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燕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江西 南昌 330000)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脑卒中的临床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其中吞咽困难是中风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2]。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易发生误吸等情况,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本研究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使用醒脑开窍针法与刺络放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84 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使用电脑随机筛选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42 例,男20 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43±22.14)岁。研究组42例,男21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61.37±21.52)岁。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2019年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2)有意识,不存在认知障碍,生命体征稳定;(3)出现喝水咳嗽或进食障碍等吞咽障碍;(4)脑CT或MRI有病灶;(5)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6)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及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2)认知存在障碍;(3)长时间使用抗抑郁药、镇静剂和增强智力的药物;(4)有精神疾病或痴呆病史;(5)食管、咽部病变引起的吞咽困难。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组采用刺络放血治疗。咽后壁点刺法,患者张开嘴,外科医生用舌板推动舌体,使咽后壁露出,用长针尖刺咽后壁,少量出血为宜。刺络放血结束后,进行穿刺止血治疗:患者张口后,外科医生迅速用舌夹将舌体抬起,露出舌根,刺穿咽后壁金津、玉液点。2 d治疗1次,疗程为4周。
1.3.2 研究组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取穴:内关、人中、风池、翳风、完骨等。操作:采用0.25 mm×75 mm的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苏械注准20162200970)针刺两侧内关约1.7~3.3 cm,行捻、提、插、泻法1 min;斜刺人中,行重提插法,直至患者眼泪流出或眼球润湿;风池、翳风和完骨缓慢进针,行小幅度的提插捻转,针感传至喉结约1.3~2.3 cm,高速扭转2 min。每天治疗1次,4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对2 组疗效进行分析,根据《老年脑卒中防治进展与新技术》[4]进行调查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显著有效:洼田饮水试验Ⅱ级,吞咽效率7~9分;一般有效:洼田饮水试验Ⅲ级,吞咽效率2~6 分;无效:洼田饮水试验Ⅳ~Ⅴ级,吞咽效率0~1分。总有效率=(显著有效+一般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洼田饮水评分评价方法:准备30 mL 温水供患者饮用。Ⅰ级(1 分):一饮而尽,没有停顿;Ⅱ级(2分):吞2 次以上,没有被呛到;Ⅲ级(3 分):只能吞1次,但会呛到;Ⅳ级(4 分):吞2 次以上,有呛到;Ⅴ级(5 分):常因咳嗽而阻塞,很难下咽;Ⅵ级(6 分):不能下咽。得分越高,吞咽功能越差。
1.4.3 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评分VFSS 评价方法:(1)口腔阶段:一点不能吃为0 分;不能放完整食物,只能食物碎片进入喉咙为1 分;食物不能一次全部送入喉咙,吞咽后,部分食物留在口中为2 分;一口把食物送进喉咙是3 分。(2)咽喉阶段:咽旁没有抬高,吞咽反射不充分为0 分;喉部和梨状窝内残食量较多为1 分;少量残食储存在喉部和梨状窝内,且吞咽数次可将食物全部吞入咽喉为2分;只需一口就能将食物送入食道为3分。(3)误咽阶段:误咽最多但没有咳呛为0 分;多数误咽,并伴有咳呛为1 分;少数误咽、咳呛为2 分;少数误咽,无咳呛为3分;吞咽正常,未见误咽、呛咳为4分。3 阶段评分取总和:重度0~1 分,中度2~6 分,轻度7~9分,正常10分。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常规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洼田饮水评分治疗后,研究组的洼田饮水评分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评分比较(± s,分)
组别研究组常规组t值P值例数42 42治疗前3.96±0.67 3.93±0.24 0.548 0.258治疗后1.21±0.31 2.53±0.21 4.254 0.021 t值6.292 5.478 P值<0.001<0.001
2.3 VFSS评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FSS 评分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VFSS评分比较(± s,分)
表3 2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VFS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研究组常规组t值P值例数42 42治疗前1.96±0.32 1.95±0.34 0.122 0.764治疗后7.34±0.16 5.62±0.37 3.083 0.032 t值9.184 7.466 P值<0.001<0.001
根据中医理论,脑卒中的病性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为本,风火相煽和清窍受蒙为标[5]。脑卒中患者经常存在吞咽困难的情况,属于中医学“喑痱”“舌喑”“喉痹”等范畴,发病机制有肝肾亏虚、经络不通,痰瘀阻滞、咽舌不开。刺络放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液循环和颅底动脉血流情况,增加脑部血液供应,改善脑组织受损区域的血氧情况,帮助患者建立侧支循环,并促进延髓运动核神经建立上运动神经元,加强患者的恢复情况[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洼田饮水评分、VFSS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究其原因,中医认为吞咽功能障碍的病因为黏液血络阻塞,肝肾虚弱,咽舌阻塞,经络阻塞。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可有效改善该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基底动脉血流和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病灶缺损区脑内血流量和脑组织血氧。醒脑开窍针法是针对中风提出的针刺疗法[7],取最重要的阴经和督脉,起到醒、调、开窍、开闭的作用。内关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8,9],属手厥阴心包经,连三焦经穴,是常用于治疗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穴位。人中属督脉,督脉又被称为“阳脉之海”[10,11]。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帮助患者更快康复。因此,应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刺络止血可加强局部血运,改善舌脉和气滞,恢复舌肌收缩。金津玉液针刺止血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12,13]。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与刺络放血能够提高效果,同时提升患者的洼田饮水评分和VFSS评分,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