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云岫

2024-03-01 11:49周裕锴
古典文学知识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案禅师

周裕锴

云岫(1242—1324), 号云外,别号方岩,俗姓李。芙蓉道楷七世法孙,属青原下十八世。其法系为:芙蓉道楷→丹霞子淳→宏智正觉→自得慧晖→明极慧祚→东谷妙光→直翁可举→云外云岫。今据陈著《天宁寺主僧可举语录序》(《本堂集》卷三十八)等诗文,可知云岫的老师法名为可举,字直翁,元至元十三年(1276)住持明州天宁寺。《宋代禅僧诗辑考》辑得其诗12首。其中如《子元住白云庵侍母》:

梁国踟蹰望白云,何如共处寂寥滨。巡檐指点闲花草,说老婆禅向老亲。

此诗颇有趣,诗由“白云”二字入题,谓狄仁杰(梁国公)望白云而思亲,不如子元禅师将母亲接到白云庵共同参禅。此诗表达了出家人不忘尽孝的心理,在宋元时期禅僧中颇有代表性。诗中的“子元”即临济宗高僧无学祖元禅师,宋亡后东渡日本传法。

云岫师承直翁,究明曹洞宗旨,尽其源底。初住慈溪石门,后住象山智门,迁明州天宁,升住天童寺。《续传灯录》称其“说法能巧譬傍引”,可见他颇能借鉴文学的譬喻手法来说禅。《云外云岫禅师语录》载拈古10则,颂古10则,佛事10则,祖赞10则,偈颂93首,序跋3篇,论、疏各1篇。

云岫的九十多首诗中,题材较为丰富,多采用七绝的形式,语言精练而富有韵味。他在《南游集序》中说:“名山胜境,古今题咏者多。诗胜境,则境归于诗;境胜诗,则诗不入境。诗与境合,见诗即见境;境与诗合,见境即见诗。苟不然,则诗境两失。”比如山水题咏诗,独具一格:

半坞夕阳红树叶,一村鸡犬野人家。牧童歌笑牛羊下,太古淳风尽属他。(《秋日山行》)

好山行尽眼重开,菜叶流金逐水来。莫谓闲门容易掩,松边有路不生苔。(《访友人庵居》)

窗前凿破十尺土,海底潜通百斛泉。柳絮化萍飞不到,眼头赢得片青天。(《题紫石禅房小池》)

紫陌红尘城子里,清泉白石乱云中。一般门户无喧寂,花鸟不来心境空。(《寄东洲和尚西磵庵居》)

第一首写秋日山村景色,演绎《诗经》“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的古老田园风貌,讴歌“太古淳风”。第二首写山行访友,“菜叶流金”句既是实写,又暗用龙山和尚的禅典。第三首“海底潜通百斛泉”写小池水质清澈,且源源不断,“柳絮化萍飞不到”写禅房小池不染世尘,清净自在,倒映青天。第四首将紫陌红尘的城市生活与清泉白石的山林生活对举,认为二者并无喧闹与寂静的区别,对于禅僧来说都能获得心境的空灵。四首诗皆于写景中暗含禅意,即所谓“诗与境合”。

云岫的咏物诗也颇有特色,借咏物而调侃众生,讥嘲世相。如《蜜蜂》:

生涯未足怕征科,一日园林几度过。股倦不嫌花粉重,年年只爱子孙多。

写蜜蜂不知辛苦,日日奔忙,只为了繁衍后代。讽刺对象暗含两种人,一种是只求多子多福、不怕赋税征科的农民;一种是不畏授业辛苦、只图门徒众多的禅师。又如《百舌》:

寻常多逐众禽飞,才得春风百样啼。毛羽不佳谗舌便,桃花枝上骂黄鹂。

以百舌学语讽刺人云亦云、没有口德的小人。最精彩的是《蜘蛛》:

等闲逴得一丝头,便有经天纬地谋。多少众生迷活路,抬头来结死冤仇。

借蜘蛛结网捕虫的现象,一是讽刺了那些号称“经天纬地”而实为编织邪禅之网的禅门大师,二是讽刺了那些误入邪禅之网、不知自证自悟的愚昧学者。织网的蜘蛛和入网的众生,都丢失了禅宗自证的“活路”。这样的咏物诗说理形象生动而富有禅理,值得参禅者警醒。

还有云岫的题画诗,也值得一提。其中《画荷花二首》,旖旎明丽,而微带感慨:

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熏风水一方。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

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喜对熏风描写得,秋风夜雨不敢知。

前一首喻荷花为三千美女,化用杜甫诗“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之句,“移来”二字则赞美画工之笔能呈现真境,写艺术幻觉和通感。后一首称荷叶万柄如同织布机上织出的锦缎,结句叹息到了熏风消失、秋雨凄凉之时,不知绿锦是否依然,流露出色即是空的感叹。云岫的《明王击桐图》则借题画而寄寓怀古伤今之情:

桐声板应笛声哀,沉醉君王乐未回。舞袖影翻唐日月,戏场歌罢战场开。

明王,即明皇,指唐玄宗。题下注曰:“王以筋击桐树,宁王以笛,黄播拍板,杨妃舞。”《杨妃外传》记有此事,与图画略有不同。此诗构思巧妙,首句“桐声”与“笛声”相应,尾句“戏场”与“战场”相对,都使用“当句对”的句法,而后者对比鲜明,写出唐明皇沉湎声色与安史之乱爆发之间的密切联系。“舞袖影翻唐日月”二句,不由得令人想起杜牧的诗:“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过华清宫三绝句》之二)题画与咏史,异曲同工。

作为本该忘情绝爱的方外僧人,云岫的诗中却多有人世间的感情。他寄赠或会见佛门道友诗,如“青灯夜榻何时得,共话百年心事乖”(《寄鹿苑仲章师兄》),“弟兄不必频相见,须发因愁易得斑”(《会法眷泽藏主》),流露出浓挚的兄弟朋友之情。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有一首《悼猫儿》的诗:

亡却花奴似子同,三年伴我寂寥中。有棺葬在青山脚,犹欠镌碑树汝功。

将普通的猫儿“花奴”视作儿子一般,死后不仅以棺木埋葬,而且抱歉未能树碑表功,只因为这猫儿是三年寂寥中的陪伴。如此深情悼念宠物的诗,在古代极为罕见,可见出云岫情感的丰富。

《云外云岫禅师语录》中还有颂古,从语言形式上看,饶有诗意。比如以下几首:

破灯盏里已无油,放去光明照九州。暴雨暴风吹灭了,光明不在旧床头。

打迭行装早出门,相逢旧友且论文。归家共饮三杯酒,不觉天边日又昏。

三月春风开牡丹,道人徒说看花还。世间不是赵昌手,纵有丹青画亦难。

第一首颂的是唐代临济义玄禅师示寂前与其弟子三圣慧然问答的公案。“破灯盏里已无油”喻临济之将逝,“放去光明照九州”付法与人,传于四方。“暴雨暴风吹灭了,光明不在旧床头”当指临济生命之烛不再,也有感慨旧时大德之风遗落的意思。第二首颂的是云门文偃禅师示众的公案,云门云:“闻声悟道,见色明心。观世音菩萨将钱来买胡饼,放下手元来却是馒头。”这公案很玄妙,说观世音菩萨闻声悟道,可见色时却错把馒头当胡饼,而颂古却写早出晚归、论文饮酒之事,似乎全然与公案无关。第三首颂的是俱胝竖指的公案。唐俱胝和尚应对学人问答,只竖一指,以示万法归一之意。有童子不明就里,亦模仿俱胝竖一指。颂古以观花为喻,表面写看花而无所得,却意图模仿赵昌画牡丹的人,其意则在讽刺那些如童子一般模仿俱胝而实无所悟的僧人。总之,云岫的颂古在表现形式上与其他禅师并无多少区别,继承了禅门“绕路说禅”的传统,但另一方面有借古德事諷今日禅林的意图。

有时,他在上堂或小参时,讲解完之后,直接“颂曰”,皆可视为禅诗,比如以下几首:

分岁家贫无可有,白牛牵出为人烹。堂中不问僧多少,一个还他一分羮。

发生爪长常如此,筋转脉摇休问他。动静不干消长事,从教门外雪寒多。

两首颂都相当于颂古,前一首颂的是北禅烹露地白牛公案,后一首颂的是宏智正觉冬至说法之语。随机说法,辅以诗颂,是云岫说禅的特色。

云岫在《禅林颂古集跋》中曾阐明他对待诗颂的态度:“《联珠颂古通集》,变本加丽,钩章棘句,愈出而愈多,如蜂房酿百华之蜜,蚁丝穿九曲之珠。食其蜜者念其蜂,好其珠者慕其蚁。余作是说,有客进曰:‘忽遇不食蜜,不好珠,不嗜语言文字者,此集又将奚为?余曰:‘病其病者,不能自病。客惭而退。于是乎书。”题跋作于元英宗至治(1321—1323)年间,可见他在晚年仍主张通过华丽的语言文字去领略禅的精髓,领略祖师的精神。

临济宗杨岐派的中峰明本为云外云岫作赞语,称他“元是隰州古佛(宏智正觉)再来”,继承了正宗的曹洞禅法,可见当时禅林对他评价之高,已超越宗派的界限。

猜你喜欢
公案禅师
中国公案小说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三尺公案”的由来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服从
一个苦者对禅师说
从“孟文公案”中的优待股争议看类别股权益的平衡路径
精进比丘鬼逼禅师
抬头又见王晓湘*——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中一桩公案之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