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茜 陈杰东 李伟鸿
(泉州市中医院脑病科,福建 泉州 362000)
亚健康失眠是人体处于健康低质状态下,对自身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1]。该病发病机制不明,现代医学所使用的镇静安神、精神类等药物虽能起效,但毒副作用较强[2,3],故急需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个体体质差异辨证论治,更加精准,不良反应少,已被广泛用于亚健康失眠的治疗[4]。作者多年临床实践发现,随着生活结构的改变,亚健康失眠证候也在变化,多与肝、脾相关,其中以肝郁脾虚型多见,故以疏肝健脾为基本治法,选用疏肝健脾汤联合刮痧治疗,效果可观,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泉州市中医院脑病科门诊2020 年9月—2022 年7 月收治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失眠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期间有6 例脱落。治疗组42 例,其中男12 例,女30 例;年龄20~48 岁,平均年龄(40.15±3.16)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13 例,女29 例;年龄21~47 岁,平均年龄(41.23±1.02)岁。2 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不寐”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2)符合《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6]制定的诊断标准;(3)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 版(ICSD-3)失眠诊断标准[7];(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 分;(5)年龄20~50岁,性别不限;(6)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上6项,方可纳入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或妄想症等精神类疾病者;(2)2 周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3)有严重心脑肾等疾病者;(4)妊娠、哺乳期妇女;(5)皮肤破溃及过敏体质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艾司唑仑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699)1 mg,每晚睡前0.5 h 服用,温开水送服,连续治疗3 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期间禁止使用同类药物以及相关或相拮抗作用的药物。
治疗组:疏肝健脾汤联合刮痧。(1)疏肝健脾汤加减:柴胡12 g,黄芩6 g,姜半夏10 g,党参15 g,桂枝10 g,生龙骨24 g,生牡蛎24 g,茯神15 g,香附6 g,砂仁5 g,陈皮10 g。随症加减:胁胀、心烦较明显者,加青皮、玫瑰花理气解郁;不寐较重者,加琥珀、朱砂、磁石加强镇静安神之功;顽固难愈的失眠者,加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心悸者加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脘痞纳呆较重者,加神曲、焦山楂、麦芽健脾消食。颗粒制剂,1包/次,中午及晚饭后1 h开水冲服,连续治疗3 周后评价疗效。(2)刮痧法:刮痧部位参照《针灸治疗学》[8]及针灸治疗失眠的用穴规律[9],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选穴: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脾俞、安眠、神门、照海、申脉。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刮痧部位,75%无菌乙醇消毒医者双手及牛角刮痧板,将凡士林涂抹于刮痧部位(头部可不用),刮痧板与患者皮肤呈45°夹角进行刮痧,手法缓慢、柔和,力度适中。沿百会穴分别向前后左右4 个方向刮至四神聪穴,并点刮百会及四神聪(力度轻、速度慢,点刮25~30 次),以皮下出现痧点为度。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第1 侧线(双侧)沿第1 胸椎向下单向刮至第5 腰椎,重点点刮心俞(力度轻、速度慢,点刮25~30次)、肝俞(力度重、速度快,点刮15~20次)、脾俞(力度轻、速度慢,点刮25~30次),以皮下出现痧点为度。安眠、神门、照海均以力度轻、速度慢的方式点刮25~30次;申脉力度重、速度快,点刮15~20次。刮痧后将凡士林擦拭干净,予患者1 杯温水,并嘱患者注意保温,避时邪,刮痧部位1 h内忌触水。隔日1次,连续治疗3周。
1.5 观察指标(1)疗效评定标准:亚健康失眠状态总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制定:临床痊愈:睡眠已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较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较前增加3 h 以上,睡眠的深度也有增加;有效:症状有所减轻,但睡眠时间和之前相比增加不足3 h;无效: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均较前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PSQI评分评价患者睡眠质量,量表主要由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时间、睡眠频率、睡眠障碍等构成,均以0、1、2、3 等级积分,累积得分为PSQI 总分(0~21 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3)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治疗前、治疗后评分,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分值减少情况、计算减分率。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数据采用Excel 2010 录入,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及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对资料分析者施盲以降低偏倚风险。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亚健康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亚健康失眠患者PSQI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亚健康失眠患者PSQ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6.30±1.481)2)8.64±1.601)例数42 42治疗前12.07±1.68 12.14±1.78
2.3 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 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亚健康失眠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表3 2组亚健康失眠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
治疗后7.00±2.501)2)9.30±3.631)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42 42治疗前16.69±4.23 16.14±3.9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亚健康已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大罪魁祸首,不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还增加了人们罹患诸如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11]。亚健康的临床表现颇多,但以失眠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结构紊乱等。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病位虽在心,但常累及肝、脾等脏腑。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亚健康失眠好发人群的社会角色相对固定,多与情志因素及劳逸失度有关,以肝郁脾虚型多见。依《灵枢·邪客》“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基本原则,本研究从阴阳论治出发,补虚泻实,予刮痧结合疏肝健脾汤治之。《伤寒论》云:“怅怏不得眠”,其中“怅怏”有惆怅不乐之意。情志调畅与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密切相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则肝气郁结;肝五行属木,脾属土,木郁土壅,加之劳逸失度,伤及脾脏,致脾气虚弱,运化失司,营卫之气生成乏源,如《灵枢·营卫生会》曰:“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本研究选用疏肝健脾汤加减治疗亚健康失眠。其中柴胡、黄芩疏肝清热,与桂枝共用和解里外,党参、茯神健脾益气,香附疏肝行气止痛,姜半夏、陈皮和胃消痞,砂仁健脾消食,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柴胡制剂和柴胡总皂苷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12],党参、龙骨、牡蛎均可镇静、催眠、抗惊厥[13,14],半夏提取物亦可镇静催眠[15],陈皮挥发油可理气健脾[16],砂仁可行气护胃[17]。该方中诸药相合,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升降有序,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安神之功,使阳能入阴,精气充,阴阳复。本研究采用中药颗粒剂,具有携带服用方便、依从性高的优势,利于试验的开展。
刮痧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营卫、调整脏腑功能之功效[18],该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已广泛地用于保健及治疗中。失眠主要与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衡有关。文献研究[9]发现,针灸治疗失眠用穴的经络分布中,以督脉、膀胱经最为多见。《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入络脑”,督脉为“阳脉之海”,是与脑关系最为密切的经脉之一,刮拭督脉可振奋诸阳,调和阴阳,使阳得以入阴,从而治疗失眠。《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从颠入络脑”,足太阳膀胱经亦入络脑,并通过背俞穴与各脏腑密切联系。现代解剖学研究[19]发现,膀胱经第1 侧线的位置相当于脊旁交感神经的位置,刮拭该经可调节心脏及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心俞、肝俞、脾俞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1 侧线上,点刮诸穴可养心安神、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百会位于督脉,具有升阳固脱、健脑宁神之效;四神聪、安眠可通督脉,为治疗失眠的经验穴;神门为心经原穴,可宁心安神,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照海、申脉为八脉交会穴,分别通于阴跷脉和阳跷脉,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疾病有虚实之分,刮痧手法亦有补泻之分[20]。刮痧手法的补泻与刮痧的力度、速度、时间有关,补法力量轻、速度慢、时间长,泻法则相反。以上部位、诸穴及手法合用,攻补兼施,可达疏肝健脾、宁心安神之效,故能治疗失眠。
本研究结果显示,2 组患者治疗后失眠症状均有所改善,刮痧结合疏肝健脾汤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片,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