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一位爱踢足球的“60后”院士。每次比赛,他都不惜体力、左突右击,敢于和年轻人展开身体接触,而且能踢大半场时间,可谓绿茵场上学位最高的踢球者。
这位爱踢足球的“60后”院士叫王会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作为一名研究气象的科学家,王会军在专业领域同样敢于突破,屡建奇功。
1986年7月,王会军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1991年9月获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在随后的发展中,他的技术职称晋级很快,1994年晋升副研究员,1996年晋升研究员,两次都是“特批”,获得提前晋级。
说起这段经历,王会军坦诚地说,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一个重要的外因是,由于受特殊时期的影响,国家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出现断层,需要破格提拔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自己正好赶上了,因此要格外珍惜机遇、不负使命。
个人技术职称进步快,科学研究同样“加速度”。经过潜心研究,王会军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减弱,揭示了南极涛动、哈得来环流、北大西洋涛动等对东亚气候的显著影响,提出了北极海冰的减少对我国东部霾污染的加剧作用,揭示了太阳风能量通量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活动和北半球气温变异的影响,完成了中国首个基于自己气候模式的全球变暖定量模拟结果,提出了热带相似和年际增量气候的预测思想、方法,提高了东亚气候和台风活动的气候预测水平。
2015年9月,王会军加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担任全职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气象学部主任、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为学校大气科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使学校大气科学学科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内外影响力明显增强。
1964年出生的王会军不仅是校教工足球队的队员,还担任中场组织者,身披10 号球衣——这意味着他是球队攻、防两端的核心。
在科研工作中,王会军同样担负着科研攻关的“中场灵魂”。来校工作后,他以学校为牵头承担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单位,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王会军还牵头承担了两项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灾害风险”和“极端气象灾害数据互联共享战略”等重大问题,为国家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王会军牵头完成的《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咨询报告》,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描述了长三角空气质量现状,分析了江苏省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成因,预测了大气污染与区域天气、气候的关系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精度,重视大气污染科学研究工作和优秀科研团队建设,创建季节、年际大气污染预测系统等建设性意见,受到江苏省领导的高度赞扬。
王会军与挪威气象界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2003 年,王会军就与挪威科学家共同创立了“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2008 年,王会军当选挪威极地科学研究院委员;2013年4 月,王会军当选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2018年4 月,王会军受聘为挪威卑尔根大学荣誉教授。在他眼里,挪威这个靠近北极的北欧国家虽然小,却是现代气象的发源地,在国际气象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国际一流的极地观测站、一流的气象科学家、一流的气象研究成果。
“中国气候是全球气候的一部分,虽然处于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但是高纬度和低纬度气候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王会军说,挪威之所以对自己极具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北极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地区,开展北极气候研究对北极地缘政治、全球经济乃至军事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同时,挪威科学家也希望和中国科学家合作,开展对欧亚大陆气候的研究。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
2005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后,王会军加大了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活动。当所长10年间,他多次到挪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也借助挪方的观测站进行北极气候的相关观测。外媒对此作出高度评价,称赞他对中国和挪威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王会军作为创始人建立的“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和挪威科技合作的典范。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的科学课题,也是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议题。普通民众只关心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而作为大气物理学专家,王会军的科研眼界更加高端。
“在全球总体变暖的趋势下,不排除在某些局地、某些时段会特别冷。过去一二十年里,我国冬季就比较冷,很多气象学者称这种现象为‘气候变暖的减缓期’。”王会军说,科学家关注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平均情况,是几十年至上百年尺度的长期趋势,而不是某个区域或者年际之间的变化。
现代人类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海冰和冰盖的融化连同升温带来的海水热膨胀效应将导致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小岛国和沿海城市。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速率不加遏制,它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王会军说,公众只有在充分了解气候变化的风险后,才有可能将应对气候变化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很多人知道,北极变暖、海冰减少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也可能导致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出现雾霾的频率增加。王会军将北极海冰面积减少的趋势和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的雾霾天数放在一起分析,发现两条曲线有着对应关系。他发现,北极海冰的减少,会使极地和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不利于冷空气向南扩散,而冬季风减弱则对我国污染物的擴散形成了阻碍作用。
气候变化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短期的波动亦是如此。过去大家认为,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是影响我国季风气候与旱涝的关键因素。王会军研究后发现,南方涛动和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东亚夏季风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变弱,变弱后维持了几十年,导致华北地区持续干旱。
王会军说,研究南方涛动、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很关键,短期波动过程和机制复杂,导致气候非常难预测。即便如此,仍要迎难而上,因为这对防灾减灾的意义很大。
(责任编辑:白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