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儿的功劳和你们下辈人没有任何关系

2024-03-01 02:29颜惠凤
现代妇女 2024年1期
关键词:写信给老家群众

颜惠凤

我的父亲颜士庭,1920年出生于淮安北乡,他从小母亲早逝,由我的大姑奶与二姑奶抚养长大。初中毕业后,他积极参加家乡一带的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谭震林、刘瑞农等人的领导下工作,前后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战争中,父亲积极组织和领导群众,不怕流血牺牲,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哨,与颜家的颜景詹、颜世勇、颜世昌、颜景珍一起被誉为“颜家五虎”。著名作家陈登科创作的《淮河边上的儿女》就是以父亲他们为原型。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先后在外贸部、农业部任职。1986年在国家农业部农业局局长位置上离休,1992年在北京病逝,安葬于八宝山。父亲官居高位,卻一直为人低调,从不跟子女讲述自己的革命功绩,一直为人民服务,任劳任怨。我工作以后,才从其他长辈和父亲的战友那里了解到一些父亲的事迹,他的革命精神与公道正派品格,深深地感动着我。

教育子女,自力更生

1952年,父亲调至中央农林部,具体负责农林部农业组的农情小组工作,因此需要下基层调研,经常不在北京。为了教育子女,他只要有空,就写信给家里,要求子女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能和别人比穿比吃。他说:“比穿比吃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在子女学习上,他要求我们在学校不要和老师、同学提及他的工作单位,更不要在任何场合提及他,甚至要求在父母单位一栏填“务农”,他不希望我们受到任何优待。1958年国庆时,父亲带家人参加庆典。我和兄妹们在天安门前见到毛主席,感到格外幸福与激动。回到家后,他严肃地对我们说:“见到毛主席,只是激励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们不允许出去炫耀,这是我的功劳,和你们没有关系。”由于父亲在中央工作,我们家的生活条件相对于淮安老家的亲戚要好一些,所以他要求全家省吃俭用,将省出来的钱邮寄给老家的困难亲戚。他对当时已经参加工作的大姐说:“做人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不允许你打着我的旗号谋取私利。”后来妹妹也参加工作,特别想要一块手表,父亲知道后很生气地说道:“我认为一个人不知足是很危险的。因为个人的欲望满足不了,她就要对今天的社会不满,这是很可怕的。我对这些孩子很担心,这种思想怎么会出现在我们无产阶级身上呢?”

我们几个兄妹相继成家立业后,无论干什么工作,无论职位高低,都铭记他的教诲,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不考虑个人利益。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淮安老家的侄孙女来探亲,询问我父亲的事,想在家乡的媒体上宣传父亲的革命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我对她说:“老一辈人的光荣革命历史,确实让我们后辈满怀景仰!特别是那些为新中国成立流血牺牲的老革命家们,为了建设新中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牺牲了个人利益。他们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光明磊落,两袖清风!所以我永远记住了父亲的话:‘老一辈儿的功劳和你们下辈人,没有任何关系!你们要靠自己努力去奋斗去工作,不要躺在我的功劳簿上,自以为是!你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和老百姓一样的自食其力的人!”直到我们退休,我们都是按照父亲对我们的希望做的。如今我年纪大了,父亲的革命事迹只能交由后辈们来传承,我常对他们说:“我父亲那辈人的成就是用生命换来的,革命历史一定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

教育老家亲戚,大公无私

父亲虽然在北京工作,却时常挂念苏北的老家。1965年前后,我的父亲去山西省大寨村进行农业调研。调研结束后,他写信给家里,要求老家人学习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革命种田的精神。他在信中这样写道:“你们看大寨田的土壤特别疏松,因为大寨人在锄玉米时,都刨五六寸深,这样既能保持水分,又能抗旱保收。不像我们老家农村过去锄地,锄一二寸深,地里很硬。”

改革开放后,中央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生产大队队长的二表哥曹夕山陷入苦闷,对未来很迷茫。他写信给我的父亲,希望我的父亲能帮助他工作上的事。父亲在回信中这样劝慰他:“侄儿,关于你今后工作的事情,不要急,也不要胡思乱想,组织上会考虑。你做大队长期间,从我听到的各方面对你的反映,还是好的。对得起党,对得起广大人民群众,你应该感到欣慰。”后来又写信给二表哥鼓劲:“老家建华村是有发展前途的,现在中央精神,是大城市不适宜扩大,主要是发展建设农村小城生产。你们建华村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以及其他各种为农民服务的产业。小城市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你们要眼界放宽,要有发展规划。”在我父亲的鼓励下,二表哥调整心态,后来被群众推选为村支书。父亲知道后,在家信中写道:“你现在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群众担子要往身上扛,任务很重,也很光荣。你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关心群众,处处为集体,处处为人民,绝不能脱离群众。做人不要忘本,你父母在抗日战争时期,房子被日本人烧毁了,一日三餐都吃不饱。你作为父母官,一定要大公无私。”二表哥看完后,小心翼翼珍藏着这封信。多年后,这封信由二表哥的外孙女一直珍藏着,她拿给我们看,我们都非常感动,这就是我的父亲,他永远把群众放心间,他是人民的勤务兵。

二表哥牢记父亲的教诲,扎根农村,二十年如一日,每天清晨早早起来,走在村里的羊肠小道上视察农情民情。晚年退休后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大队长2年,当支部书记21年,加起来总共当了23年的村干部。在岗位的23年,我从未犯过错误,每年都受到县乡党委书记的表扬,被评为模范党员,建华村支部也被评为先进支部,受到全县的表扬。”

这就是我父亲颜士庭家教的力量,它已转化为刻骨铭心的信仰,在我们家族中代代相传。

对家乡战友,铁面无私

曾经有位战友,写信给我的父亲,说要化肥。父亲当时在回信中这样写道:“一是,我们只管统配化肥分配指标,我们手中没有货。二是,中央各部只对省,不对区、县,更不对公社,这是原则,更是底线。你可以写信给淮阴市农业局,请他们解决你们所需的化肥。对不起,请原谅,无法帮你,祝你工作顺利。”这就是父亲作为共产党人大公无私、不徇私枉法的底色,他不会因为亲情、友情而去违背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老家公社工作的一个亲戚也曾经写信给父亲,希望搞点木材。父亲看完信后,雷霆震怒,他在回信中严厉地写道:“至于你们想搞木材,一点门都没有,我也不经营木材,木材归林业部管,我是农业部。你说你们要跑来,简直异想天开。不要听别人乱说,我们没有门路,绝不要来搞木材,来了白跑一次,回去怎么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代呢?不要上当,不要听那些无知人乱说。”后来,父亲过年回老家探亲,亲自拉着亲戚的手说:“你以后如果写信给我,望你讲些生产和群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如实反映,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能以权谋私。”

1980年,父亲出席全国棉花大会,顺道回乡里调研,因为家乡来信说急需一个电泵站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他不清楚具体情况,所以要回去调查情况。为了请他帮忙,老乡们提前凑了一些家乡土特产在村口等他。父亲表达感谢后委婉拒绝了,他说:“你们送的东西对被送的人非常需要,这叫帮助;如果你送的东西人家不需要,这是浪费。我在北京吃穿不愁,谢谢你们。”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与乡里农民进行群众座谈,了解情况后,父亲写了一份详细的申请报告给省里。最后,江苏省农业厅派人来考察,发现当地农民居住地地势高,同意为当地百姓建一座电泵站。如今这座电泵站依旧在故乡老家郎颜村的土地上发光发热,群众的生产与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如今父亲已去,健在的高龄老人都说:“他在战争年代,是我們的大恩人;和平年代,是我们的知心人。”这是父亲颜士庭生前唯一一次破例帮助老家,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他语重心长地对族人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郎颜村是革命老区,没有乡亲们当年支持我抗日,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根在郎颜村,为故乡做点贡献是我应该做的。”

父亲晚年,病魔缠身,被查出肺癌,他要求将生前的积蓄寄给苏北农村的两位堂弟。两位堂弟由于早年家穷,不识字,一直在农村种田、卖梨为生。临终前,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留给你们的没有任何财产,只有革命精神。我年轻时是热血男儿,是历史的责任感驱使我走上革命生涯。自从家乡有了共产党,我找到了自己的救星,在党的领导下,我参加了革命工作。我的一生,无愧于党和人民。希望你们自食其力,发愤图强。”上世纪80年代,淮安县党史办邵景元去北京采访他,他早早就在家门口等候,并下厨做菜,盛情招待。当邵景元同志看到父亲住着60平方米的房子、陈设还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时,内心无比震撼,他无法想象这是一位农业部领导住的房子。

父亲去世后,他写给儿女们的家信,如今已经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父亲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的高风亮节和政治觉悟,不仅影响了我们家人,更是感染了家乡的无数亲朋好友。如今,在父亲的影响下,颜氏族人秉持男孩参军报国,女孩从文育人的家训。颜家后人有乡村老师,教书育人的;有大学生村官,守望苏北农村的;有参军转业,服务家乡的;有税务工作者,兢兢业业,三代传承的;有攻读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载誉归来,扎根江苏的。我们都以父亲为榜样,以他的精神践行着共产党人的职责使命。颜氏家风,生生不息,我敬重的父亲就是我永远的旗帜。

(摘自《世纪风采》)(责任编辑 史旺平)

猜你喜欢
写信给老家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最美是老家
乡下老家
妮妮猪的朋友圈
乡下老家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我在世界的另一端写信给你
没有字迹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