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剧,如何声生不息

2024-02-28 23:38罗芳菲
民生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琼剧海南省海南

琼剧演员在后台化妆。图/罗芳菲

距离演出开场还有一个小时,这是后台化妆间最热闹的时候,演员们都在忙着给自己化妆,打肉色底彩、扑粉定妆、描眉画眼……勾着一半脸的小花脸在楼梯间压压腿,小生小旦们倚靠着门框聊一会儿天,妆造完成的老生在楼道里开嗓,放假的孩子手拿保温杯目不转睛地盯着花旦姐姐涂抹口红。

“一场戏,简单的妆造也要一个小时,复杂一些的需要一个半小时甚至更久。”唱琼剧已经27年,国家一级演员、出演《张文秀》中二姐夫的张昌义已经画完面妆,站在镜子前一边勒着头上的网子,一边对记者说:“戏曲演员很辛苦,但是既然认准了这个行当,就坚持做下去。”

2月5日晚8点,惠民演出琼剧经典传统剧目《张文秀》正式开演,海南省琼剧院座无虚席,老戏迷全神贯注,年轻戏迷看得津津有味。演出过程中,86岁的海口本地人罗奶奶在座位上眯着眼睛,手跟随着唱腔板式打着节奏。“阿婆从小看琼剧长大,对每一个桥段都很熟悉。我们有时间就会陪她出来看戏。”坐在一旁的罗奶奶的孙子说。

这个春节,多个经典琼剧剧目在海南各地热闹上演,丰盈着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彰显着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岭南四大剧种之一的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是海南省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琼剧作为海南本地特有的戏剧,吸收多元文化积淀形成,最早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现在存活剧中保存宋元以来戏曲遗音的为数不多的剧种之一。如今,它不仅活跃在海南和两广地区,还经常走出国门,到东南亚、欧美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成为海南与世界各地交流的桥梁和纽带。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海南,看戏、听戏是村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一部分。“琼剧对于海南人来说百听不厌,它在乡间田野拥有大量粉丝,在海南民众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国家二级作曲、海南省琼剧院非遗保护办公室副主任张发长说道。

在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的今天,海南乡村依然保留着整套民俗仪式。每年的正月到三月,在琼北、琼东一带的许多地方会举办公期活动,需要琼剧演出为拜公等仪式营造氛围。为了热闹,村民们一般会请戏团来唱戏,也可以借此显示本村的经济实力。遇到军坡等传统民间节日,或有学子金榜题名、老人做大寿、华侨回乡等喜事,不少乡镇、村落也会请琼剧戏团搭台“唱大戏”。

演出前大概一周,村镇周边都会贴出演出海报,村干部发出通知,村民们奔走相告。演出当天,平日里很少出门的阿公阿婆、忙碌劳作的村民,都会迫不及待地结束手头事,拿着凳子早早去占个好位置,位置越佳,看得越过瘾。观众有来自本村的,还有特意从周边村镇赶过来的。戏场内外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如今,在琼北、琼东一带,大大小小的琼剧戏团有将近60个。目前,琼剧戏团演出一场大戏的费用是1万元到4万元不等,各村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戏团以及演出场次。

“琼剧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广泛的群众基础、自由灵活的表演形式、丰富优美的音乐、浓郁的乡土气息等特点,是传递海南乡音乡情的最佳文化载体之一。”在86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琼剧)代表性传承人陈育明看来,“众多老百姓的喜爱,是琼剧能够传承下来的重要原因。正因为琼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他见记者听得专注,兴之所至就唱起了琼剧《文武两少年》中的一段“五更天”,“既生男女来相应,何苦落在专制家庭。”虽然听不懂海南方言,但陈育明饱满的情绪、优美的琼韵唱腔,让“琼剧是一种可以跨越语言障碍的戏剧”在此刻得到了印证。

琼剧,根植于民间,生长于本土,蕴含着海南人民的历史记忆与现实思考,是海南人民在生產与生活实践中精神的表现。经过将近400年的不断自身变革和吸收借鉴,剔除庸俗情节、粗俗话语等低俗成分,逐渐做到了雅俗共赏。

“金乌欲坠隐西山,留余晖,映纱窗,倦鸟知还相呼唤,并翅投林影双双。”如果问一个琼剧戏迷最喜欢的剧目是哪一部,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张文秀》。亦庄亦谐的剧情,婉约动听的唱腔,诗情画意的唱词,深受百姓的赞誉。

“《张文秀》是历代闺门旦角争相搬演的剧目之一,也一直深受百姓喜爱,是海南和东南亚琼侨中流传甚广的优秀传统戏。”张发长表示,《张文秀》经过不断压缩和提炼成为经典。“我们的演职人员对传统戏都保持着敬畏心。在改编剧目时,我们都在思考,在传承琼腔琼韵、遵循琼剧表演美学精神的基础上,如何在留住老观众的同时,争取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曾轰动京城,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火爆出圈,这都说明传统戏曲要想在当下乃至未来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年轻人的独特审美与他们的“打开方式”。

2023年,海南省琼剧院相继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始走出舒适区。但是,相对于其他剧种,这一步走得似乎慢了一些。

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省琼剧院属于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因受三年疫情冲击导致经济运转压力大,自负盈亏的“局面”是一大挑战。“2023年,省琼剧院承接的本地商演、惠民演出档期满满,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当年,剧院一团做了123场商演、73场惠民演出,二团做了93场商演、78场惠民演出,两个团的总收益是808万元。加上出租场地等其他盈利项目,2023年,我们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他坦言,如今剧院负债基本还清,才有时间培育新媒体账号。

艺术的根基在于守正,活力在于创新,就琼剧而言,守的是琼剧之本,方言演唱、独特唱腔和表演风格,创的是故事之新、形态之新。

杨济铭表示,创作是文艺剧团的核心,没有创作作为基础也就谈不上创收。“创作上,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我们将目光投向‘当下’,无论是改编历史题材还是创新复排经典,我们都注重挖掘海南本土题材,以及注重与年轻人的关系。”

例如,海南省琼剧院在2023年创排的新编历史琼剧《路博德》对戏曲传统的形式手段进行创新,将现场特效和机械装置相融合,营造艺术的虚实场景;复排经典琼剧《苏东坡在海南》,融入了斗笠舞、闹春斗牛舞等舞蹈元素;古装神话青春版琼剧《白蛇传》、青春版新编历史琼剧《海瑞》等剧目都在不同程度上“注入”了青春气息和时尚表达。

面对琼剧展现的“新貌”,市场上不乏争议。例如,复排的《苏东坡在海南》,就在行业内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将歌舞植入戏曲,缺失了琼剧传统的规范和韵味。但杨济铭认为,复排经典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老版复制重演,而是在尊重和继承琼剧表演艺术的基础上,根据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调整。

此外,海南省琼剧院还注册了用于发布演员工作日常的新媒体“小号”,着眼于抓住年轻观众的兴趣点,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现演员的专业能力、琼剧的魅力。“没有了观众,戏曲如何延续发展?将演员的魅力、琼剧的魅力通过这些平台传播出去,就有可能形成大流量,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琼剧,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院、参与到这个行当。”面对市场上不同的声音,杨济铭表示,“琼剧要跟随时代发展下去,总要有一个新样式改造与转型的过程。”

地方戏众多是中国戏曲所独有的剧坛景观,区分地方戏最显著的特征是方言,越剧是嵊州方言、豫剧是河南方言、粤剧是粤方言。地方戏是地域性的,也是乡音,身在外乡听地方戏,是思乡。

在这个通信与传媒高度发达、交通极其便利的时代里,方言的处境越发艰难。地方戏曲是方言最顽固的载体,方言是地方戏曲表演的基础。对此,陈育明表示,要加强海南方言教学,“海南话是琼剧的根。只要海南话存在,琼剧就不会消失。”说到这里,陈育明还是有些担忧,如今,在海南,孩子在家里在学校也鲜少讲海南方言,琼剧的受众大多为本地中老年人群体也就不足为奇。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关键在“人”。

琼剧是综合性的艺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一部琼剧对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主创人员的要求不低,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全面的琼剧知识、较强的文化功底,更需要对琼剧有热爱有感悟。”杨济铭直言,一些行当“稀缺”优秀青年琼剧演员、表演人员出现“断层”,主创人员中能担重任、挑大梁的人才数量远低于创作和市场需求。

惠民演出瓊剧《张文秀》。图/罗芳菲

琼剧主创人员培养,远落后于其他剧种。琼剧演员的培养和输送渠道也相对封闭,各大琼戏剧团都是从几所戏校的毕业生中招人,在海南省内,仅有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开设琼剧表演专业。此外,戏曲演员从走出校门到走上舞台需要时间和空间,他们需要一年一年滚上来,不是在地上打滚,而是在舞台上磨炼。

这都是琼剧工作者必须直面且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为此,作为用人单位的各戏曲院团,也在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海南省琼剧院采取了“剧目创排、名师传戏、拜师收徒、送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在复排经典琼剧上,大胆起用琼剧新人担任主角,在给年轻演员增长本事的同时提供更多表现机会;在“拜师收徒”上打破局限,除了传统的表演类师徒结对外,新增创作类和演奏类;将年轻人“送出去”,青年演员张昌义在2016年赴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导演专业,并于当年首次独立导演复排传统古装戏《昭阳宫冤》。

在地区性的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千篇一律的城镇化生活模式快速出现的背景下,琼剧还有演出的空间吗?如何修复琼剧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激发社区民众对琼剧的热爱?除了“送戏下乡的惠民演出”“举办展演活动”,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要从娃娃抓起”。眼下,要让下一代接触琼剧、喜欢琼剧,切实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琼剧进校园”。

“保护琼剧,就是要保护琼剧生存的环境。要有演员,还要有观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琼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珍经常走进校园手把手教孩子们唱琼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琼剧走进课堂,从少年抓起,教会他们看懂琼剧,培养他们对琼剧的认知和兴趣。各大艺术院团也能在中小学中发现好苗子,早早培养成才。”

此外,要想发展和传承琼剧,仅靠几所戏曲学校选拔人才远远不够,应该要在琼北、琼东一带中小学开设琼剧课程,组织专家团队编纂琼剧教材,配备相关的音乐老师。“琼剧只有从少年抓起,才能生根、壮大。”

在后台化妆间,20岁的年轻演员吴善喜在小心地画着眉眼。她在学校里的行当是武旦,且颇受关注,去年8月进入海南省琼剧院,从“小丫鬟”演起。谈起未来目标,吴善喜拿起化妆镜挡住画了一半的面妆,不好意思地说:“希望能演到主角。”

猜你喜欢
琼剧海南省海南
琼剧多维融入幼儿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琼剧”走进音乐课堂
浅谈琼剧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琼剧”走进音乐课堂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海南省肿瘤医院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