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人
从家到图书馆,我步行仅需要30分钟。每逢周末,吃过早餐,我就会带着笔记本电脑,优哉游哉地前往图书馆读书。
图书馆安静闲适,偶尔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或翻书声,像一首悦耳动听的音乐,萦绕在耳边,令人心旷神怡。
在喧闹的世界奔走,总会有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此时,我会坐在图书馆的一隅,静心读经典名著、哲理美文或有趣味的小说及关于衣食住行等书籍,不仅平和了心态,充实了思想,也让灵魂变得更加丰盈有趣。
图书馆夏有空调、冬有暖气,还免费提供开水。为了节省时间,我中午会在附近买点小吃,顺便在外面绿树成荫的美丽绿道上休息一会儿。有一次读入了迷,我忘记了吃午饭,直到图书馆下午闭馆,才感觉到饥肠辘辘。看来好的书籍真的不仅能喂饱人的灵魂,也能喂饱我们的肚子。
为了每个周末都能按时走进图书馆,我往往把一周的事情在周五前全部做完。老婆打趣我,说我现在对时间的管理有着充足的长进,之前两天都做不完的事情,现在只需不太长的时间就能完美地完成。
记得有一个周末,早上就开始下大雨,我实在无法出门,就到书房拿了一本书来读。准备吃午饭的时候,雨停了,我赶忙吃了几口饭,然后直奔图书馆,让老婆哭笑不得。
周末去图书馆读书,已成为我数年的习惯。有时候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我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周围那么多人埋头读书,听着翻书声,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读书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帮助。我常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人这辈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要和食物打交道,如果以活到“古來稀”之年的男性计算,一辈子吃下去的食物量可达50—60吨,也就是说用2.5吨承载的卡车运满20—30车才能把人这一辈子吃的食物运完。因此,自古就有这样一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将一日三餐调配出健康饮食,能否保证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安心,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尤其到了现代,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一日三餐的标准已经从吃饱、吃好逐渐转变为吃得营养、健康。然而,人们每天就是面对“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这些简单的问题,就会让他们困惑不已。于是一个周末我带着这个困惑不已的问题,拜读了《吃好每天3顿饭》这本书后,惊喜地从中找到了答案。不仅为读者普及了全面的营养学知识,还为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给予了解答,更为可贵的是,书中特别推荐了每日三餐的健康食谱和典型食材的宜忌分析,可以说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营养知识,也对我的饮食健康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有一次,我无意中拜读了海伦·凯勒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我感动不已,受益匪浅。盲女海伦到底要看什么呢?“第一天,我要看人”,看“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看看安妮·莎利文老师,不忘感恩;第二天,要参观自然和艺术博物馆,不忘学习;第三天,要游览纽约的名胜古迹,不忘享受生活的乐趣,并且告诫人们“往往是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去珍惜它;人患了病以后,才会想到健康的幸福”这一真语。让我们学会感恩吧,要把感恩变成行动,哪怕对身边人做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好事;让我们抓紧学习吧,要活到老,学到老,哪怕会有一点点进步;让我们学会享受吧,保重身体,珍惜生命,就会得到人生最大的享受。
有年秋凉,不慎患了咳喘病,我急中生智,周末去图书馆翻找一本《咳喘饮食调养》看了起来。全书分为咳喘基本知识和饮食调养两部分。我认真仔细地读了一下,收获满满:“咳喘发病的季节各异,可能与气候、空气中的花粉和尘螨浓度密切相关。”这次患病就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我出门没有戴口罩,以后注意预防才能少生病或不患病。
另外,我还阅读了《饮食宜忌一本通》一书,了解到咳喘宜食梨,梨能清热、化痰。黑芝麻,适宜老年哮喘者服食。豆腐,《医林纂要》云:“豆腐清肺热,止咳,消痰。”桂花,其性温,味辛,具有化痰止喘之功效,《陆川本草》中亦云:“治痰饮喘咳。”《随息居饮食谱》认为多食枇杷能“助湿生痰”。香蕉,性寒,味甘,虽有清热润肠之功,并无化痰之用,其性又属大凉,故哮喘者属中医寒哮之人,不宜食用。甘蔗,性寒,味甘,寒性哮喘之人并不适宜。橘子,《中药大辞典》中认为:“有痰饮者不宜食。”螃蟹,《本草衍义》中就指出“此物极动风,体有疾病的人不可食”,故咳喘之人,不宜服食。
我服用了书中介绍的萝卜、莱菔子和桑白皮、桑叶的食疗方,简单易行,对症下药,外加一些护理,不到一周就痊愈了。
(编辑 黄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