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4-03-01 06:34彭玉茹
江西教育C 2024年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彭玉茹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较少,知识积累较为薄弱,写作通常会出现记人叙事雷同化、抒情感怀空泛化、议论说明套路化等问题。对此,语文教师应敢于“放手”,注重对生活素材的运用,发散学生的思维;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写作场。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构建高效的语文作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爱上写作,是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解决学生不愿写作、写作难的问题,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真正达到让学生快乐写作的目的。

一、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制定的总目标包含“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检测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参考标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种简单、高效且能精准评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方法。学生在作文中对词语的运用,句子的组织与架构,修辞手法的运用,名言警句的引用,等等,不仅能反映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能让教师通过学生作文的立意与观点,感知学生洞察世界的视角,以及学生认识世界的深度与广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到立意新颖,观点鲜明,畅抒己见。然而,现实的写作教学情况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收效甚微。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文章风格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特征、缺乏真情实感、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等问题。这些问题表明学生对作文的撰写形式、内容、结构、手法等存在固有思维,常常受限于课文内容或指定阅读书目,选材范围较为狭窄,叙事缺乏新意,缺少自身真实的经历和感悟,更谈不上真情实感。此外,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常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记”,只能将教材文章、范文、阅读书目进行生搬硬套,究其原因都是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内容单一,写作手法匮乏,写作创意缺失。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对小学生而言,写作俨然变成了一件枯燥的事情,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厌烦之心,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学生无法呈现佳作的原因

学生厌倦写作,从教学的方向寻找原因,应归结为教师没有完全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作文教学通常以教师的喜好、应试的标准为出发点和终结点,教师的指导与训练没有唤醒学生的写作动机,沒有让学生进入全身心“浸润式”的写作状态。

(一)作文教学方式单一,习作训练束缚过多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带领学生分析写作的主体、行文结构、写作手法的运用,但是往往忽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生活素材融入作文。这种习作训练对学生写作内容、写作方式的束缚较多,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如何适应学生的真实生活、学习基础和心理需求,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所欠缺的。另外,教师普遍将“范文模仿”“好词好句积累”等方法奉为圭臬,忽视对学生思想上的充实,造成“空中楼阁”的假象。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应充斥名目繁多的机械性训练或表面热闹的语文活动,而应贴合学生言语生命的律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学生的言语表现欲望,让学生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言语创造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爱上写作。

(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未能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首先,在小学语文写作评价中,教师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作文的量化考核中,通常是结合课文,让学生进行重复、机械的写作训练。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教师通常会将写作教学与考试要求进行连接,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对作文的选题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是否贴近生活实际等问题置若罔闻。从考试层面上开展作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胆怯、害怕,让学生陷入不良的学习状态,影响学生长期的语文学习。其次,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在作文评语上“泼冷水”居多,对学生缺少鼓励和正面的引导,这种教学方法会引发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再次,在作文评价中,教师通常垄断了作文评价的话语权,评价的标准独断且专一,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在评价时习惯于求全责备,缺乏分层、多元、横向、发展性和激励性的评价,评价语言也过于概括、抽象、同质,缺乏针对性。面对千篇一律的评语,“随大流”成了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最优解”,导致学生隐藏了真实的写作想法,写出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教师就要“对症下药”,自觉践行“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真正把“以学定教”落在实处。

(一)贴近生活,让学生发散思维

陶行知先生提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作文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以生活为资源,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实现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作文素材的积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息息相关,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充满乐趣,教师应引导学生投入生活,热爱生活,全身心感受生活,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美。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捕捉、体验与观察,学生能从中积累写作素材,生发写作灵感,进而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想,在奇幻的想象世界中书写出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作文和学生生活的连接;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不断发散思维,拓宽思维空间。只有深入思考,才能不断生发创作的灵感,使自己“文思如泉涌”。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篇推荐某人的作文时,笔者特地把放大镜带到课堂。首先,笔者说:“在放大镜下,每一个字都很大。我们看一个人,平常可能看不到这个人的优点,而像放大镜那样观察,相信你一定有所发现。瞧!我就发现小健同学劳动认真,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能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并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比如,有的学生说:“我发现小乐爱发言。虽然他的声音很小,但是他比以往的自己进步了,我们要宽容地对待同学,要看到同学身上的微小进步。”在此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提出:“同学们,要想让你推荐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可,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理由写具体,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他的特点。”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写进作文,记录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有丰富想象力的年纪,于他们而言,教学的重点不应该是束缚,而是解放和引导。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勇敢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当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自主权时,学生就不会惧怕写作文,还能生出各种奇妙的想法,有想法、有创新才能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和发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二)注重观察,让学生乐于表达

观察与思考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会观察与思考,学生才能提取生活中的亮点,将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并将其融入写作中,充实作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角度、方法,让学生从多方面去观察、接触事物,使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真切认识与表现事物的特征,从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观察体验类作文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让学生感知世界,体验生活,并用文字记录自己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一次写作课中,笔者引导学生从仙人掌的颜色、形状、外观、质地等方面进行观察。但是,关于仙人掌的质地,学生却难以通过视觉来认识,这需要学生触觉的参与,方能知晓。于是,笔者让学生尝试触摸仙人掌,学生通过触觉,最终得出仙人掌的特点,可谓顺理成章。

(三)创新作文评价,让学生获得自信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作文评价,树立全新的作文评价观,注重差异化的评价,不搞“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尽可能做到分层点评。在评价语言上,教师要在公正、客观、合理的基础上,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多用正面评语,让学生既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又能树立写作的信心。对习作心理障碍较大的学生,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写作水平做纵向比较,尽量多鼓励学生。细微的进步同样值得肯定,让学生多体验被鼓励的感觉。

例如,在教学《我班的辩论会》这篇作文时,A学生的作文评上优秀等级,属于模范作文行列。而B学生作文起始水平与A学生相差甚远,获得的评价也比A学生差一个等级。但考虑到B学生克服了习作心理障碍,写这篇作文花费了很多心思,完成度较高,且取得了相应的进步,笔者破例给B学生一个“优”,不仅如此,笔者还对B学生进行了表扬。这样不仅提高了B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给其他学生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教师更关心的是每个人的作文水平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并非一次作文的评优。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写作水平,并保持积极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的鼓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升写作能力的助推剂。

(四)搭建交流与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写作。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驱动学生的语言表达。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可以依托班级的班风建设工作,开展优秀作文展示活动,将学生写的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并将其融入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写作氛围。其次,可以借助新媒体,将学生的佳作发布在公众号上。最后,可以定期开展征文比赛,设计一定的奖励机制,并进行不同形式的颁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班级是一个公共舆论空间,这样的舆论空间,既可以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教师的责任是通过“鼓励讲真话,说自己的话”,设立科学的评价標准和激励机制,在班级中营造健康的氛围,形成正确的写作导向,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发挥想象。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当明确小学生的真实学情,不可急于求成,避免“唯优秀论”,要让学生敢于“我手写我心”,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参考文献:

[1]王永成.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35):148-150.

[2]管桂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0):37-38.

[3]贲克琴.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3,(36):49-53.◆(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大通路小学新海校区)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