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菲 刘佳 于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成都市青羊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资源,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成都市双眼井小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五育融合、思政育人等工作,探索出一条以教育戏剧根植红色基因的育人新模式。学校创新运用戏剧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汲取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一、教育戏剧根植红色基因的
实践策略
2021年以来,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四个同步”“四型课堂”“双段六能”“四步导学”四项行动,构建以教育戏剧根植红色基因的育人新模式。
(一)聚焦“四个同步”
为了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以“四个同步”不断优化党组织与行政组织的设置模式,即行政组织机构与党的组织机构同步设立、行政主要领导与党支部委员同步配置、行政管理制度与党支部工作制度同步建立、学校绩效与党建工作成效同步考核。在学校党支部的有力领导下,学校创设了党政中心、科研项目开发中心、学生成长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信息中心等五大中心,培养选拔党性强、业务强的“双强型”优秀党员干部分管各中心,以身份双重、责任双重、担当双重等方式,推动形成学校管理的党政双线结构。
(二)推出“四型课堂”
学校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明确提出“以教育戏剧根植红色基因”的工作思路。学校引入质量管理“PDCA”循环概念,通过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等程序,建立了“1+3+N”式人员架构(“1”是指一位项目负责人;“3”是指教育教学、科研开发、后勤保障的三维融合;“N”是指多名专业、学科教师全方位运作、全流程实施),从语文、艺术、道德与法治、劳动、体育等多学科入手,突出“融合+特色”,深度开发红色教育戏剧融合课程,成功推出了“四型课堂”,努力打造高品质的红色教育基地。
一是反转型课堂。该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前期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先各自梳理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和定位,在其他组成员提出相关意见后,展开深入讨论以加深理解。同时,各小组还积极开展“同课异构”剧本研讨,以进一步拓展思维。
二是体验型课堂。该课堂通过角色扮演、剧目排演等形式,加强情景互动,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实现了由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启发式教学的积极转变,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主题。
三是实践型课堂。学校组织学生实地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采访革命英模,让学生切实触摸历史足迹、聆听历史故事、感悟时代脉搏。这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感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还通过实地体验引发了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更深刻地领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是“互联网+”型课堂。该课堂通过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载体创设“网上戏剧”栏目,以呈现学校师生的戏剧表演成果。通过融媒体、云技术以及数字化手段,学校还打造了“党建云展厅”,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
(三)设计“双段六能”
学校遵循生动性、正向性、持续性、反馈性的原则,划分了高、低年段,科学设计了“看、读、听、讲、演、创”双段六能培养目标。其中,低年段学生重在感知,主要通過开展看红色电影、听红歌、颂红诗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红色文化的生动性。高年段学生重在理解,主要通过开展赏析红色电影、鉴赏红歌、品读红文等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
(四)坚持“四步导学”
学校坚持将“红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底色,但红色基因的根植单靠一部戏剧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提炼出“知—思—爱—践”导学教育四环节,逐步引导并推动红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以知起始”,即通过每天一则“曾经的今天”课间播报、每周党团教师讲四史故事、每月观看一部红色电影等,让学生从听、看的角度生动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以思延续”,即以记录身边事为感知起点,通过每期创作一篇红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将感知转化为内化,形成一种自发的爱国之情。“有爱明志”,即通过每期一次“爱国之志”教育戏剧实践活动、每年一部红色原创大戏等形式,让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报国”,即通过开展系列志愿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报国以及如何正确报国,从而推动红色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教育戏剧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以党建引领变革,深耕红色基因特色项目,通过红色教育戏剧的实施,积极推动学校的思政教育,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党支部以打造优质的“大思政课”为切入点,认真抓组织建设、课程建设、品牌建设,以党建引领红色基因特色项目,将教育戏剧巧妙融入思政教育中。项目实施后,学生通过参加“童心向党·班级小剧场”、原创剧目展演等活动,全方位参与并体验剧本编写、服装道具设计、排练表演、图标设计以及后勤等工作,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铸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党支部通过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树立党员先锋模范等手段,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言传和身教的统一。项目实施后,学校教师群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的教师数量逐年增加。
(三)打造高水平教育品牌
学校力求让所有课程浸润红色基因、厚植精神谱系,汇编了《根植红色基因典型案例集》《根植红色基因专业课教案集》《根植红色基因社会实践方案集》等成果推广性文献,形成了从“红色基因类课程”到“课程红色基因化”的圈层辐射效应。近两年来,学校党建创新工作已形成一块“金字招牌”,得到了上级组织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三、反思与探索
学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教育戏剧这一创新载体,成功激发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热情,形成了富有活力的育人新范式。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
学校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成功构建出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目标,集红色文化教育、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红色基因课程”体系,使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心灵。此外,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关键作用,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
(二)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党建创新项目的创立和实施不仅得益于学校党支部的有力指导,也得益于全校教师团队长期以来的潜心研究和业务创新。项目伊始,在党支部的号召下,党员教师以树标杆为初始目标,主动争取所在年级为首批项目实验级组。在标杆年级的引领下,其他年级组主动承担各个研究领域的工作,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以模式创新践行新时代宣言
构建教育戏剧根植红色基因的思政育人新模式是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生动实践,有效解决了低龄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听不懂”“记不住”“不入心”等问题,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生硬刻板的印象,打破了教育戏剧以“戏”为主的固化观念,形成了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新范式。学校通过开展“践行报国”系列志愿活动,让学生从小就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细微处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刘芳菲,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境界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刘佳,四川省成都市双眼井小学科研干事,二级教师;于鸽,四川省成都市双眼井小学,二级教师】
责任编辑︱乔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