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当时大赛规定是6个半小时,要求精度不能超过0.02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它考验的就是手上功夫。”赛场上的笃定,来自场外数千个日夜的打拼,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五分厂509钳工组组长崔帅凭实力出圈,在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总决赛中,取得了个人第3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从入职时的懵懂到岗位工作的领头人,“95后”崔帅用9年的时间将自己磨炼成了一名航天尖兵。他用一双妙手在精细的毫厘间创造了一次次的神奇,用一颗匠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崔帅先后荣获了“山西省劳动模范”“火箭院技术能手”“三晋工匠”等荣誉称号,创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带领一班人承担着“高、精、尖”航天产品的总成装配生产任务。近年来,他先后带徒20人,培养高级技师2人、技师5人,其中3人获省部级“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省国防科技五一劳动奖章、4人獲“三晋技术能手”称号、3人获“火箭院技术能手”称号。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被分配到五分厂502组跟着王建新师傅干活。他是个有耐心的人,不只是从最简单的磨钻头、看简单的图纸开始教我技术和工作方法,还通过让我主动做一些从未接触过的零部件,锻炼我独立思考加工操作方法的能力,使我比同一批参加工作的徒弟成长更为迅速。”崔帅告诉记者。
内心怀着对师傅的感激,崔帅一心想着要更加努力。回忆起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时,他每天早早就起床开始训练,训练完回到宿舍还要继续看书至深夜,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高强度的训练让崔帅的双手长了血茧,再苦再累他也从未想过放弃。
“快一点!再快一点!”崔帅知道工艺方法已经进无可进,唯一能缩短时间的只有不断提升加工速度。为了提高加工效率,他让每个动作尽可能标准,形成自身的肌肉记忆。获奖的那一刻,崔帅命运的齿轮也开始转动,大赛上一战成名的他很快在工作中挑起大梁,成为国家重点航天产品科研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2021年9月,崔帅接过车间任命班组长的责任书,带领一班人承担起新产品的总成装配生产任务。在产品装配现场,从加载、对接到装蒙皮、发泡,再到弥缝、气密验证,他都亲自把控每一道工序。
某产品关键结构件需要在两天内完成加工装配,这时却发现传感器接收不到信号,调试工作无法进行。重任再一次落在了崔帅肩上。
“这个难题之前也没有遇到过,需要在一个长度十多米、直径两米多的圆柱形筒体里面加工一个30毫米的台阶孔。传统的机械无法加工这么大型的产品,只能靠手工操作来加工。”当时,崔帅并无十足把握。
想要在保证传感器螺纹孔不受损伤的前提下完成操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手工钻孔一旦失败,设备损失将难以估量。经过紧张激烈的攻关讨论,“崔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连夜设计出一种具备精确定位的特殊装置。在反复改进和试验的基础上,崔帅硬是靠手工刃磨出这种新型组合钻孔装置,成功解决了加工难题,确保了产品的按时交付。
“用我们航天人的话来说,就是100-1=0,所以我要将普通的工作干到极致!”崔帅不仅能将两米长的图纸在脑海中立体化呈现,而且对于图上的所有数据能快速地完成从平面角度到空间弧度的转换和计算,十几个工种、上百道工序、几万个零部件,从加载、对接到弥缝、气密验证,他亲自把控产品装配的每一个环节。从业9年来,崔帅给出的是100%的交验合格率。
“作为一名生产一线‘95后’的航天人,能够参与到国家航天产品的生产任务中,我觉得自己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崔帅说。作为新时代的航天人,崔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航天精神”的内涵,以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一次次地在突破自我中成为青年学习的榜样。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