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有效性提升策略

2024-02-27 09:04:42王小林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2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内部控制重要性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压力骤增,为了提升综合实力、防范控制风险,要注重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将其融入各项活动中,加快内部管理体系优化和革新,以便于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确保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为国有企业创设较佳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帮助国有企业高质量地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内部控制建设为研究主题,阐述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接着深层次分析了内部控制实施中的缺陷,主要包含内控环境不佳、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内控监督力量薄弱、风险评估和防范不到位等,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包含改善内控环境、提升内控信息化建设、强化内控监督力量、做好风险评估和防范、落实内部控制考评。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性;优化策略

引言

内部控制涵盖的内容较多,包含国有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持续强化内部控制,将其渗透到各项经济活动中,能够从源头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证财务数据信息准确、可靠,助力国有企业科学决策,不断创新内部管理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但事实上,有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诸多缺陷,制约了内控监督、约束等效用的发挥。因此,国有企业有必要积极探索内部控制管理方法,解决实践中的矛盾和困境,使得内部控制落实和贯彻到位,获取较为理想的工作成效,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完成既定经营和管理目标、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以及提升内部信息资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一系列组织、规划、制约、评价和调节的手段和措施。对国有企业来说,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如下:

(一)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项经济活动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就可能产生不可估计的损失,影响国企经营发展的同时,还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声誉不佳。强化内部控制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一方面,将经济活动始终控制在合规、合法经营范围内,促使每类活动开展高效,避免违反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强化内部控制,促使职工以其为操作导向,提高对合法经营的认知,坚守各项操作和规章制度,保证开展业务和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二)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准确可靠

准确、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了解过去、控制目标、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的基础和前提,而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严格制约和控制财务会计活动操作和行为,杜绝各类不合规的操作,使得财务会计信息和内部信息资料准确可靠,为国有企业管理层科学制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地发展[1]。

(三)有效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随着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导致风险越来越大,对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是常见的国有企业风险,主要涵盖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风险、公司治理风险等,没有有效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就不能营造较佳的财务工作氛围和企业经营环境,影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于财务活动中,快速识别不同环节中隐藏的财务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升国有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困境

(一)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脚步滞后

数字化、信息化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潮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中,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利用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流程,高质量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及质量。然而,有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脚步滞后,与实际目标偏差过大,具体分析如下:首先,不少国有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缺少充足的资金库,不能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无法快速找出其中最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信息使用者,造成各项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其次,内控信息系统缺位,难以发挥其在线监督、追踪等功能,不能对国有企业各项活动进行追踪,如资金内控执行、固定资产内控执行、会计核算内控执行等,难以找出其漏洞和不足,造成内控信息系统功能难以发挥。最后,内控信息系统与国有企业其他系统集成度较低,如ERP、成本管理系统、OA系统等,造成系统间无法对接,各类信息传递速度较为滞后,一定程度影响每项决策的制定。

(二)內部控制监督力量薄弱

内部控制监督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监督力量较为薄弱,造成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不到位,最具代表性问题如下:一是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监督职能。部分国企由于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设定专项的内审机构,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不能对内部控制执行全过程做好追踪和监管,难以找出其中薄弱点、漏洞,无法纠偏和调整,弱化内部控制执行刚性。二是内部控制监督手段单一。很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手段较为单一,具体表现在强调突击检查忽视日常监督、注重事后监督忽视事前及事中监督,无法创新内控监督手段,造成内控监督效用难以发挥,阻碍了国有企业内控有效性的提升[2]。

(三)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防范不到位

国有企业经营具有多元化特征,贯穿经营全生命周期,强化内控风险评估、防范,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措施。但从实际发展来看,不少国有企业在内控风险评估、控制层面频发问题,具体分析如下:一方面,内控风险评估、防范机制不完善。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建立与之相适配的内控风险评估、防范机制,不能对内部控制活动做好监督,难以挖掘各环节中隐藏的风险,不能形成完整的风险清单,逐步对其进行评估和应对,造成内控风险不可控。另一方面,内控风险应急预案的空白。内控活动实施中可能存在不少突发类风险,只有建立内控风险应急预案才能提前预防,但不少国有企业忽视该项工作,没有高度重视风险应急预案的构建,也忽视了专业人员的培训,造成突发风险不能及时应对。

(四)忽视内部控制考评

内部控制考评落实到位,才能帮助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现闭环管理,找出其中漏洞和不足,快速改进和优化,才可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参与到该项工作中。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考评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激励、约束等作用,最为主要的是没有立足于实际,设定科学、合理的内控考评指标,没有明确考评周期和标准,无法评估各部门内控执行情况,继而难以发挥考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国企没有重视内部控制考评结果的使用,未能将其与职工薪酬、内控体系改进、内部评优评先等挂钩,制约了内控考评激励、约束等效用的发挥[3]。

三、國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信息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到位的重要手段,更是重塑和优化内控工作流程的关键举措,应切实提升内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与时俱进,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有企业务必要重视内控信息化建设,狠抓以下几方面:第一,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选取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内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联共享,消除部门间信息壁垒,保证各类信息传递高效、便捷,快速传递到信息使用者端,高质量地开展各项活动。第二,应用内控信息系统,发挥其在线监督和追踪功能,对各项经济活动展开全过程追踪,如资金内控执行、固定资产内控执行、会计核算内控执行等,找出其中异常数据,明确内控管理中的问题,及时纠偏和调整,展示财务内控信息系统优势和价值。第三,国有企业要将内控信息系统与ERP、OA等系统集成,实现横纵向信息互联共享,深化业财融合,将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快速传递到管理层,有利于科学制定决策[4]。

在实践中,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应用能呈现以下效果:一是各项活动在线审批,不仅提升工作效率,也实现了系统留痕。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可将线下工作及时转移到线上审批,节省了审批工作时间,提升审批效率,实现审批流程高效的智能化、自动化,同时,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在信息系统上留痕,便于找出相关责任人,进而跟踪和查找质量问题。二是实现风险在线预警和应对。将内部控制基本规则、制度要求和流程设计、控制清单等融入系统内,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快速识别各活动中不合规风险,真正实现风险在线识别、在线预警和在线应对。三是辅助企业做出科学决策。利用内控信息系统,确保内部信息资料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数据,将其转化为多维度、全方位和多样化的分析统计报告,更有助于企业做出科学决策。

(二)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力量

注重内部控制监督,能够主动改进和调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找出漏洞和不足,及时优化和改进。要想达成这一目标,要求国有企业注重内部控制监督,具体表现在:第一,构建独立内审机构,发挥监督职能。国有企业立足于实际,建立独立、权威的内审机构,配置专业人员高质量履行内部监督职能,对内部控制执行全过程做好监督,找出实际中漏洞、缺陷和不足,提升内控执行刚性,灵活改进和优化,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第二,创新内控监督手段和方法。内控监督手段、方法是否先进至关重要,应在注重专项监督的同时强化日常监督、重视事后审查的同时兼顾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重视局部监督兼顾全局监督,不断创新内控监督手段,在业务全周期的不同环节采用适用的监督手段,保证内控监督落实到位,从而提高内控有效性。

(三)做好内部控制风险评估、防范

国有企业内控活动实施中,可能面临着诸多风险,只有高效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才能创设较佳的工作氛围和经营环境,促进内控活动顺利开展。在内控风险评估和防范方面,要求国有企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按照国有企业业务特征、运营规模,制定完善、有效的内控风险评估、应对机制,及时排查各环节中隐藏的风险,形成完整的风险清单,对不同风险逐一进行评估、分析,快速做好风险排序,按照相关标准,详细评估和掌握各类风险危害程度,逐一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实现内控风险可控化。其次,强化内控风险应急预案的构建。对于国有企业内控实施中突发类风险,建立应急预案,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参与真实演练,可以提高风险评估能力、防范能力和治理能力,主动应对一些突发类风险,尽可能将其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帮助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5]。

(四)落实内部控制考评

国有企业强化内部控制考评,组织复盘分析,有利于快速找出其中缺陷和不足,实现内部控制闭环管理,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发挥激励作用,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参与到国有企业各项活动中。因此,国有企业要重视内控考评,设定多维度、可量化的内控考评指标,快速明确内控考评周期、标准和流程,选取内控考评标准和方法,客观评估各部门内控执行状况,展示内控考评的作用。同时,还要强化内控考评结果的使用,配置相应的奖惩机制,切实做到奖惩分明,将内部控制考评的最终结果与职工薪酬调整、岗位评先评优等挂钩,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职工相互做好配合、协同和支持,逐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效用。

结束语

内部控制管理是事关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开展的重要抓手,要对其高度重视,制定解决策略,提升内控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有效性。面临日益复杂的新环境、新挑战,国有企业应深刻认识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深层次分析内控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深究各类问题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和提升策略,在未来应用中逐步改进、调整和优化,充分展示内控管理效用,助力国有企业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综合实力,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贾舒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热点难点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3,38(18):95-97.

[2]郑繁荣.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研究[J].当代会计,2023(11):17-19.

[3]李霞,严晓国,毛兴,等.基于审计视角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A公司为例[J].审计与理财,2023(09):43-45.

[4]丁治雄,余万纤子.风险管理视域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J]. 中国集体经济,2022(35):43-45.

[5]刘晶晶.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研究[J].品牌研究,2022(29):161-164.

作者简介:王小林(1987.04-),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研究生,会计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内部控制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24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05:09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3:56:37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9:15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