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龙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 741025)
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教育改革的高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明确制定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1]。2018 年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是大势所趋[2]。
近年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高校师生项目团队前来参加,我国形成“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形态和“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
很多学者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对于旨在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培育大国工匠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和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两者内在关联为切入点,对于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发展助力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
目前,根据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高校均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绝大多数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等独立部门,为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应对新的就业形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国家规定该类课程为必修课程,课程的建设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极为重要。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2019 级随机抽取的16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2.5%的学生认为“非常赞同”与“赞同”,仅有7.5%的学生认为“一般”和“不赞同”,由此可见,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在高职院校已被广大学生所认可,其对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但相对于本专业的学习与思考,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缺乏创业自信。
现阶段,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各专业均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而开设相应“专创融合”课程的专业较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融合。专业教师能够传授本专业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但仅有少数教师能在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的有效提升与训练,“专创融合”程度亟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师资队伍兼具理论知识与社会创业实践,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首先,专职承担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有待提高;其次,很多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因此,高职院校亟待增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能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4-6]。众创空间作为新型的社会型创业平台,为越来越多的项目团队、初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的可能性。高职院校拥有覆盖较广的专业设置、较全的实验实训场所,以及深度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能够实现“校企政行”四位一体的资源整合,在建设省、市级众创空间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是以一群志同道合、思维活跃、具有协作精神的青年学生为载体形成的创业团队为基础[7-8],他们的良好行为与习惯将形成较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有利于发挥众创空间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发挥辐射效应,从小众行为成为主流校园活动。众创空间作为创业项目实施的载体,创业成功的案例、拼搏奋斗的先进典型等都可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素材[9]。
众创空间的雏形是创业苗圃,是传统孵化器延伸的产物,也称为预孵化器,服务的对象是尚未注册公司的初创项目团队。以笔者所在学校建设的创灵DreamWorks 众创空间为例,所提供的服务均属于公益性质,具备为创业者服务的管理制度和扶持制度,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对接专业技能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众创、众筹、众包、众扶”是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10-12],众创空间平台针对包括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文创项目等在内的创业项目,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创业导师指导和各类制度保障等方式,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的创业成功率。
在建设和发展众创空间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13-14],积极倡议在校学生在众创空间试创业,制定各类扶持政策,引进各类企业,以真实的创业环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针对“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建立了“院—校—省—国”四级遴选机制,各类大赛项目均有两名以上教师进行全方位全程指导,在获得各项奖励的同时,项目团队可申请进入Dream works 众创空间,通过众创空间中市场、财务等专业化的服务对项目进行实践化打磨,使项目更具实践意义;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广泛宣传,提高创新创业项目基数。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有50%以上的学生对“互联网 +”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并不了解,也没有深入探究参加大赛的意义。通过开展“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系列活动,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创新和创业,将创新创业大赛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比赛的参与度和创新创业项目数。
二是科教融汇,聘任科研能手为众创空间“双创导师”。一般而言,创新创业项目核心竞争力在于团队,而团队中最重要一环在于指导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决定了项目的价值。教师可将自己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并且各学科的科研能手作为众创空间“双创导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师生共研、师生共创”使项目从系统理论研究转化为落地实践,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补齐科研项目存在的短板,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科研水平和众创空间入孵项目质量的共同提高。
三是“专创融合”,使众创空间入孵项目多元化发展。创新创业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使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具时代性和社会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共有8 个二级学院,专业涉及工业类、旅游类、艺术类、建筑类等多个方向,应以“专创融合”为切入点,修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相关专业挖掘创新创业项目的概率,如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创新创业项目入驻众创空间,这对于众创空间发展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以“丝路e 创”创业孵化平台为核心阵地,整合泛雅在线创业课程平台、在线课程直播平台、就业创业大数据平台、众享campus 校园创业服务平台、物流服务与电商创业平台,统一通过移动端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活动、创业孵化、学徒制培养、产教融合、乡村振兴、就业数据、校园服务。用校园数据孵化校园项目,形成全校的教学与实训资源互通共享,提供数据资源和多种服务,让学生得以最大化地运用校园“双创”平台实现创业梦想。众创学徒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众创学徒制平台流程图
近三年来,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已深入开展创业沙龙、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训练营、跳蚤市场、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系列主题活动达20 余次。通过各类主题活动的开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建设深度结合,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众创空间的品牌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众创空间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高职院校建设众创空间,反哺创新创业教育,使两者的建设相得益彰,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共同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