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摘 要: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是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部分,为提高藏品管理效率、加强藏品保护、提高藏品利用率、实现藏品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撑。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水平可直接影响博物馆研究、展览、科普、文创等职能发挥,是近年来博物馆不断探索的领域。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从藏品数字资源获取和藏品及数字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数字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1.016
0 引言
藏品是博物馆一切业务的基础,藏品管理工作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研究、展览、科普、文创等一系列职能的实现程度。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藏品数字化管理打破了博物馆藏品珍贵、脆弱的特性制约,去除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为提高藏品管理效率、提高藏品利用率、更好地实现藏品价值提供了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已经切实体会到举办云展览、开展线上活动等对高效提升博物馆活动水平和影响力的作用,博物馆数字化业务发展迅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藏品数字化管理作为博物馆数字化业务的物质基础,也是一种重要的藏品保护方式,是博物馆需要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领域。本文将重点分析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向。
1 藏品数字化管理建设内容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藏品数字化管理可分为藏品数字资源获取和藏品及数字资源管理两部分。藏品数字资源获取是藏品及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基础。
1.1 藏品数字资源获取
从形式来说,藏品数字资源包括藏品文字数字资源和藏品影像数字资源。从内容来说,藏品数字资源不仅包括对藏品的描述和解构,而且还有对藏品相关信息的诠释和对背景的还原。获取藏品数字资源,目的在于管理、保护和利用,关键要有标准可依。为适应国家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未来资源呈跨界和跨库整合趋势,数字资源标准的拟定应更多地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①。
1.1.1 藏品文字数字资源获取
藏品文字数字资源获取是指将藏品相关文字信息数字化。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藏品文字数字资源获取分为藏品账目电子化、著录规范基础上的数据扩充两个阶段。
一是藏品账目电子化阶段。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于2004年组建,由于建馆较晚,本馆仅有旧藏藏品相关手工账目7000余条,正式建馆后,藏品账目即电子化管理。藏品账目登记使用EXCEL,分为藏品总账、分类账,同时建立批次入库藏品统计表。藏品总账主要字段25个,包括馆藏号、批次代号、登记号、原始号、入库时间、类型、藏品名称、产地、单位、数量、尺寸、在展/在库、是否有影像资料等藏品相关基础信息。藏品电子账目管理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实行账实分开、专人管理、定期备份,账目所做修改皆有记录。使用EXCEL管理藏品账目,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纸质信息管理中解脱出来,特别有利于藏品信息的筛选、比对、统计等,但EXCEL表格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错误及恶意篡改难以发现等问题,也给藏品账目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
二是著录规范基础上的数据扩充阶段。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拥有馆藏标本近6万件,基本涵盖各地质时期各大门类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矿物岩石标本和宝玉石标本。随着藏品数量不断增加,藏品管理和利用工作不断推进,藏品信息不够完整、登记不尽标准等基础业务较为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十三五”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加强藏品登记、建档等基础工作,丰富藏品信息,完善藏品数据库,推进藏品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列入目标。2017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藏品信息著录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发文,在行业博物馆中率先建立了藏品信息著录规范。《规范》优化了藏品基本信息指标群,在原有的25个藏品基本信息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和扩展,增加了标本详细类别、质量、级别、完残情况等指标;新增藏品保管信息、基本情况、鉴定信息、来源信息、流传经历、损坏记录、移动记录、修复记录、展览信息、著录信息、建档信息等藏品管理信息指标群;新增藏品影像基本信息、影像采集工作信息等藏品影像信息指标群。《规范》对各类藏品信息著录的内容、填写要求和登录流程进行了规定,对藏品信息著录指标填写要求进行详细规定,解决了藏品信息著录存在表述方式、计量单位不统一等问题,极大地丰富和规范了藏品信息著录内容,是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藏品著录工作的依据。自《规范》发文后,藏品信息著录进入标准化进程。
1.1.2 藏品影像数字资源获取
藏品影像数字资源的获取是指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以二维、三维等方式将藏品完整呈现的过程。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藏品影像数字资源的获取分为一般工作过程获取、影像采集标准建立及专门补充采集两个阶段。
一般工作过程获取阶段:藏品的二维信息采集存在于藏品征集、保管、利用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拍摄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齊、影像资料不全等问题。不同工作场合中使用拍照器材不同,普通相机、单反相机、手机拍摄藏品照片均有存在,且不管照片是否足够清晰、藏品特征是否突出、是否存在无关物品,都可作为藏品影像资料使用,并且可能是藏品唯一的影像资料。目前仍有部分旧藏标本无影像资料。藏品影像资料无统一命名方式,存储不集中,不利于资料的查阅和使用。
影像采集标准建立及专门补充采集阶段:2017年,《规范》中明确了藏品影像资料的相关数据标准。分别有藏品影像信息的命名方式、影像文件采集工作的信息(包括拍摄单位、拍摄地点、拍摄日期、拍摄人)、藏品影像的拍摄工作要求(包括立体藏品拍摄工作要求、平面藏品拍摄工作要求)、其他藏品影像文件管理方式等。2019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藏品二维信息采集技术指南(暂行)》(以下简称“《指南》”)再次对藏品二维信息采集标准进行细化,包括藏品二维信息采集的设备及辅助材料、拍摄前准备、拍摄注意事项、拍摄步骤,对标本拍摄的背景、灯光、标本摆放、比例尺、对焦等操作细节进行规范。以上规范为获得较为统一且高质量的藏品拍摄效果和藏品影像资料的有效管理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委托专业公司完成300件精品藏品二维信息采集(精拍),10000件小型化石藏品二维信息采集(普拍),依托其他项目中采集或根据规范自行采集藏品二维信息共约14500件,并尝试进行藏品三维信息采集。其中精拍高品质藏品影像效果最佳,保证了全画面无虚化、畸变,颜色还原度高,放大百倍仍画质清晰。
三维信息采集选取适用于单个物体的激光扫描仪,适用于少量藏品。由于地质类藏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矿物标本的透明度、部分标本结构异常复杂性、颜色还原真实度受限等,采集难度较大,费用较高。此外,采集成果需用专门的播放器观看,三维信息采集未能大范围普及。
1.2 藏品及数字资源管理
从藏品数据库到藏品管理系统的进步,体现了藏品数字化管理需求不仅是藏品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同时也是对藏品生命周期中所发生流程的管理,而藏品管理和藏品数字资源管理是互相依托、不可简单分割的两个部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从智慧博物馆的大局出发,紧密联系藏品管理实际情况与业务发展需求,依照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规定、本馆藏品管理办法、藏品分类体系及藏品信息著录规范等,建成以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为辅助信息数据库的藏品管理系统。该系统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办公管理平台、智慧导览系统共同构建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综合管理平台,获得十佳文博技术产品优秀奖。
1.2.1 藏品管理系统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建设包括标本征集、编目管理、账目管理、藏品管理、库房管理、藏品检索、统计分析、权限管理、指标管理、安卓平板终端子系统和RFID硬件等模块,可实现藏品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规范藏品管理流程,提高藏品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实现业务数据的良性循环,扩大藏品共享利用,发挥藏品管理系统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藏品管理系统是一套软件系统,具有以下亮点:
一是藏品管理系统消除了藏品账目电子化阶段所存在的隐患。藏品账目进入藏品管理系统并通过编目流程管理。标本入藏根据购买征集、受赠(无偿)等来源方式不同,通过藏品管理系统中标本征集相关流程审批,然后流转入编目环节。总账管理员通过编目完善藏品信息,编目信息经藏品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审批后正式进入总账。在藏品管理过程中若藏品信息需要发生变更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由藏品总账管理员直接发起再编目流程并完成审批;其二是藏品使用部门通过提借流程反馈藏品在提借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信息,并完成审批。藏品信息变更人、变更时间、审批过程由藏品管理系统记录并归档。
二是藏品管理系统扩展了藏品生命周期,深度记录了藏品档案,实现了标本从征集到管理、利用的全流程记录。所生成藏品档案包括藏品的征集过程、藏品基本信息和鉴定记录、修复记录、展览记录、提用记录、著录信息等管理信息以及藏品影像信息,是反映藏品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档案。
三是藏品管理系统规范并实现全流程审批。藏品管理中所有需要审批环节都在系统中实现,藏品信息的所有编目都有审核并记录审核,在提高藏品管理的效率的同时对藏品信息的严谨性进行把关。在完善藏品管理环节的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藏品使用过程中的责任划分。
三是藏品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其一是藏品内部信息流通。已通过审核的信息自动带入下一个所需流程,减少重复录入,提高工作效率。其二是部门间信息互通。根据各业务部门职能对藏品信息的需要设置不同权限,各部门可自行查看藏品信息,选择业务所需藏品,为研究、展览、科普、文创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开展创造便利。同时通过要求各业务部门将藏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如发表论文、参加展览、科普记录等,通过提借流程回传到系统中,解决了一直以来藏品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分散于不同职能部门收集困难、费时的痛点,进一步加强藏品信息收集的便利性,丰富藏品档案。
此外,多点监测温湿度并可实时警报,使藏品保护更加细致入微,藏品库房可视化的实现和RFID物联网技术的加入,使藏品实物管理更加便捷高效,產地热力图使藏品产地和构成情况更加一目了然,强大的高级检索功能可多条件复合搜索目标藏品,为提高藏品利用率打下基础。
1.2.2 数字资源系统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支持藏品数字资源管理、展陈数字资源管理、科普活动数字资源管理、数字档案资源管理、360全景数字资源管理等;支持相关的文档、声像资料、图片、视频、动画、三维等数字资源的单个(或批量)上传、编目、审核等,将媒体资源按照数据定义整理、加工、组织在一起,形成有序的数字资源库;支持自动获取上传资源的属性,比如拍摄人、拍摄日期、尺寸、大小和像素。能够自动识别压缩包内部数据类型,并据此做解压或不解压处理。并能根据预先设置的规格大小自动生成缩略版、浏览版、高清版等多种版本;支持在线展示各种数字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三维数据(支持多维度旋转展示)、PDF、CAD等格式文件。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旨在将原本散布在各职能部门的、不同内容对象、不同存储格式的数字化资源,从加工、发布、检索、利用等方面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博物馆研究、展陈、科普、文创和其他数字化应用提供丰富且高质量的资源。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资源的应有价值,并在促进资源高度便捷共享的同时,维护本馆合法权益。
2 藏品数字化管理发展方向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智慧博物馆、共享等观点的不断提出,藏品数字化管理面临着更高标准、更多层次的要求。
2.1 全方位多方式获取藏品影像数字资源
藏品影像数字资源形式多样,不仅包括藏品的多角度二维影像、三维立体影像等基础数据,还包括将藏品征集、保管、修复、展览、科普、研究等相关信息以图文介绍、语音解说、动画展示、视频延展等方式记录并呈现,未来还可能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数字资源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融合。依托高科技水平完成藏品影像资源获取,在资金支持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大规范推进藏品数字化的发展,可学习大英博物馆使用公益性质“众包”模式完成馆藏“青铜时代”系列文物数字化的经验,广泛募集社会有生力量,推动博物馆数字化进程。
2.2 优化藏品数字资源管理
数字资源获取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数字资源名称规范和相关资料整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数字资源分散或重复存储给查阅和利用带来不便,因此,数字资源管理还有待于采用技术清洗和人工审核同步的方式开展进一步的优化。数字资源迫切需要整理,并尽可能丰富地上传到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中,让数字资源系统有骨有血,发挥预期的作用和效果。此外,要特别注意数字资源存储的暂时性,即格式、硬件、软件和载体的损坏或老旧,加大对数字资源存储设备的维护管理②。
2.3 加大藏品数字资源共享力度
藏品数字资源共享已成为趋势和必然,《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和评分细则》中对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公开提出明确的标准,即博物馆通过官方网站公开藏品数据库,为普通观众提供包括藏品高清晰度照片、翔实文字信息等在内的藏品数据在线查阅、搜索服务。
近几年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通过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子平台项目共享了6000条藏品信息和图片,促进了岩矿化石标本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与共享工作,未来仍需深度发掘社会化媒体传播方式,利用社会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及时性、互动性以及传播方式的裂变性和低成本等特性,进一步加大藏品数字资源共享力度,为地学领域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专业教学、科学普及提供服务。
3 结语
藏品数字化管理伴随着藏品整个生命周期,需要数据标准的规范和不断优化,需要数字资源的不断补充,需要相关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需要政府资金的有力扶持,更需要藏品管理人员不断提升知識理念,还需要博物馆人的持续探索、开拓创新。只有重视长期维护和可用性、深度开展价值处理,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才不会仅仅停留在“数字化”的时代,更好地克服展示空间、保护条件限制以及时空局限,最大可能地保存、扩展并共享“数字典藏资源”③。
注释
①刘芳.博物馆藏品数字化标准发展及应用现状研究[J].博物院,2018(1):103-110.
②朱晓伟.浅析博物馆藏品数字化采集与数据管理[J].人文天下,2018(21):51-54.
③周婧景.博物馆藏品利用探析:以数字典藏及其传播方式改革为视角[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经济环境变化与博物馆应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博书店,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