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思,肖宇
(湖北恩施学院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西兰卡普织锦是土家族极具代表性织物,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对西兰卡普纹样的研究,利用西兰卡普IP形象的设计传扬西兰卡普背景后的文化,可以加强青年群体对西兰卡普的认知,传扬我国非物质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现当代生活中重新绽放光彩。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人特有的织锦技艺,广泛使用于服饰、棉被、装饰物等生活用品中,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西兰卡普主要分布在湖南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河域和湖北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区[1]。
作为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特征的织锦,西兰卡普凝聚了土家先民的智慧,展现了土家人精致巧妙的手工艺技法,在土家民族手工艺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时间的演练愈发鲜艳明亮,使得土家织锦在历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独有的民间工艺手法让土家织锦在历史的长河中用纹样叙述的方式见证了土家人的生活习俗、民族风情,一部无声的史诗在土家织锦的传承与发展中一步一步走向世人的眼前。
西兰卡普发源于湘西,起源于秦汉,成形于两晋,发展于两宋,繁荣于明清,辉煌至今[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西兰卡普的称号也由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于秦汉时期称为“賨布”或是“幏布”,带来两宋发展时期有“兰干细布”的称号,唐宋后,在书中对西兰卡普称谓又改变成了“溪峒布”,到了民国时期有了“土锦”的称号,如今大部分人对土家织锦称谓统称为西兰卡普[2]。
原始土家族先民,为遮蔽身体,采用稻草系在腰间,称为茅古斯。后将条状的遮蔽物进行织制,变为布状,因此有了最早期的土家织造,这时,织物还不是采用棉进行织造,还不能称作为土家织锦,当时的土家织锦有称作为幏布这一说,从《辞海》“幏,古代西南民族所制的一种布”得知,后汉书中的“幏,南郡蛮夷賨布也”[2],因此可以得知秦汉时期古人将土家织锦称作幏布或是賨布。当时的幏布(賨布)受到条件的制约,采用树皮上纤维进行织布,或是采用天然的葛麻进行织造,在龙山苗儿滩商周遗址中挖掘出的石纺轮,陶纺轮可以证实一说法。在宋《溪蛮从笑》中有“桑味苦,叶小,分三叉,蚕所不食。吃佬取皮绩布。系之于腰以代机。红纬回环通不过丈余,名圈布”,可知土家人运用树皮,麻等作物经过漂洗,拍打等工艺手法制成可织造的经锦,开始了早期的织造[2]。清同治《永顺府志》和1939年版《龙山县志》中提到:“汉传载兰(阑)干,兰(阑)干,獠(僚)言……按:布即苗锦。绩五色线为之,文彩斑斓可观,俗用以为被或作巾,故又称峒巾”。可知文中提到的兰干与土家织锦呈现的面貌非常相似,采用色彩斑斓的颜色,经纬相交进行织造,在“兰干”这个名字上,与土家方言中的描绘土家织锦干干(擀擀)布十分相似,并且现在一些老人仍然有用这个称呼描述纹样,“兰干”可以形容纵横交错的图纹,兰干细布就是纹样密集,经纬线纵横交错紧密的麻布,并且当时也有把这种麻布称为兰干或是峒布。根据《宋史》,北宋祥符五年(1012年)洛浦首领田仕琼贡溪布;天圣三年(1025年)上溪州赵君佐贡溪布、虎皮;六年(1028年)溪州蛮彭仕端、仕羲等来贡溪布;元祛四年(1087年)溪峒彭于武等进溪峒布等[1],从中可知在宋元时期,土家织锦已成为贡品送进朝廷,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将土家织锦的名称根据当时的地名进行命名,溪峒当地生产的织锦统称为了溪峒布。《大明一统志》记载“土民喜五色斑衣”中可知在明清时期土家族已经将土家织锦当作平常穿戴之物,喜欢用于服饰之上,并且在清乾隆《永顺县志》有“斑布,即土锦”的说法,即土家织锦在这时称作土锦。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有秦昭襄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因为地理位置十分接近蛮夷之地,西兰卡普的色彩深受蛮夷的影响,蛮夷族人又是从楚国文化沿袭而来,所以西兰卡普在色彩上跟楚国文化有大多相似之处。楚国尚黑红,颜色深沉而神秘,西兰卡普在底色上延续了深沉内敛的特点,在纹样的底色上大多采用黑色、深色做底。在织锦的色彩构成上,以红黄暖色作为点缀,以黑深冷色作为底色,冷暖相互映衬,宛若阴阳两级相辅相成,相互对比,西兰卡普配色与楚国漆器配色效果尤为相似。
除了喜用深色外,在常见的西兰卡普纹样中很少能够见到大片的白色,或用大片的白色勾勒纹样作为装饰,这是因为在西兰卡普发源地酉水流域地区的老人们认为不吉祥,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见到白色,一般在丧祭时才会用到白色布条包裹上额。而西兰卡普上所用的彩色装饰,在绪《龙山县志》中有“绩五色线为主,文彩斑斓可观”中也有体现,其中所说的五色即赤、黑、黄、青白五种,而其中的赤、黄、青犹如色彩三元素中的红、黄、蓝,西兰卡普织锦的颜色利用赤、黄、青作为基调,勾勒出不同形态的,将不同的颜色组合成不同的西兰卡普纹样,每一件作品在相同纹样上也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搭配,使纹样的色彩搭配变得变化无常,又有规律可循。
土家织锦纹样从织造的对象上来说有生产生活活动、祭祀活动、花草虫鸟,以几何形、文字图案的形式展现,从组织形式上有单独纹样、对称纹样、二方连续和格律体,构图严谨,富有装饰性效果。织锦运用形式有室内装饰、服饰装饰、生活用品装饰及陈设品的装饰,这些装饰的运用既有实用性又兼具美观效果。
土家织锦的图案大约有400多种,其中斜纹彩色织锦有250多种,平纹素色织锦有150多种[3],最富有名望的是土家织锦中的勾纹图案,勾纹图案可分为单勾、双勾、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和七十二勾,其中四十八勾在土家祭祀盛典、儿女婚嫁、重大节庆会用来陈设,是土家织锦中的传统精品纹样。土家族认为四十八勾有消灾纳吉、祈福禳灾、家族兴盛之意。四十八勾中的勾纹部分采用青蛙腿部形态,向内弯曲勾勒。蛙在土家中也属于吉祥物的存在,认为蛙能够给家人带来福气,兴盛家族。勾纹部分的外延采用六边形框边,具有稳定庄严的氛围,最外围再用勾纹进行包裹,以“卐”字图形链接上下勾纹,四十八勾纹样织锦两侧运用对比色调再次排布,形成一幅完整的织锦纹样图[4]。
除了经典了勾纹图样,还有植物纹样在土家织锦中也会广泛使用,其中植物纹样包含了梭罗树、梭罗丫、四朵梅、九朵梅、小白梅、双白梅、麻阳花、苗花、金勾莲、藤藤花、莲蓬花、八角香等植物图样是常见的植物纹样。这些植物纹样大多也与勾纹排列形式相差不大,运用竖列排布、横列排布、斜纹排布、连续排列,整体看来整洁协调、布局严谨,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端庄稳重中又透露出跳脱可爱之气,既是经典也是潮流。
土家人世代与山为伴,塑造出了极具装饰效果的动物纹样,这些纹样与土家的生产生活,山耕农作、渔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代表土家织锦动物纹样的有大蛇花、螃蟹花、蟋蟀花、蜘蛛花、蝙蝠纹、双蝴蝶、燕子花、鸳鸡花、阳雀花等,采用二方排序、四方排序、对称排列、横竖排列的方式织于锦上[5]。
土家织锦还擅长将生活用品织于织锦上,图1所示的是椅子花、神龛花、磨盘花、背篓花等织锦纹样。
图1 西兰卡普纹样Fig.1 Patterns of the Xilankapu
为了提升西兰卡普在年轻化人群中的接受度,选择采用具有相同年轻化特征的形象产品,以西兰卡普的代表性IP设计为例。西兰卡普织锦纹样大多来自土家族人,因此在外形上采用土家女性特征作为人物的基本构思对象,服饰上采用土家经典的服饰穿着,头戴青布帕,从前额包裹至后脑,上衣有短立领,无图案,左右有口宽大,胸襟和左右袖口有青边,胸襟和袖口的青边常用绣花,绣花图案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会采用不同的绣花图案。裤子裤腿部分宽大有青边绣花纹,鞋子采用布面料,鞋尖有线绣。
西兰卡普的织锦纹样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从它的色彩的色相上来讲,颜色与颜色之间具有强烈的对比性,色彩的饱和度很高,从色彩的搭配上来讲,具有自由性,没有固定的色彩搭配要求,大多以深色为底,亮色作为图案进行装饰,整体效果是使纹样突出,赋予亮色强大的装饰性。因此在进行西兰卡普的角色色彩设计上,IP形象的服饰特点也吸取西兰卡普织锦的纹样的特点,采用深色为底,亮色进行装饰。在胸襟和左右袖口都是利用深色作为底色,在底色上采用较为鲜艳的红色、黄色,和少许的白色去勾勒纹样的外形。
西兰卡普的IP角色设计一定是带有鲜明的土家族文化背景色彩,符合向大众传播西兰卡普纹样这一功能属性。所以在对西兰卡普IP形象外形设计上采用女性角色作为创作对象,使IP形象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服饰的装饰上,根据土家族女性的民族服饰进行构思。因在平常日常穿搭中土家人头部所裹青帕布是无纹饰,在头部青帕布设计时采用无纹饰状态,只是把青帕布包裹外形呈现出来,在女性的发饰上也是采用简洁的处理手法,在头尾部扎上,银饰是土家族人常见的装饰物,但是为了突出土家西兰卡普纹样,所以在草图绘制阶段,还是把银饰元素减少,只在耳垂处有,在IP形象的服饰上采用土家立领,宽袖的服饰特征,在袖口和领口处添加纹样进行装饰。
IP形象的线稿绘制完成后,将设计草图放入到MAYA软件中,根据草图的人物造型特点进行三维模型制作。现图“IP形象白模图片”就是利用MAYA建好的三维模型立面图,可以360°展示IP形象的模型。之后,利用MAYA自带的材质贴图与渲染器,进行人物模型的材质制作与材质渲染,最后导出为模型三视图,至此,人物模型的渲染与制作就呈现出来了。图土家西兰卡普织锦IP形象展示图为最终IP形象制作完成图,如图2所示土家西兰卡普IP形象以深蓝紫色为主色调,迎合土家西兰卡普织锦崇黑祭白的文化,在衣领处采用蝴蝶牡丹纹样做装饰,突出人物可爱俏皮的性格,四十八勾纹样在土家西兰卡普中有着重要的代表性地位,在重要活动中都会出现此种纹样,所以在衣袖和裤子边缘处采用四十八勾纹样,强调西兰卡普编织的纹样特征。
图2 西兰卡普IP设计图稿Fig.2 Design illustrations for the Xilankapu intellectual property
土家织锦传承千年,历经时代的变化与更替,跟随着织锦技艺的不断提升,织物的原料不断优化,蜕变成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西兰卡普。因西兰卡普织锦的织造时间长,图案的制定无法利用机器代替,西兰卡普技艺传承人逐年减少的原因,导致西兰卡普织锦名声低下,现代生活场所中使用率少,可复制性不强的场面。西兰卡普织锦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西兰卡普的保护和宣扬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