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素养探究

2024-03-01 01:29仕帅
出版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技类专业素养

仕帅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思政建设、时代特征、内容质量三个方面对新时代科技类高校教材的基本要求,进而探讨编辑应如何修炼“内功”和“外功”来应对新时期的要求。新时代的编辑,在“内功”方面应加强思政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专业素养、提升文字功底,创新营销模式、树立品牌意识;在“外功”方面应全方位系统性策划选题,创新融媒体新形态教材形式,进而打造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的科技类高校精品教材。

关键词:科技类 高校教材 编辑素养 专业素养

2017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个统筹指导管理全国教材工作的组织机构,标志着我国教材建设步入一个新时期。2019年12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2020年9月,教育部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部署推进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会议的推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现阶段教材建设的重视。因此,每一位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应该把握教材建设方向,真正提升打造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的科技类高校教材的素养。本文将探讨新时代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的素养,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新时代科技类高校教材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科技知识,并具备将其应用于教材的能力。此外,与一般编辑相比,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一)思政建设的要求

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觉悟,深刻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材的编辑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教材是推动社会主义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障,是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而教材正是我国公民政治意识建立的最基本的精神食粮。故而新时代高校教材的出版,必须时刻保持政治警觉,严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教材的意识形态属性,有意识地将国家意志、党的思想理论方针等融入教材编写中;同时,最近几十年我国变化天翻地覆,应该将最新的发展形势、理论成果、实际应用反映到教材的内容当中。[1]

(二)时代特征的要求

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需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敏锐地捕捉最新的科技动态和趋势,将其及时地融入教材中。同时,教材编辑还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不断创新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隨着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高等教育的模式在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以外,这几年陆续出现了翻转课堂、慕课、视频公开课、微课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方式。[2]与此同时,智能终端设备蓬勃发展,使用广泛,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作为教材使用的主体,原有阅读模式改变,“高屏幕、低纸质”已成为共性,学习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变化,促使科技类高校教材的编辑们必须重新考虑教材内容的组织与优化以及出版形式的改变,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科技类高校教材的编写、出版、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跟随教育和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潮流,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更加先进的方向不断迈进,进而推动新形态深度融合和创新,开拓出版新境界,不断满足高等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新需求。[3]“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纸质教材融合形成的新形态教材,是科技类高校教材的一种必然选择。

(三)内容质量的要求

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需要助力教材内容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编辑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确保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前沿的科技知识。同时,教材编辑还需要注意文字表述的清晰、准确和规范。

随着物质水平的极大丰富以及教育教学的蓬勃发展,科技类高校教材的出版迎来高峰,出版品种数及印数都有较大规模的提升,但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出现互相抄袭、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的现象,甚至极个别出现政治思想不过关的问题。[4]高校教材内容质量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国内各高校,存在“千校专业趋同”的现象,造成教材粗制滥造;另一方面,对课程体系建设理解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研究不够深入,对不同地区特色、不同类型高校对学生的要求以及不同单位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区别不够明显,造成教材同质化。国家对各行各业倡导“去库存”,体现在科技类高校教材出版就是把精力用在品质上而不是数量上,努力打造精品。

二、“内功”提升——政治、文化、品牌意识的增强

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品牌意识,以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下三个方面是提升“内功”的关键。

(一)加强思政教育,提高政治站位

“政治关”是最重要的环节,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最需关注。作为图书出版的把关者、国家思想的宣传员和广大读者的引路人,编辑在审稿过程中要注意教材内容是否与国家最新的法律、理论、政策、方针、规范相契合,是否恰当体现了最新的时代思想和国家政治大势,对于教材中的政治性差错,必须保持零容忍的态度。编辑应坚持党性原则,增强政治敏锐性,心存敬畏,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选题、审稿、加工等各个环节,把内容导向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出版高校教材的编辑们必须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坚持文化自信,深刻理解“教材建设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的要求,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融入我国的文化、历史和国情,将国家对教育方针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人类对美好文化知识的向往作为教材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应该将其作为指导性思想融入教材编写、修订中去。[5]

(二)强化专业素养,提升文字功底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打造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阶段,而这必须打造与之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材体系。高校教材在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专业知识构建和传承作用,专业性是“双一流”建设的最重要体现。“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人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不同学科,知识点相去甚远,因此科技类教材必须交由相应专业的编辑来做才能保证质量,而专业编辑必须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深厚,在做好文字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学习本专业最新的政策方针、标准规范、工程实例等,不断提升专业知识的把握力,充分发挥专业编辑在学科领域的专长和特殊优势。[6]

每一位编辑不仅要有职业操守,更要有理想和情怀,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因此,一个好的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文化素养,必须拥有博大的人文情怀,像我们常说起的叶圣陶、邹韬奋、周振甫,他们不仅是编辑大家,而且是文化家、思想家,他们的文化素质之高令人敬仰,他们的文化情怀之浓令人感动。编辑应练就以下能力:把高深难懂、逻辑混乱的原始文稿加工为浅显易懂、华丽精确、规范统一、提升归纳的精准文档;务必使自己出版的图书,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特别像高校教材,不同于一般的出版物,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奠基石,质量标准也要高于一般图书,务必以一丝不苟的从严态度消灭教材中的文字和专业文化性错误。[7]

(三)创新营销模式,树立品牌意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与革新,传统出版营销必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编辑人员应坚持互联网思维,抓住机会、与时俱进,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服务读者、服务市场、服务发展中构建线上线下并重的高校教材营销体系。一方面,编辑要注重线上营销。加强与京东、淘宝、抖音、微博、微信等线上平台的合作,确保教材第一时间上架,增强下沉渠道,搞好教材春秋两季活动。通过网店一体化、社群营销、电商平台、网络采选系统、云巡展、短视频、出版在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以及直播、大V带货、店铺运营等模式,构建教材直营管理架构,增加私域流量,及时快速地展示最新教材信息。另一方面,编辑也要注重线下营销。与高校及第三方合作,推进从单一度营销向多维度服务转型,在全国各区域按需求设立教材服务中心,做好老师和学生的服务工作,具体如下:①掌握各学校师生对各类教材的需求和使用情况、学校的教学和市场需求,建立教材流向信息和市场竞争信息的数据平台;②与作者、读者深入交流和保持长久关系,并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广泛联系,深入研究各区域的规划和优秀教材建设情况,保证教材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③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做好教材的售后服务,包括样书赠送、教材专架建设等教学服务工作;④坚决依法防范并打击针对教材的非法复制盗版等侵权活动;⑤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实现信息无缝对接。教材服务中心的建设将逐步构建现代高校教材出版服务体系,打造良性发展的生态链,以优质资源和服务推动高校教材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高等教育和行业人才培育体系升级。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把树立品牌形象、争创优质品牌作为头等大事对待,甚至各个国家都提出建设“大国品牌”的战略。有些人可能认为出版没什么品牌可言,保证出版质量即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像知名海外出版社企鹅兰登书屋、威科集团、哈珀·柯林斯等,不但为出版单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望和信誉,而且也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一个出版社如果没有品牌图书,早晚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而科技类高校教材的出版更是如此。编辑在推广教材的过程中,要不断树立品牌意识,即单书品牌→套书品牌→出版单位整体品牌。通过一套套精品系列教材的出版,提升单位品牌影响力,进而促进质量提升,在相互促进中,使出版单位成为出版此类教材的品牌。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我国科研实力的不断加强,编辑还应加强国外品牌的推广活动,如利用国际书展等平台,将经过甄选的优秀教材输出到海外。

三、“外功”修炼——选题策劃和出版形式的创新

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不仅需要注重自身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品牌意识的提升,还需要在选题策划和出版形式方面进行创新和修炼。以下两个方面是“外功”修炼的关键。

(一)全方位系统性策划选题

选题规划犹如建楼前的设计方案,若没有基础坚固、设计优良的方案,一座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用料再好,也是品质平平。选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教材的内容质量,进而影响责任编辑的职业生涯和出版单位的整体出版水平,因此,编辑要把好这第一关。选题管理要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严格落实选题策划的各项规章制度,规划好短期和中长期选题。选题论证对于保证选题的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编辑要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实行分级论证。高校教材选题的规划尤其重要,不但要横向对比,更要纵向对比,以鼓励原创、减少重复出版为原则,多策划能出精品力作的选题,压缩质量不高的选题,杜绝粗制滥造、抄袭拼凑的选题,确保选题质量。选题策划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关于图书出版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编辑应尽量围绕自己的对口专业和优势出版范围,与时俱进,依据最新时期国家、社会、行业对人才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要求进行选题规划。对于科技类高校教材的策划,要有系统、有规划、有针对性,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方式获取选题相关信息、资源,发挥出版单位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谋划系列教材:一是充分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将教育部、行业部委、国家新闻出版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深入挖掘,研判出版方向;二是加强与科技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评估委员会、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联系;三是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交流,特别是高校,高校既是教材的使用者又是教材最大的产出者;四是强化与科技类专业人才交流中心、注册中心、执业资格考试中心、培训中心、企业等机构的合作,争取特色化、专业化、时效化的教材出版;五是积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整合国内外科技类专业资源,不但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材专著,而且应将我国的最新技术成果及行业教材推广出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国际学术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进而可以适时联合多个国内外院校,打造国际通用的标准教材。

(二)打造融媒体新形态高校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变革和高校教学课改要求,传统以“课上纸质教材授课为主”和“课下数字化资源为辅”的课堂设计已无法适应对教学资源设计的要求,传统概念中的多媒体课件已经无法承担起教学信息化的重任,教学内容的数字化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组织方式,因此迫切需要编辑创新出版形式,打造一种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融媒体新形态教材。编辑应从高校教学实际视角,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效率,确保教材能够应用于不同方式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共享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能够直接融入数字化教学中,从学习资源扩展到学习过程,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功能拓展到信息化课改教学工具中。

编辑要具备实现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数字资源与纸质教材无缝连接的能力。一方面,通过版式设计和内容编排的创新,利用二维码和虚拟仿真技术等,将静态的知识点与动态且多样的数字化资源链接重构,师生通过手机扫描或电脑端可以轻松阅读这些立体化资源,实现教材内容的延伸与增值;如本人通过我社开发的“建知微圈”,成功打造了《土木工程概论》《岩石力学》《房屋建筑学》《地下结构设计》等融媒体新业态教材,市场反响很好。另一方面,通过开发网站、App、微信小程序,将纸质教材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师生可以通过该应用实现线上教学、答疑测试、社交交流等一系列学习体验,使教学对象和内容“动”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了解,增强教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本人通过我社开发的“建工书院”,以纸书教材为基础打造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知识服务资源库”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知识服务资源库”。

新时代的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要通过融合探索,真正形成“纸质教材+数字资源+网络平台+整合服务”的发展格局,并建立起以教学大纲知识点为“树干”、多形式教学内容为“枝叶”的多向融合共享机制,利用高校、出版单位、行业协会、政府企业等多个维度优势,收集并研究最新国家政策方针、行业标准规范、教学大纲、实际工程案例等内容,从而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在线课程讲解与问题解答、知识点检索与供给、数字资源研发与出版、大数据咨询与服务、在线师资培训等一体的融合生态体系,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服务。

(作者单位系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科技类专业素养
月度荐书单
食品科技类SCI来源期刊影响因子一览表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议国开教师专业素养
入围2016 IDEA金银奖的18款科技类产品
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的思考
数字化时代科技类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控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