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胡向荣 司茂盛 沙丽芬 吴雨馨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两个先行”奋斗目标,自然资源作为推进“两个先行”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在深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改革中,为促进“两个先行”提供要素保障。但是,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业务流程不高效、数据融合不充分、系统集成不完善等问题,亟需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助推审批方式转变与体制机制创新。自2016年起,浙江省自然资源厅通过建设完善浙江省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审批的一网申报、智能核验、分级审批,推动了审批事项全覆盖、审批流程全管理,打通了数据融合共享和系统集成管理,为全省自然资源行政审批提供便捷且高效的服务支撑,切实提升自然资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数字政务,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破除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堵点和壁垒,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协同方式,进一步提升政府履职效率和数字化服务水平。同年,浙江省提出要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牵引性抓手,加快从传统的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构建服务新生态。
自然资源政务审批业务类型复杂多样、各种事项标准不统一、业务需求各异,为顺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落实“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开展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系统建设,优化了审批流程,促进了业务整合优化,推动了审批基础数据和管理数据融合,实现了自然资源审批环节的政务调度、业务管理、审批服务、统计分析,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矿政审批业务
包含探矿权许可、采矿权许可两大类业务,合计20 个事项,业务覆盖省、市、县三级,对全省矿业权在办登记项目、有效矿业权项目、失效矿业权(项目档案)等进行过程管理和信息管理。业务审批人员可通过系统提供的一张图查看、面积计算、区块计算、证书套打、统一配号等功能高效地完成审批并备案归档。
2.地政审批业务
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中心,包括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单独选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方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方案调整、规划局部调整等审批业务。业务审批人员可通过系统提供的图形审查、图形预检、叠加分析等功能高效地完成审批并备案归档。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以浙江省政务服务网权力运行系统平台为依托,以政策法规、规范标准、信息化机构以及安全体系为保障,以自然资源核心业务审批数据库为基础支撑,搭建各自然资源业务应用,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提供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是整个系统运行赖以依存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备份容灾系统、操作系统等网络设备、网络接入技术。
2.数据支撑层
数据支撑层包含自然资源信息化过程中各个系统依赖的数据库。在自然资源业务规则数据库中还存放着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涉及的业务规则和配置信息,包括项目信息、业务定义、表单定义、报表定制等内容。同时,数据支撑层提供各县级单位提交的数据标准,实现业务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的汇交、更新、检查、入库。
3.支撑应用层
支撑应用层由公共服务组件和支撑平台层组成。其中,支撑平台层主要包括系统开发和运行时需要的支撑平台,包括政务平台框架、工作流引擎和运行平台、数据库平台和运行平台等其他各种基础平台。
4.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主要包括矿政审批模块和地政审批模块。其中矿政审批模块包括采矿权登记审批、探矿权登记审批以及数据服务接口部分。地政审批模块包括单独选址建设建设用地审批、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审批、规划局调审批、增减挂钩审批、增减挂钩实施方案调整审批。
5.用户层
用户层主要包括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业务部门工作人员。
▲总体框架图
浙江省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上线以来,为浙江省11 个设区市和90 个县(市、区)审批人员提供统一平台。截至2023年12月底,系统用户数9513 个,年度累计登陆人次482357 人次,年度办件量20726 件,破解了云上图形叠加分析慢难题,为全国率先实现云上带图审批省份,为用地用矿审批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整合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审批事项,将审批事项清单化、标准化,将审批过程统一化、规范化,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做到“系统外无审批”,使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一是规范流程。全面梳理建设用地审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细化落实用地审查要求,基于三个“全覆盖”,针对不同事项精准施策,建立健全项目审批配套制度。例如,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管理中,形成指标产生、流转到使用的信息链,通过管理指标的使用状态,实现指标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监管。二是建立规则。建立用地、用矿省级审查规则库和算法库,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占用自然保护区、纳入城镇开发边界检测等16 项指标一键核验,并明确一票否决规则,提升组卷效率和质量。三是明确职责。明确部门职责,明晰工作规程,规范审批行为,落实定人定责,实现从市县组批到设区市审查,再到省级审批,以及横向的论证环节,形成完整的责任闭环,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强化和压实各环节责任。
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审查智能化智慧化,提高事项办理效率,提升业务办理合规性,降低业务办理风险。一是加强平台数据共享。坚持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在数据维度打破部门“碎片化”的职能壁垒,通过数据共享推动多业务协同,例如,与“数字征迁”应用场景对接,获取土地征收的相关数据及其附件材料,为农转用土地征收数据的上下一致性和共享互通奠定数据基础;与信息公开平台对接,提高审批信息主动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征地信息公开申请和涉土、涉矿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的发生。二是强化工具应用。基于规则引擎将业务规则与数据及逻辑解耦,通过BPM 引擎实现自动化编排,确保业务审查安全灵活、业务办理智能规范,降低人工审核的工作量,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三是实现带图审批。建立图文一体审核机制,充分利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审批人员提供图文一体化的基于B/S 结构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通过坐标进行图形绘制入库,快速调用图形信息,实现项目的空间位置、业务表单、材料附件等信息的关联查询,支持图文双向交互查询,为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审查提供可靠支持。
聚焦省域治理高效协同、整体智治,优化办件流程,简化材料录入,推动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提高审批效能。一是横向协同。会同发展改革、住建、交通等省级部门,在审批流转环节,通过系统推动多部门在线联动,由纵向串联审批转为平行并联审批,使环节流转更加高效准确,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人跑路。强化部门信息共享,打破各部门间信息壁垒,避免信息的重复提交和录入,实现表单字段共享。例如,企业信息、营业执照相关信息等字段可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从公共数据共享平台中调取,申报人信用信息的字段可通过信用浙江共享数据调取,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和审批高效化。二是纵向联动。在项目审批层面,纵向建立省、市、县三级“上通下达”机制,实现各类审批事项“一网申报”、审批结果的智能推送,降低办事成本。同时,实现省级审批系统与自然资源部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实时数据交互。截至2023年12月底,已完成19728 个项目的数据交互。
坚持服务为民,贯彻“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服务的理念,通过数字化手段,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政府的次数,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一是随时随地“云办理”。 依托“浙里办”“浙政钉”等入口,打破时空的束缚,实现业务办理的随时、随地“云办理”。在“浙里办”实现采矿权许可、探矿权许可、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等事项的“掌上办事”,在“浙政钉”将办件受理、办结的相关信息通过“浙政钉”推送给申报人员,便于申报人员及时掌握办件动态。二是努力实现“跑零次”。在一网通办的基础之上,通过“电子印章”服务、“快递送达”业务、在线支付业务等,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跑零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通过建设完善浙江省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了业务协同,优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提升了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助力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下一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聚焦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先行省的建设目标,开展一系列自然资源数字化建设与应用,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内外部数据共享,探索更多业务融合、技术融合的可能性。通过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审批流程,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到位的服务,为浙江省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