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娜,张 宇,刘 青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研究生教育能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在我国创新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1]。畜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畜牧学科研究生人数的增加,该学科青年研究生导师的数量也在上升。青年研究生导师带有一定的自身优势,其年龄与研究生相差不大,在思想等诸多方面与学生比较契合,沟通较为顺利,有利于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青年研究生导师普遍具备高学历、科研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等特点[2],但可能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困难。面对这些困难,青年导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学科的发展。鉴于畜牧学科研究的特殊性,青年导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深入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畜牧学科人才。青年导师的培养和发展,不仅是畜牧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更是国家创新体系构建中的重要资源。
青年研究生导师经历了硕士、博士阶段高强度的科研训练,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都是比较强的,能够胜任导师职务。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大多数青年导师都曾协助指导过研究生,但并非全面指导,在很多方面的经验尚有缺失[3]。有一部分青年导师初次从事研究生指导,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制度和要求并不熟悉,难以把握研究生培养的规律,常常感觉力不从心。畜牧学科的实践性比较强,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相对比较灵活,青年导师如果仅凭自己过去被培养的经历及自己摸索出的认知,容易使工作难以进行[4]。
青年导师需要承担指导研究生的工作,还需要承担高校教学活动及科研工作。青年导师博士毕业时间不长,大多刚刚适应本科教学,有繁重的备课、授课任务[5];同时,青年导师还需要参与学校和学院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任务;对于研究生的指导又属于起步阶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熟悉各个培养环节,以便对研究生实施精准的指导;导师自身也需要大量的科研成果,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6]。
青年导师大多晋升不久,学术研究的积累相对比较薄弱,难以吸引优质生源。青年导师招收研究生时,普遍存在学生质量不高的情况。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求学目的也各不相同[7]。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畜牧学科很大一部分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在科研方面的创新性也不足。青年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尚有缺失,又要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其提升科研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很容易让青年导师缺乏成就感,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心理状态。这不仅会让青年导师感觉力不从心,逐渐减弱对科研的热情,而且会阻碍其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会影响指导研究生的科研质量。青年研究生导师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如图 1所示。
图1 问题及措施
资历深的研究生导师,无论在育人方面,还是学术指导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面对研究生出现的问题,前辈导师往往容易看到问题的关键,给出妥善的解决办法。青年研究生导师仅依靠自己摸索,很多时候会陷入迷茫的状态,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收效甚微。因此,研究生导师如果能实行有效的“传、帮、带”模式[8],加上青年前辈研究生导师的谦虚求教,青年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会得到快速提升。资历深的导师在多年执教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很有效的,青年导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借鉴,不断积累经验,以降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试错成本。
青年导师一般年龄较小,接受能力较强,在开始培养研究生之前,学校需要对其加强岗位相关内容的培训。培训内容详细,除了理论学习,研究生管理人员也会对青年导师进行研究生招生、培养及毕业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进行解读和说明。除此之外,还有必要给青年导师提供一些现场观摩的机会,如现场观摩研究生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5];也可以举办一些关于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导师交流会议,邀请资历深、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研究生培养心得的分享。青年研究生导师经过培训后,能快速且充分地了解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流程,确保对研究生进行指导时,方向不错[9]。
导师能力的提升和自身的努力程度是分不开的。但不可否认,一个导师想要提升能力,只依靠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导师的成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今“大科学”环境下,科学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仅依靠导师个人是很难有所突破的。青年导师在科研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向不稳定,在指导研究生时如果导师自己的想法不全面、不成熟,可能会导致学术研究停滞不前。科研团队一般都有资深的导师作为带头人,有着比较丰厚的学术积累,还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如果青年研究生导师能够加入科研团队,就能在团队中实现内在价值的共享,并且能解决很多依靠个人无法处理的难题,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在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导师个人的成长也会得到极大的推动。
培养单位选拔青年导师时,需要在诸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是学科需求,应根据畜牧学科未来的发展状况及社会需求的情况,合理设置导师岗位。需要将导师岗位和学生数尽量匹配好,避免出现该学科导师岗位过多而学生过少,或者学科导师岗位不足等失衡现象[11]。其次,在选拔导师之前,可以制定一系列的量化标准,青年导师的学术水平可以从论文发表情况、科研项目完成情况及获奖情况等多方面来进行参考,具体的量化标准有助于选拔到符合该专业现实需求的青年导师。同时,为了增强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实力和多样性,可以从国内外知名的专业人士中特聘专家、教授、知名学者及企业家,担任大学兼职导师,不仅能够迅速解决目前导师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提升大学的学术地位及全球影响力,这也有助于打破学术界的局限,促进新观念的引入,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研究生导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要给国家提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需要与国家的发展方向一致。青年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方面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德育[12]。青年导师首先需要进行自我审视,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对于青年导师的队伍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青年导师要多参加思想政治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及思想认知[13]。在指导研究生时,青年导师需要将国家和党的教育理念落实,以德育人,以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来感染学生,而不能采用教条主义的说教,要做一个新时代的研究生指导者和引路人[14]。除此之外,将以德育人的理念以政策文件的形式纳入青年研究生导师的考核体系中,设置具体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全方位评估青年导师,落实以德育人这一职责,能够有效推动青年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建立一个绩效导向的奖励体系,设立特定的津贴及科研成就的奖金方案,确保奖励与导师的具体贡献直接相关,能够激发导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建议制订一套多元化的激励政策,除了传统的经济奖励和淘汰制激励,还应包括职业发展机会、学术交流资助及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支持等,以此营造宽松和谐、公正有序、协同合作的学术氛围。学校应为导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如参加国内外研修及国际会议,可以有效提高导师的创新能力和拓展学术视野。这些措施旨在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且协作共享的学术环境,不断优化导师队伍,促进导师在教育和科研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最终实现学术团队的共同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导师加入畜牧学科的队伍,在研究生的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政治思想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青年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质量,也决定着高校未来的发展,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