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江南赏古树
——古树名木调研侧记之陇南篇

2024-02-28 11:05萧学禹
甘肃林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黄连木树龄古树名

萧学禹

陇南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自古便是“秦陇锁钥、巴蜀咽喉”要地。甘肃省政协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与甘肃省林草局联合开展的“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建设生态家园”专题调研,第四站走进“陇上江南”——陇南。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45%,居全省第一,全市普查在册的古树名木多达8164 株,其中散生古树1634 株,名木71 株,古树群39 个。

敬畏之心存古树

敬畏之心,是维系社会自然和谐秩序,不可或缺的潜在力量。现在古树与寺庙并存的地方,通常树比庙要老得多,如果不是寺庙反复被毁又反复重修,二者年龄大体相仿居多。后人重修新修寺庙祠堂乃至陵园,大多选择有古树的地方,一些古树得以保存,往往又是附近建有寺庙祠堂乃至陵园的缘故。陇南市存世的古树名木,分布于寺庙祠堂陵园附近的占比极高,值得深思。

兴隆山关帝庙,位于两当县显龙镇,关帝庙院内共有古树名木5 株,有4 株白皮松,平均树龄315 岁,实属国内罕见。吴山,位于徽县城东北角,因建有南宋抗金名将吴玠衣冠冢而称吴山,山顶平台处,83 棵苍劲古柏,平均树龄120 岁。

广严寺,位于武都区三河镇福津河畔,始建于公元969 年的宋乾德元年,后经南宋、清代大规模修缮,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宋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艺术、建筑文化极具价值。其寺坐北朝南,在苍柏古槐掩映之中,寺内共有古树11 株,有一株千年古柏,树围8 米多,高达80 多米,龙枝虬干,苍劲挺拔,荫郁参天。

成县泰山庙,又名东岳庙,遍山皆是稀有古树群,秦松、汉柏、唐桧鳞次栉比,松柏环绕。古柏披鳞持甲,老干苍虬,有的古根裸露如龙爪匝地,有的树洞生树如老翁抱孙,有的树身交缠如合欢连理。古树中,树龄小的都在200 年以上,多数均在500 年以上。山顶东北侧有一棵高达21 米的白皮松,树龄2000 多年,临崖而立,刚劲挺拔,渗绿滴翠,颇为壮观。远近百姓自古就视此处山为神山、庙为神庙、树为神树,无论社会动荡与否,绝不砍伐山上寸草寸木,为此五陵山绿荫蔽空,碧草匝地。

中国历史上,寺庙被人为销毁之事时有发生。最为典型的当属“三武一宗”和朗达玛灭佛事件。虽然这些帝王,都相对开明颇有建树,但是除北周武帝灭佛采取了相对温和的不杀僧人政策外,几乎都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了诛杀僧人、焚毁经像、拆废寺庙,铜像钟磬化铜铸币的极端措施,使得佛教在中原以北一次又一次受到沉重打击。公元446 年,北魏太武帝决心灭佛,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实施灭佛运动的帝王,六年后,北魏太武帝被宦官所杀,年仅45 岁。无独有偶的是其他几位灭佛帝王,也均不得善终,平均仅活39 岁,他们英年早逝,与灭佛之举虽是巧合,但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对灭佛事件中滥杀无辜、大肆销毁寺庙佛像的极端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此后大规模极端灭佛杀僧焚寺之事鲜有发生。

寺庙道观祠堂陵园与古树名木一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皆为时人“心灵驿站”,承载着一方民众信仰,慰藉着一方民众灵魂,历千载长青,经万年共情。民间流传寺庙旁的老树不能砍,老树旁的寺庙不敢拆,流行在寺庙祠堂陵园附近植树习俗。正是这些原始的朴素的敬畏之心,使得老树与寺庙,相互成全,得到保护。感恩之心护古树梳理陇南境内古树名木种类发现,以香柏、侧柏、云杉、桂花、紫薇花、菩提树、桫椤树、国槐、皂荚、核桃、桑树和柿树为主,尤以古银杏树和古黄连木居多。陇南景色之美素有“陇上江南”之誉,但是山大沟深、耕地面积极少,山洪地质灾害频繁,在过去真是十年九灾,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正是如此众多的古树名木,为当地百姓灾年充荒、医治疾患,立下了汗马功劳,人类感念其恩,不伐不砍,甚至将老树视为“树神”,世代加以保护,当地人讲哪里有神树,那里就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桑树经济价值实用较高,康县大堡镇宋坝村有一株“西北桑王”,树龄千年,树高8 米、冠幅20 米,是古代农耕社会桑树充当第一树种,承担养蚕护院重任的最好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丝绸之路文化与经济不可多见的“活文物”;皂荚树全身是宝,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荚果煎汁可以洗涤丝毛织物,是古人家居必备清洁剂,皂荚芽、子可食,是杀虫止痒和治疗各类皮肤病的天然奇药;菩提树、桫椤树向来被视为“神圣之树”,世界各国均当国宝保护,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有一株千年菩提,树龄约1300 年,树高20 米。岸门口镇贾家坝村有一株千年桫椤树,寄生在树龄2000 多年的“中国银杏王”古树之上,素有“活化石”之称;槐树寓意深厚,在中国古代是科第官位吉兆象征,举子赶考称踏槐,科考当年称槐秋,考试当月称槐黄,民间亦有“门前一株槐,财源滚滚来”之说,同时也比喻硕果累累的大柿树为“好事满枝头”,在兵荒马乱、饥荒横行的年代,槐树、柿树、核桃树等都是方圆数十里内百姓们的“衣食父母”。这些常见树种不但滋养了人类,也是极佳的入药之材,当地居民对其感恩戴德,使其得到较好保护。

银杏果俗称白果,可养生延年,自古就有“白果树治百病”之说,古人一向对其呵护有加。徽县嘉陵镇田河村有“中国最美银杏村落”称号,共有在册古树名木95 株,其中古银杏树多达87 株,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这些古老的银杏与小山村世代相伴,见证着村落细水长流的历史。仲秋过后,银杏树叶渐渐变黄,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美得让人沉醉。此情此景村在林中、人在画中,被装点得犹如童话世界一般,满山尽披黄金甲,或缤纷飞舞,或集簇成堆,或零散稀疏,处处景色皆如油画,美得令人炫目。所有树枝落叶,只管摇曳风情,绽放迷人美丽,把秋天渲染到了极致!无数游人,慕名而来,踏一踏厚厚的银杏叶,走一走深邃的黄金道,犹如瞬间拥有了整个悠闲世界。

黄连木,又称药木,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树子炼油、嫩叶为茶、树皮入药,可清热解毒,治痢疾淋症、肿毒痔疮、牛皮癣、风湿疮等症,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中药材品种之一。俗语“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意思是黄连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们也不认为它有功;人参滋补而贵重,即使吃死人,人们也不相信它是凶手。指人们往往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真相,甚至认不清功过是非。但是质朴的陇南人却对黄连木充满了感恩之心,仅成县泰山庙古树群中,就有黄连木古树74 棵。武都区五库乡安家坝村有一株黄连木古树地围达9.2 米、树高约50 米、树龄约2800 年,获得“中国最美古树”称号。当地人讲,他们的先祖选择此地居住,首先是因为此地吃油不愁。这些古黄连木,在以前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当地人主要的食用油料树种,世世代代医治过无数百姓,当地人没有谁不曾受过它们的保护,没有谁不曾受过它们的恩惠。

这些老树俨然成为象征着生命与故土的精神图腾,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在日常艰辛的生活中,为人们带来生的希望和慈母般的关怀,四方民众把对神树的感恩之心,与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深植于心,形成了陇南人民自古爱树护树的民俗文化。

保护开发管古树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城市扩建、人为盗挖等问题,一直严重挤压着老树的生存空间,影响着老树的正常生存。现在各地越来越意识到,古树名木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瑰宝,在保护古树和开发旅游资源工作中。各地普遍开启了全面普查摸清“绿色家底”模式,实行立法保护,落实属地责任和林长制责任,对古树名木建档挂牌长效保护,明确责任跟踪养护,对危险受伤老树,一树一策,抢救修复和复壮,全民参与热情已经蔚然成风。

但是古树名木的管护要科学,特别是树干加固、侧枝复位、树洞修补、病虫害防治等,要建立国内统一可行的科学规范,管护工作要有科技支撑,要在科学指导下规范开展。过度的管护容易对树木形成实质性的伤害,古树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人为的狭窄的各类砖石围栏、高台、地面硬化、铁钉固定标牌等不科学的管护措施,会人为阻断古树透气,使雨水渗透不到老树根系,铁钉固定标牌会使老树受到伤害致病。

陇南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可谓用心到了极致,最为经典的当属徽县银杏树镇银杏树村的做法。该处有一株银杏古树,树龄2000 多年、树高20多米、地围15 米左右,树冠分出12 股,确如一年12 月份,月月景色不同。据记载,这棵古银杏树是茶马古道上极其重要的路标,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生机勃勃。当地不仅乡镇村名全部以银杏树命名,而且将树旁一片黄金地段辟为银杏广场,是公园景点,也是花鸟鱼虫市场。他们拆砖砌围墙改低矮木桩围护,砸除树根50 米内所有地面硬化介质改种绿地,根系50 米~100 米范围内,全部改铺网格状青砖,露出地表,以便树根透气,雨水向下渗透,科学开展修枝复壮、疏花疏果工作,这种教科书式的做法,值得各地效仿学习和推广。

猜你喜欢
黄连木树龄古树名
珍贵树种黄连木研究进展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丹凤县黄连木资源调查与研究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粟裕故居与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植物文化传承研究
粟裕故居与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植物文化传承研究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巨尾桉不同树龄及染虫状态桉叶油的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