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莉
曾经我也很迷恋线上生活,交友、聊天、看电子书、刷各种社交媒体,衣物、日用品全靠网购,买菜与早点也是在某App上解决。仿佛大众的生活都依赖一根网线,展现在朋友圈里的也多是光鲜亮丽的一面。
慢慢地,发现大家不爱发朋友圈了,包括我自己。记得几年前,我有一周多没发朋友圈,老同学会特意问起,怎么啦,最近没见你,遇到什么事了吗?那会儿可能真的有点什么事,才会那么久不在朋友圈冒泡。然而现在,我一个月不发朋友圈也不代表什么。相反,我的线下生活既充实又快乐。
自从在上海流浪動物基地领养了一只英短蓝猫——巴乔,我把更多的闲暇时间放在逗猫上。猫的智商确实不亚于一个三岁的孩子,小巴乔就有八百个心眼子。也许因为有过被弃养流浪的经历,它对人类是不太信任的,不让摸不让碰,爱记仇爱咬人。刚到家时,我给它剪指甲后,还生气地偷袭过我的脚踝。但是,因为我们对它持续友好,它也就渐渐卸下盔甲,翻出柔软的小肚皮让人摸,逐渐变成一个古灵精怪的黏人精。原来一只猫可以给人带来这么多欢乐,驱逐了我的很多坏情绪。人类与动物也是相互陪伴相互治愈的吧。
不在线上消磨太多时光后,我有大把的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比如去菜市场买菜,肉眼可见滚着一身泥的土豆多么新鲜,茄子修长的身上光泽动人,八月的莲藕嫩得可以当水果吃……这实打实的愉悦感岂是线上买菜所能体验到的?篮子里的每一样菜都是自己亲手挑选出来的宝贝,省去线上买菜偶尔还有明明买的是青蒜叶收到的却是大葱的烦恼。
周末会在这座城市中走走看看,在熟悉的风景中挖掘美。中秋之夜第一次和家人乘坐了黄浦江游船,观看两岸灯火璀璨,高楼林立。微风吹乱了游人的头发,夜色温柔,有些幸福的时刻瞬间即永恒。会去排长队买自己喜欢吃的鲜肉月饼,刚出炉的月饼咬一口产生的多巴胺足以使人心花怒放。
我重新拾起了纸质书。一是因为看的时候没那么伤眼睛;二是纸质书的质感让人踏实,也方便,比如我经常会在书中精彩的地方画线做批注。特别喜欢的书留下来以后再读,一般喜欢的读完送朋友,不喜欢的书转手就放二手书平台卖掉。做这些具体的事,一本书留下的痕迹会让我感觉自己干了点正事,不像读完电子书后,仿佛过不了几天就烟消云散毫不留痕。
最近爱读一些名人通信集,那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线上生活。年轻的汪曾祺写给恩师沈从文的信中提及黄永玉,惊为天才,诚恳地希望作为表叔的沈从文帮帮这个侄子。“黄永玉不是那种少年得志便癫狂起来的人,帮忙世人认识他的天才吧。”不禁为汪老的宅心仁厚而感慨,人家是一家子,您还在信里操这心。但又为那时的线上生活而感动,他们在信里谈的是文学,是情怀,正是手写书信的温度,给彼此线下黯淡的生活带来一缕光吧。
时代不同,线上线下的生活早已云泥之别。
以前喜欢在网上看看小视频、刷刷微博,一天不经意就过去了,收获的未必是快乐,可能是空虚与焦虑。生活由线上转为线下后,关注点变了,竟然衍生出一种喜悦、安静且有力量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