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基于门槛模型的研究

2024-02-27 03:32韦政伟高亚林
关键词:营商效应优化

韦政伟,高亚林,杨 川

(1.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62;2.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1601;3.诺丁汉大学 工程学院,英国诺丁汉市 NG14BU)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民族兴。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谁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尤其是颠覆性创新技术,谁就能够抢先掌控据国际话语权,因此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能够助力国家的长远发展。然而,在技术方面,我国企业普遍面临一个暂时无法摆脱的困境,即一旦受到“卡脖子”技术威胁,企业的相关业务将受到严重冲击,甚至举步维艰。为了改善当前的困境,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愈发重要。企业作为创新系统的主体,往往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并结合自身需求来决定是否进行企业创新活动,虽然创新产出的持久竞争优势激励着每个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但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带来的居高不下的创新失败率,加上创新外溢性以及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时常常出现市场失灵情况,最终降低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因此,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为政府采取相关政策来推进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合意性。

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在肩负国家制度创新使命的同时,也要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本质上,营商环境是政府管制下的外部环境,营商环境的质量能够直接反映出地区制度建设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程度[1]。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营商环境优化对不同区域的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2]。政府十分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对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重大部署: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良好的营商环境里,企业更容易引进高质量外资,从而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当前,从总体上看,各城市都在优化城市内营商环境,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而不同区域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政策体系和区域文化等条件的不同,不同区域间的营商环境存在较大差异[3],进而导致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为了深入探究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CSMAR数据库,通过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营商环境与创新的研究

现有文献多关注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经济效果,主要从企业创新能力政策有效性等角度对其展开深入分析。企业创新能力方面,邓海滨和廖进中研究发现,研发技术的溢出效应会受到营商环境的影响,即研发溢出效应与营商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较高的营商环境质量中的经济体能够从研发创新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溢出效应[4]。夏后学等在研究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时,对简政放权与政府补贴作了分析,认为二者的互补效应在制度环境好的企业中显著,反之,二者之间的互补效应不显著[5]。马骆茹和朱博恩研究发现,受到外生需求波动的影响,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已经发展成为企业采取不同研发决策行为的根本依据[6]。政策有效性方面,顾元媛等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活动受其所在地区治理环境影响显著,企业的研发与创新在政府干预和寻租减弱中得到促进[7]。白俊红通过研究发现,当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越高时,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研发投入风险将随之降低,最终使得企业的研发意愿提高[8]。林(Lin)等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寻租腐败行为对企业创新投入有负面作用,这是由于寻租腐败行为使得企业研发活动产生 “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9]。何凌云和陶东杰指出,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可以通过降低腐败程度来进一步实现,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正面影响;在外资企业其效应更加显著,即营商环境的改善对研发支出的促进作用更大[10]。张美莎等人研究发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在宽松的金融准入制度中更容易获取,从而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11]。同样,融资渠道的透明化、多样化可以通过金融环境的优化实现,这对企业而言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资金获取能力,有助于企业增强研发信心。

综上可知,虽然这些文献从制度环境的不同维度分别研究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但对营商环境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活动进行系统性分析的成果尚不多见。

(二)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

随着微观企业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学者们从企业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探究了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从企业特征角度出发,大卫(David)研究发现,小规模企业创新投资强度高于大规模企业,中小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高于大企业,在全球创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企业规模与研发人员人数之间显著不相关[12]。封伟毅等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较大和资本密集度较高,有助于前沿技术进步[13]。牛泽东研究发现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之间成倒U型关系[14]。西富杰(Ciftci)通过对相同规模企业的持续创新的跨国比较分析发现,在规模经济情况下,大企业更具创新性,创新更具持续性,同时持续创新因国家而不同[15]。从外部环境角度出发,普拉佐戈(Prajogo)研究发现,市场集中度会对过程创新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16]。盖吉纳特(Geginat)研究发现,在食品行业中,市场集中度对企业创新影响显著,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7]。贝洛克(Bellocf)研究表明,市场集中度不利于在模仿成本较大行业中的企业创新。而在模仿成本较小行业,市场集中度有利于企业创新,这与熊彼特的观点基本一致[18]。森(Sen)研究发现,竞争环境正向影响创新[19]。在产权集中度较低的产业群中,科技进步效率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成果和陶小马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在于过度竞争,并且通过价格竞争比通过产量竞争实现的古诺均衡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力更大[20]。李晓伟等通过资金方面的研究,发现当企业资金紧张且受到宏观经济影响阻碍企业创新投资时,可通过流动性资金降低不利影响[21]。帕克(Park)等研究发现,政府的科技资助刺激了企业的技术创新[22]。

综上可知,现有文献多从微观因素入手进行考察,然而,这些文献都忽视了企业外部大环境。营商环境作为企业发展赖以生存的土壤,对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在营商环境还不是很完善的地区,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是否更容易受到营商环境的影响? 对这个问题目前仅有少量文献进行了探讨。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三点:第一,基于理论和实证探讨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拓展了营商环境的理论内涵,在营商环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测度方面形成了边际贡献。第二,基于地区差异化的营商环境,使用门槛方法找出了营商环境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检验了营商环境优化政策的有效性。第三,本文的研究将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二、理论分析

(一)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

在创新的高不确定性和外溢性的作用下,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时常常面临市场失灵问题。不确定性与外溢性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营商环境优化,需要政府参与的制度优化。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于企业行为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实施经营决策行为时,需要结合外部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营商环境作为企业所处的重要外部环境,是企业实施经营决策行为的重要基础环境。营商环境的改变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进一步对企业的一系列创新行为决策产生影响。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是否完善,可以通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政府对企业行政干预程度等来衡量。在营商环境好的区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资源能够实现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在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基于市场情况企业能够根据供求关系等的变化进行创新决策,进而开展创新活动。同时,营商环境良好的地区,能更好地引入外部资源,使得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基础更加稳固,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决策、创新行为的实施。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下政府的审批流程逐渐简化,从而使得企业家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时能够节省大量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证照获批时间。

高投入、高不确定性、不可逆性是企业研发及技术创新活动的特征,这些特征致使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性。企业内部在创新时会倾向于选择谨慎投资,进行创新决策时要充分考虑产权保护、资源(如资金、土地、人员等)约束以及股东利益等多种因素。此外,由于创新资源的外部投资者(政府、金融机构、其他企业以及公众等)与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外部投资者会因为企业创新活动的高不确定性与风险性,降低其对企业的投资意愿,这就无形中给企业造成创新融资成本增加甚至融资失败。基于信号理论分析,营商环境优化可以作为从政府层面对企业及所处行业认可的一个信号,能够让企业及所处行业获取外部投资者的认可,提高投资者信心,从而获取更多的创新资源。同时,营商环境优化是企业与政府建立紧密关系的催化剂,这在风险投资、产权保护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的转轨经济背景下尤为重要。因此,营商环境优化能够作为一种信号,向企业或者外部投资者显示积极的外部条件,从而缓解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增加企业创新资源的获取,最终推动企业的创新活动。

(二)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

黄志忠和谢军的建模思路能够反映营商环境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的建立,需要尝试去构建企业创新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模型[23]。其中,假设企业通常采用净现值法来进行研发投资决策测算,具体而言,研发投资的净现值等于研发投资的累积收益减去累积成本,由此企业研发投资的净现值可以用如下模型来表示:

(1)

其中,inv表示企业研发投资水平,fi表示企业内部创新融资规模,因此,企业外部创新融资规模等于inv-fi,即等于研发投资总水平减去企业内部创新融资规模。

(2)

综上所述,将公式(1)转变为公式(3):

BIVinv=Φ(inv)-Φ(0)-[φ(inv-fi)-φ(0)]-k·fi。

(3)

随着外部融资金额的增加,企业外部融资边际成本会增高,OE表示企业外部融资金额,即OE=x-fi,由此可以得知∂COT/∂OE>0。

营商环境优化主要从规模和效率两个方面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设EP表示营商环境指标,可以得出∂COT/∂EP<0,∂2COT/∂OE·∂EP<0。

在追求最大化BIVinv目标下,企业的最优投资规模满足如下均衡条件:∂BIVinv/∂inv=0,即:

∂BIVinv/∂inv=R(inv*)-COT[(inv-fi),EP,UN)

=F(inv*,fi,EP,UN)=0。

(4)

根据隐函数定理,由公式(4)可以得出营商环境对企业最优投资规模的影响:

(5)

由于∂COT/∂EP<0,故有dinv*/dEP>0。这表明,营商环境优化时,企业创新投资规模呈现上升趋势。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CSMAR数据库。参照已有研究惯例与本文研究特点,按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合理筛选:(1)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样本;(2)对连续变量中出现异常值的变量进行缩尾处理。除此之外,为了矫正错误数据,本文抽取了部分数据与企业的年报数据加以核对。

(二)计量模型

本文主要通过建立面板模型来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具体如式(6):

rdtioit=a0+a1epuit+ηcontalit+δ。

(6)

其中:被解释变量用radtio来表示;模型的横截距用α0来表示;解释变量用epu来表示,解释变量的系数用α1来表示;各控制变量的系数用η来表示;模型的误差项用δ表示;i表示个体变量;t表示时间变量。

由于我国的地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差异较大,整体来看营商环境的建设水平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具体来看,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其营商环境的建设水平同样处于国内的绝对领先地位;经济发展较好的二线城市,其营商环境的建设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状态,且内部地区的差异较小,总体比较接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其营商环境的建设水平最低,且分化较为严重。正是这种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存在导致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是非线性的。为了验证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我们引入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基于汉森(Hansen)的门槛模型,将模型设定如下:

rdtioit=b0+b1epuitI(q≤r)+b2epuitI(q>r)+Xit+ζit。

(7)

其中:radtio为被解释变量;b0为模型的横截距;epu为解释变量;q为门槛变量,即营商环境水平(epu);r表示门槛变量所对应的门槛值;Χ表示各控制变量;ζ代表着模型的误差项;i表示个体变量;t表示时间变量。

(三)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企业创新radtio:本文以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企业创新水平。

2.解释变量

营商环境epu:结合我国制度情境,为了更加贴近实际地测度营商环境指标,本文基于省级层面数据,从行政便利化和法制化两个子环境方面来测度营商环境。其中各省份营商环境的测度值,每个方面选取两个基础指标,最终营商环境指标共包含两个方面的4个基础指标。具体而言,参照王小鲁等的研究选取企业税收、政府行政效率两个基础指标来测度行政子环境。其中,用行政管理费占GDP的比值来衡量政府行政效率,且其数值越大代表行政管理效率越低;用企业税收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企业税收;选取社会稳定度、知识产权保护两个基础指标来测度法制子环境,当中以失业率这一代理变量来衡量社会稳定指标;采用修正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作为衡量知识产权保护的代理指标。

3.控制变量

为了提高回归结果的准确性,考虑到企业创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参考影响企业创新因素的现有研究,引入一系列控制变量。具体包含:企业资产负债率(Lev),用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衡量;固定资产比例(Fixtio),用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衡量;企业股权集中度(Trate),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衡量;高管持股比例(Nsh),用高管持股与总股本的比例衡量;企业规模(Total),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企业信用评价(Credit),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之和的对数衡量;独立董事比例(Indirect),用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比例衡量;人力资本(Percen),用员工本科人数占比表示;企业年龄(Date),用成立年限加1取对数表示;企业产权性质(Equity),采用虚拟变量(国有企业为1,否则为0)衡量;高管薪酬(Tmanag),用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的对数衡量。各变量指标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表2报告了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基准估计结果。列(1)报告了通过简单0LS估计分析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产生正向影响,且估计系数在10%水平下显著为正;列(2)报告了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产生正向影响,且估计系数在10%水平下显著为正。综上所述,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系数为正数,且作用显著。这说明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效应,即营商环境优化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表2 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基准回归结果

表3报告了不同营商环境水平下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从回归结果可知:在不同营商环境水平下计算的营商环境的边际效应为正,即重点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营商环境产生了促进企业创新的需求效应。此外,通过逐步提高样本起始的营商环境水平的缩小样本量的回归方法,我们发现营商环境的影响效应会随着水平提高呈现不同的影响强度。

表3 不同营商环境水平下的回归结果

(二)门槛模型回归结果

表4 报告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的门槛回归结果,且研究结果表示两者之间的影响效应适用单一门槛模型。

表4 营商环境水平的门槛效应BS检验

表5报告了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的门槛效应,具体来看其门槛值为6.198 9。同时,从图1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营商环境水平的门槛值在10%的水平下十分显著(最低点在虚线下方)。

图1 营商环境水平门槛值估计

表5 营商环境水平的门槛估计值及其置信区间

表6报告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门槛模型回归结果,核心解释变量营商环境水平对企业创新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epu≤6.198 9,营商环境水平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系数为0.070 46,意味着在此条件下营商环境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企业创新概率将增加7.046%。当epu>6.198 9时,营商环境水平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系数为0.024 52,即营商环境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企业创新将增加2.452%。其政策含义为,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各地方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优化营商环境,尽力做到因地制宜,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政策。

表6 营商环境水平单门槛模型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专利申请数量(apply)替代企业创新能力来展开研究[24]。本文通过替代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7。通过回归,结果可知,当变换被解释变量的测度指标后,其回归结果依然显著,即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五、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研究

(一)营商环境创新效应的企业性质差异

为了检验营商环境创新效应的企业性质差异,本文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样本组和非国有企业样本组分别进行回归。表8报告了其回归结果,结果显示营商环境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营商环境优化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具体来看,营商环境优化每提高1个单位,企业研发投资将提高0.045 6个单位,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创新活动来说,营商环境的好坏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营商环境优化对国有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营商环境优化对国有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效应太小。

表8 营商环境创新效应的企业性质异质性

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国有企业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能力较强、融资能力较强,企业创新决策的选择更多地依靠企业内部特征的影响,外部环境对其影响较弱。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抗击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较弱,当营商环境较差时,企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压力,会降低企业创新的热情。

(二)营商环境创新效应的行业差异

为了验证不同行业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固定资产比重与研发支出比重这一指标采用聚类分析中广泛运用的离差平方和法对本样本中的所有行业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样本数据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大类,并采用模型(1)、(2)、(3)分别验证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行业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影响效应存在的差异。由表9可知,在不同行业,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差异较大。其中,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最大。具体来说,营商环境优化每提高1个单位,企业创新动力提高0.043 5个单位。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次之。具体来说,营商环境优化每提高1个单位,企业创新动力提高0.012 1个单位。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效应虽然为正,但效应不显著。

表9 营商环境创新效应的行业异质性

形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对于低技术行业,由于融资约束的限制以及创新活动存在的沉没成本,营商环境优化通过信号机制能够显著地改善企业的融资约束,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有效发挥资源获取与市场催化作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效应主要来自“干中学”或者吸收能力的提升,而它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既有的技术能力水平。对于高技术企业,由于初始水平较高,营商环境所产生的“干中学”效应和吸收能力提升效应更弱。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为了深入剖析营商环境影响企业创新两者之间的理论机理和影响机制,在我国企业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检验了企业和行业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显著,且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第二,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第三,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对劳动密集行业的创新促进效应最大。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政策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优化营商环境。由于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门槛效应,不同营商环境下创新效应是有差异的,提高营商环境优化强度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在处理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关系时要坚决杜绝“一刀切”式工作方法,从实际出发科学解决,降本提效,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在处理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关系时要因地制宜,不同区域要用切合实际的不同方法去进行,在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同时要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在促进创新时要利用其经济、资源优势;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政府在营商环境优化上就要加大力度,引导创新活力向西部转移。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政府政策要注重合理分配创新资源,从而有效覆行政府的管理职责。

第二,注重竞争中性,抓重点,迅速建立公平竞争制度。营商环境优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市场化,而做到市场化就要求竞争中性。在营商环境改革中,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把竞争中性的实现作为重点,采取广泛措施扫除影响竞争中性的障碍。一方面,在优化营商环境时,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重点发展技术创新等产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和创新能力;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结构,适当提升高管控股占比以及高管薪酬,积极加强高管人才特征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例如提升高管控股占比以及高管薪酬,引导高管人员改进企业创新策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通过实证检验结果可知,人力资本水平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将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核心产品制造等生产环节中,从而实现企业创新的长远发展。

第三,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强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有效性。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营商环境优化效果显著;而对于高技术行业,则需要优化和调整现行的政府制度治理政策。为了深化投资项目审批过程中的简放改革,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部门行政审批权力下放的同步性,促进统一审批和并联审批的结合。政府一方面应该从与企业最紧密的事项入手来创新行政理念,借助 “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与手段,不断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早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的现代化管理局面;另一方面,政府在监管和创新服务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仅要有所作为,还不能乱作为,从而打通服务工作的“最后一毫米”,最终降低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

猜你喜欢
营商效应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懒马效应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