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肥城市委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全面推开以来,肥城市作为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扩大试点地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在抓突围、创亮点、见实效上持续用力,以“四个三”工作模式持续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组织同建。党组织、团组织联合开展新兴领域组织覆盖专项整顿工作,按照“党组织建到哪里,团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在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中新建团组织142个,把各类青年群体纳入工作视野。选派第六轮第一书记,147名第一书记同时担任派驻村团建指导员。
思想同步。加强团员青年理论教育,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紧跟党的第二批主题教育步伐,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累计开展集中学习、分享交流、青少年国情教育等学习实践活动1200余场次。用好“青年讲师团”“团员讲团史”“青听·共享青春之声”等载体平台,以青年声音讲述党和团的光辉历史,以青年视角看国家发展变化,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绩效同考。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细化分解24项工作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推动各部门协同联动落实工作任务。将落实党建带团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全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政治生态建设2023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持续跟进党建带团建纳入市委巡察落实情况,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
聚焦新业态群体,在组织覆盖上求突破。打破传统地域界限,以价值追求为导向,以行业发展为牵动,以青创平台、行业协会等为载体,在汉服圈、电商直播、快递物流等青年集聚的兴趣圈、产业群,新建团组织4个、团属青年社团9个,推动建立纵横交织、遍及青年群体的组织体系,扩大团组织“覆盖面”。
运用“互联网”思维,在组织形态上求突破。立足青年人“网络化”“智能化”的喜好,建立形式更为灵活、便于青年参与的数字型团青组织。以团市委联系基层团(工)委为“塔尖”,基层团(工)委联系团支部为“塔身”,团支部联系广大团员青年为“塔基”,三级递进构建覆盖团员青年的“金字塔”形微信“塔群”,实现联系服务团员全天候、零距离,覆盖团员青年2万余人。
优化资源配置,在服务能力上求突破。按照资源共享、时尚实用的原则,依托党群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改造提升11处“青年会客厅”、30处“枢纽型”青年之家等阵地,在肥城市民中心高标准建设500余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对25处团代表联络站进行规范升级。吸纳青年组织、青年社团、兴趣小组等入驻,丰富活动菜单,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兴趣交友、能力提升等团青活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倾心服务青少年。
合理化选人激活力。借助市镇团组织换届契机,配齐配强基层团干部,打破年龄、学历、身份限制,从严选拔政治上强、有事业心的优秀青年人才进入团干部队伍。市级層面,选配4名体制外团干部兼任团市委副书记、中层干部。镇级层面,148名团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打造年龄结构更年轻化、学历层次更高、干事创业活力更强的基层团干部队伍。
专业化培育提能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全面从严治团等内容,采取理论辅导、业务讲解、情景模拟、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期专题培训,覆盖团干部110余人次,帮助基层团干部更加深入了解新时期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提升业务能力。
人性化考评添动力。完善团干部管理考核机制,实行人性化激励制度。落实党政评、团干述、团内赛、青年考的“四位一体”考评机制,既考核过程,又考核结果,形成科学的工作导向,督促团干部争先创优、比学赶超,激发工作活力。学校领域将共青团与教学考核工作“合二为一”,打造“加强版”团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明确团委书记享受学校中层正职待遇,团委工作视同学生管理工作,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教师争相从事团的工作。
在“选”上下功夫,严把入口关。规范入队入团入党程序,做到入有标尺。制定《入队工作细则》,实行少先队分批入队。发展团员落实推优、积分、评议制度,建立学生(少先队员)—入团积极分子—团员发展对象—团员“四环”发展体系,推优入团率达100%。联合市委组织部将共青团推优入党与全市发展党员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引导优秀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鼓励适龄学生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深化改革以来,累计推荐179名团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发展对象。
在“育”上出实招,畅通培养关。“线上+线下”释放理论教育的牵引力。开展“团员讲团史”活动,创作优秀文化产品315个,组建“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宣讲团”,先后参与2180人次。“常规+特色”增强仪式教育的驱动力。规范开展集中入队、离队入团、集中入团等仪式教育,创新举办“十八而志,大任始承”“十八而志,铁肩重任”成人礼,激励团员青年肩负责任使命。“阵地+项目”激发实践教育的助推力。先后命名18处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绘制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地图。推出“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等特色品牌项目,引导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
在“管”上求实效,做优管理关。对全市在籍团员进行细致摸排,根据团员居住地点、工作情况、外出时间等细化团员类别,区分流动团员和固定团员,完善团组织架构,实行分类归口管理。探索实行管理定向、联系定期、服务定项、考评定责的流动团员“四定”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团员使命担当。对标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从严管团治团,在团员中开展警示教育、底线教育,有效增强了团员青年廉洁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