渐提升,且波动幅度逐渐降低。反之,政府部门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的概率将随着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μ的提升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增强对科研攻关主体与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执行的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部门节约支出成本,但亦导致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消极部署或是延迟部署。可以预测的是,较高的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亦可能催生“以罚代管”的情况出现。
图7 不同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μ 对博弈主体策略的影响
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属性与应急科研攻关实践可知,应急科研攻关具有研发时间短、试错成本高的突出特征。因此,探究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影响因素、明晰提升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实施策略对支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行动、强化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视角切入,从应急科研攻关的项目培育、项目部署、需求确认、项目运行、成果应用、项目保障6 个维度揭示了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在应急科研攻关中的互动关系,并据此构建了应急科研攻关演化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考虑突发事件的复杂性与科技研发的不确定性特征,在博弈模型中引入了随机扰动因素。进一步地,通过构建应急科研攻关随机演化博弈模型与数值仿真分析,研究面向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的6 个环节,依次探究与考察了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A、应急科研攻关支持强度α、应急技术需求反馈系数λ、攻关项目流程优化系数β、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θ与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μ对博弈主体策略演化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1)积累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A、提升应急技术需求反馈系数λ与攻关项目流程优化系数β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府部门的项目资金成本、沟通成本与科研攻关团队的研发成本与管理成本,进而将推动应急科研攻关演化博弈系统形成(1,1)的稳定状态。同时,技术成果储备效益、技术需求反馈系数与项目流程优化系数提高的幅度越大,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形成稳定策略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2)增大应急科研攻关支持强度α将提升科研攻关团队获得的研发资金、配套经费和财政补贴收益,提升科研攻关团队选择高效研发策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时,政府部门收到的社会安全收益与公信力收益高于其财政支出成本与科研攻关管理成本,亦会驱动其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
(3)关注应急科研攻关研发技术与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应急情境的匹配度有利于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分别向积极部署引导策略与高效研发策略演化。这是由于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θ的提高会增大政府部门的社会安全收益感知和科研攻关团队的技术成果转化收益感知。
(4)通过实施安全管理、诚信与伦理管理、信息发布管理的多元举措提升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μ,有利于提升科研攻关团队选择高效研发策略的概率。同时,政府部门积极部署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能动性有所降低,需综合施策以规避政府部门选择消极部署引导策略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充分考虑攻关项目实施视角下的影响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制,认为下一阶段应从加强常态化应急技术储备、实施多元化项目扶持举措、适应差异化应急实践场景、夯实制度化安全管理模式四个方面重点部署应急科研攻关工作。
(1)以加强常态化应急技术储备为抓手、构建应急科研攻关的平战结合框架。加强平时科研积累与技术储备,既可降低急时应急科研攻关的研发成本与管理成本,提高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实施科研攻关活动的主动性;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既有布局的应急技术成果与实际应急情境的快速匹配与应用落地,提升应急科研攻关的社会安全与成果转化效益。一方面,要结合区域科技高地与优势领域,在平时面向重点领域,围绕不同类型、不同方向应急科研攻关项目进行常态化布局,建立常态化应急研发需求、攻关项目、科技成果的征集、凝练、梳理制度,推动新型应急技术、应急产品、应急装备的应用与推广。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搭建政策模块、创新模块与产业模块的贯通式链条,积累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经验,确保攻关主体在不同应急响应阶段与技术研发环节中的快速响应与高效联动。另一方面,要完善应急科研攻关平战转换机制。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阶段,做好应急科技潜力与存量的挖掘工作,如针对科研攻关主体围绕应急需求自主攻关并取得实际应急支撑效果的,根据研发投入实施经费后期补助。同时,要加强突发事件与风险的预警研究,以便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科研攻关的系统性水平。
(2)以实施多元化项目扶持举措为核心、完善应急科研攻关的政策供给体系。丰富且完备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扶持与激励举措,是提升科研攻关团队研发积极性的重要助力。同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扶持举措对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的影响机理并不相同。因此,要结合区域应急科研攻关实践,做好项目流程优化、财政补贴激励、人才奖励优先等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一是要从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申报、执行、结题等流程管理维度出发,落实放宽项目申报时间与条件、拓展揭榜挂帅与赛马制等新兴项目发布模式、优化攻关项目及相关实验许可的审批流程、允许攻关项目延期结题等据实举措,降低科研攻关团队的研发成本与管理成本。二是要实施对科研攻关项目的多元化财政补贴措施,如项目执行经费提前下达、自主研发项目后期资助、研发经费的预补助与分阶段补助以及给予国家科研攻关项目经费配套等,提升科研攻关团队的研发收益,充分调动科研攻关团队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三是要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团队与科研人员的职称奖励评审优先支持,重点培育复合型与适应力强的创新群体和科研团队,实现对科研攻关团队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激励。
(3)以适应差异化应急实践场景为突破、提升应急科研攻关的科技支撑效能。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亦或是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均形成了不同的应急场景与应急任务需求,进而驱动了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类型及其要求的不断演化。为此,准确把握应急需求、厘清应急科研攻关方向对提升应急科研攻关的支撑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一是要畅通一线应急组织与政府部门、科研攻关团队的沟通与衔接渠道,提升应急需求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而有效提升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征集的针对性,有利于实现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供应。同时,精准的应急需求信息将降低科研攻关团队的研发与管理成本,亦有利于强化应急科研攻关水平。二是要加快科研攻关项目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新装备的准入与审批效率。进一步地,加快部署新技术在应急管理实践进行应用、试点,及时、全面地收集相关技术与各项应急行动的适配信息,为应急科研攻关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三是要围绕填补技术空白与优化技术参数两项重点任务同步推进,既注重尚未解决与突破的应急技术难题,亦围绕既有应急技术、装备、产品提出符合差异化应急行动特色的改进与优化方案。
(4)以夯实制度化安全管理模式为保障、助力应急科研攻关的有序稳定实施。除应急科研攻关的精准性与时效性外,保持应急科研攻关实施的稳定性亦是提升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重要保障。其中,科研安全、科研诚信与科研伦理、科研攻关信息发布是维护应急科研攻关实施稳定性的关键事项。为此,一是要强化应急科研攻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既需压实不同行业领域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亦要强化科研攻关团队的主体责任。要做好科研攻关项目执行期间的安全提示工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应急科研攻关效率。二是要规范科研攻关主体遵循科研诚信准则,强化申请人信息填报、科研成果署名、科技成果等级准确性与合规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科研伦理审查,尤其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要遵守实验动物管理规定、受试者知情同意规程。三是要建立完备的科研攻关信息发布机制,既需规范项目与课题申报、技术与成果征集、应急需求征集等项目的发布渠道与发布模式,亦要对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发布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严格审核与监督,规避因虚假或不实信息而引发的舆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