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视域下博物馆青少年研学功能研究

2024-03-01 18:08袁晓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期
关键词:博物馆

袁晓梅

摘 要:博物馆馆藏文物是历史文化传承的实物载体。长期以来,博物馆通过文物展陈、参观游览形式发挥社教功能。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要求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传统形式上单一的文物展览和参观游览已不能满足文化两创视域下的社教功能需求,亟需博物馆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

关键词:文化两创;博物馆;青少年研学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1.019

博物馆馆藏文物是历史文化传承的实物载体。长期以来,博物馆通过文物展陈、参观游览形式发挥社教功能。2020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并讲话时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为博物馆文物文化传承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传统形式上单一的文物展览和参观游览已不能满足文化两创视域下的社教功能需求,亟需博物馆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文化互动交流活动。

本文以文化两创视域下博物馆青少年研学功能为研究对象,探讨博物馆文化资源融入教育领域的路径,从而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文物知识及视野探究的兴趣。

1 文化两创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现状

博物馆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以博物馆展览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研学活动,培育青少年家国民族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地博物馆将文物文化与学生学习相融合,开展了各式各样的青少年研学活动。

1.1 文化两创视域下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开展情况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在青少年中开展研学活动。博物馆立足文物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研学课程,申报各级各类研学教育基地。以山东为例,2019年7月5日,山东省博物馆学会研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有效促进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推动了博物馆、学校、研学旅行机构的合作发展。以此为契机,博物馆研学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一是馆校共建研学模式。博物馆与周边学校以馆校共建模式,加强沟通联系,开展研学活动。例如,博物馆开展小志愿讲解员培训,参加博物馆展览讲解等活动,促进了青少年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也提升了青少年宣传地域文化的主动意识和自豪感,从而实现“研”与“学”的融合。

二是展教一体的研学活动。依托博物馆展陈设计,在参观游览基础上开展与之相应的研学活动。以山东博物馆为例,策划展陈了“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并以此为基础,开发设计了“白垩之迹—始于足下”“认蛋归亲”等研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展教一体的研学特色。

三是流动博物馆研学。依托流动博物馆资源优势,将文物文化资源流动起来,主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使博物馆研学活动摆脱场馆限制,在全社会广大范围内得以学习使用。以山东博物馆为例,山东博物馆联合山东省博物馆学會、山东博物馆联盟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文物墨影,纸上春秋”—行走的博物馆经典馆藏书法文物校园行活动,使文物文化资源得以在广大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

四是民办博物馆研学火热。在如火如荼的青少年研学大潮中,各类民办博物馆积极加入,申报各级各类研学教育基地,发挥着青少年研学先锋军作用。如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百年课本博物馆,系淄博世纪天鸿集团举办的民办博物馆,积极投身青少年研学活动中,申报为山东省研学教育基地,开发研学课程上百项,成为当地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的排头兵。

1.2 文化两创视域下对博物馆研学活动的要求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视域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需要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文化精神,着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教育涵养作用。

一是科学阐释文物文化的时代价值。将文物文化内涵以研学形式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博物馆组织力量,开展文物文化时代化阐释课题研究,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思维,以便青少年儿童更易接受和理解。

二是以优秀文化厚集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要依托馆内文物文化资源,从形式和内容上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或博物馆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内容,使青少年在研学体验过程中与中华优秀文化充分接触,从而树立起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以王士禛纪念馆研学课程为例,参观游览新城王氏家族优秀家族文化,再辅以优秀家风家训诵读过程,使青少年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解桓台地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育起对当地文化的文化自信。

2 当前博物馆青少年研学功能体现

各省市区县博物馆展览当地文物文化,是各地优秀文化最集中的展览场所。因此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在实现地域文化传承传播情况下,承担起延续学校教育、润心铸魂培育青少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功能。

2.1 博物馆承载文化的传播传承功能

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①对于开展博物馆青少年研学活动而言,首要体现的就是博物馆所载文化的传播传承功能。

一是文物文化的传播功能。当前博物馆研学多以馆校共建形式开展的研学活动,集体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接触当地文物文化,从而起到宣传传播效果。

二是文物文化的传承功能。博物馆研学活动开展的文化传承功能,主要表现在青少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的学习应用方面。以山东省淄博市百年课本博物馆的拜师礼为例,学生通过拜师礼研学,体验中国传统的拜师程序,以庄重的研学形式让青少年对尊师重教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2 博物馆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润心铸魂功能

随着博物馆功能的不断完善,时至今日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基本围绕在教育层面,教育也成了博物馆各种功能中的主要任务②。因此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在于发挥博物馆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润心铸魂功能。

一是博物馆的研学教育可以起到延续学校教育的作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物馆研学以其开放、实践的特点,可以有效培养青少年探索未知的热情,让学生在研学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博物馆所承载优秀文化的熏陶,起到涵养身心润心铸魂的效果。

二是博物馆的研学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博物馆研学能够让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文明,开阔视野,体验操作各类实验器材和接触文物修复等,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③。

2.3 涵养青少年文化自信功能

开展博物馆研学是博物馆文化两创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持久广泛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能够涵养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博物馆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以优秀厚重的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主要表现在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诸子百家思想、诗词歌赋等,在如今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仍然产生着一定影响④。经过博物馆研究人员的研究提炼,以研学形式将其融合于当代文化思想和新时代各类应用之中,从而大大提升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五千年中华优秀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传承至今且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通过博物馆研学活动,可以为青少年释放千年传承的民族精神,展示民族文化,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涵养青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

3 当前博物馆青少年研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11月《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以来,各地博物馆纷纷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研学活动,在文化传承、传播领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却在青少年研学实效性方面存有一定不足。

3.1 博物馆青少年研学目标不清晰

当前博物馆青少年研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研学目标不清晰问题。

一是研学课程与青少年研学目标不一致。研学机构在研学线路设计时,未充分了解博物馆属性及研学课程,将各不相关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其他景区联合串线,造成博物馆研学课程与研学机构设定的研学活动目标不一致。

二是博物馆研学目标的实践效果不佳。在研学课程设计时,理论设计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以至于研学目标的达成率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在博物馆青少年研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达成率仅有60%左右,反映了博物馆青少年研学课程的研学实际效果不佳。以各地人文博物馆纪念馆为例,研学课程多附于游览参观过程。而学生研学参观人数相对较多,研学参观过程中讲解员难以照顾到每个研学学生,以致研学效果很差。甚至活动结束后,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知之甚少。

3.2 博物馆青少年研学形式不丰富

博物馆青少年研学形式单一,主要以参观旅游形式开展研学活动,且在研学过程中青少年学生的互动交流不充分。

一是研学课程单一。博物馆研学以参观游览为主,其研学课程的设计根据博物馆展陈状况分设不同的主题。对于省级博物馆来说,博物馆展陈较多,可应用的研学主题课程较多。但是对于基层博物馆而言,基本只有一个陈列布展,研学课程较少,且因人员、经费问题受限,难以开发其他互动实践性强的研学课程。

二是博物馆研学课程互动交流不充分。博物馆研学过程中普遍缺乏研学导师与青少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以旁观者的角色,被动接受讲解员的讲解,缺乏其他形式的启发、交流和思考。

3.3 博物馆承载文化阐释不到位

由于研学机构的研学路线设计问题,当前博物馆开展的青少年研学活动,时间多为一小时左右,因此难以将其所承载的文物文化阐释到位。

一是研学课程设计不当。在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中,从学习内容的表层价值思考问题,以参观游览为主,辅以印有部分问题和文物图片的纸张,多数青少年学生忙于寻找问题和文物,不曾认真阅读文物相关资料,所以无法有效阐释博物馆馆藏文物及文化。

二是文物文化阐释不到位。博物馆研学过程中给青少年学生发放的纸质资料多为文物介绍,相关文化背景介绍较少。而为保障整体研学计划的实施,博物馆研学一小时左右的研学时间,难以将文物文化阐释到位。

三是博物馆研学队伍建设不足,以致对馆藏文物文化阐释不到位。以基层国有博物馆为例,仅靠编制内讲解员难以承担起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往往只有一名讲解员组织,既要全过程讲解,又要组织研学实践,因此难以将馆藏文物文化阐释到位。

4 文化两创视域下博物馆青少年研学功能提升路径

面对当前文化两创视域下博物馆青少年研学存在的问题,需要博物馆紧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伐,从科学阐发文化内涵、多部门联合开发研学课程、多渠道打造研学队伍以及创新研学形式等维度,展开思考和探索,以实现文化两创视域下博物馆青少年研学功能路径提升。

4.1 科学阐发博物馆承载文化内涵

我国地域辽阔,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受此影响,各地博物馆承载文化亦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势。因此开展研学活动需要科学阐发博物馆文化,才能研发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

一是科学阐发博物馆文化内涵。以淄博地区国有博物馆为例,有齐文化特色、琉璃陶瓷特色以及甲骨文、古人类等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需要各博物馆充分阐释其承载文化内容,才能开发设计出具有社会吸引力的特色研学课程。如淄博陶瓷琉璃研学课程,可以体验琉璃烧制、鼻烟壶内画等课程,吸引了大量外地研学团队参加。

二是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发研学课程。博物馆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发研学课程能起到双赢的效果。博物馆提供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研学实现文化的传播传承功能。教育部门参与研学课程的开发使课程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成果等能够符合青少年学生需要,使博物馆研学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4.2 打造“专”“兼”的多渠道研学队伍。

研学队伍是开展博物馆研学的重要保障,决定研学课程的组织实施以及研学效果体现。因此,提升博物馆研学功能,亟须打造“专”“兼”的多渠道研学队伍。

一是打造博物馆“专”“兼”研学队伍。对博物馆讲解员开展研学课程培训,打造专职、专业的研学导师队伍,以构成博物馆研学导师队伍主体,从而保障博物馆研学教育有序开展。同时也要以社会招募形式,招聘兼职志愿者研学导师,实现对博物馆研学导师队伍的辅助补充,从而扩大博物馆研学教育承载量。如此“专”“兼”相辅的研学导师队伍成为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的强大队伍保障。

二是与研学机构建立研学队伍合作机制。加强与社会研学机构的沟通联合,尤其是博物馆所在地的研学机构,以战略合作形式,对研学机构人员开展研学保障培训,提升研学机构对博物馆研学课程的理解认知,使其能在博物馆自主开展研学课程。

4.3 创新研学形式,多渠道延展研学课程

创新研学形式,将研学课堂延伸出博物馆,使博物馆研学在更广范围内得以开展,从而实现文化两创视域下的研学功能提升。

一是博物馆进校园创新研学教育。博物馆不仅要做好在馆内的研学活动,而且应主动作为,以争先创优意识将博物馆内文化资源送入学校,在学校开展诸如流动展览、文物文化讲座等形式的研学活动,从而极大提升博物馆研学效果。以淄博市桓台县王士禛纪念馆为例,在与学校对接研学课程时,先行一步在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然后再接收学生在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极大提升了研学效果,受到学校老师、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借助网络新媒体开展网络研学课程开发。博物馆要紧跟时代发展,将研学课程移植到新媒体新平台应用中,使青少年博物馆研学能够全时段、全地域开展,极大扩展了博物馆研学渠道,实现了博物馆文物文化研学的创新发展。如在手机App客戶端开发博物馆文物文化小游戏等应用,以新颖、独具特色的形式吸引青少年学生参加,从而实现博物馆研学的网络化应用。

注释

①蒂莫西·阿姆布罗斯,克里斯平·佩恩.博物馆基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②于舰,刘维贵.基于博物馆功能的本体性与价值性[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2):107-109.

③史习刚,彭敏.试析馆校结合下青少年的博物馆研学教育[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2):133-135.

④罗雅倩,崔雅倩.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J].公关世界,2023(1):45-47.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去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