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企业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构建

2024-02-26 06:37:12龚晓凤郭美言郑登锋
安全 2024年2期
关键词:油气指标体系素质

龚晓凤, 谭 波, 郭美言, 郑登锋, 陈 悦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作为中国的第五大运输行业,是新时代能源供应的重要命脉之一[1-2]。在油气管网企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中人的因素所占比重较大[3-4]。国内外油气行业事故统计发现,70%以上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5-6]。海因里希提出的88∶10∶2规律,认为在100次事故中与人为因素相关的有88次,由此可知,人因与工业事故息息相关,研究本质安全人因问题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7-8]。人的本质安全化是一个公司安全生产的内在要求,是安全运输生产的根基[9-10]。

在国外研究中,Dov等[11]对炼油厂中一线工人和管理层进行观察,发现车间管理层和工厂管理层的监管可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提出将安全行为的观察纳入监督职责;Wang等[12]建立不安全行为的群体动力学场模型和群体动力学因素的层次指标体系,认为个人因素主要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相关。国内研究中,黄芹芹等[13]认为不安全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对不安全行为水平具有正向影响;梁振东[14]调查735名一线工人的个体特征因素,发现对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事故经历,对不安全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自我效能;任玉辉[15]通过分析煤矿事故得出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要素中个体要素主要包括心理作用、生理要素、安全技能等;田水承等[16]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定矿工不安全评价指标中主要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能力水平、个体特征。

上述研究多从人的不安全行为角度出发,且行业分布多集中在煤矿与建筑行业,油气管网行业相关研究较少,油气管网行业本质安全相关理论研究不足,缺乏系统的人的本质安全发展模型及指标体系。本文以油气管道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金川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理论提出人员安全素质的阶段发展模式;然后,通过文献统计分析,获取人员安全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确定人员安全素质指标体系,并根据体系设计人员安全素质调查问卷;最后,根据人员安全素质问卷调查结果,判断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式所属,构建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希望该模型对提高油气管道行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1 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式

1.1 金川安全行为文化建设五阶段理论

金川安全管理模式中提出金川安全行为文化建设五阶段理论[17-18],该理论将金川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划分为:无规则、强制被动、依赖引领、自我管控、文化管控5个阶段。其中,无规则阶段表现为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员工工作主要靠个人经验;强制被动阶段表现为员工必须严格执行企业出台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且主要靠外在约束;依赖引领阶段表现为员工逐渐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依赖规范的指导,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自我管控阶段表现为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并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和控制;文化管控阶段表现为员工间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能够互相监督与促进。

这个模型反映了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持续改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方法。

1.2 人员安全素质发展原则

前人研究认为[19-20],人员安全素质是指全体员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统一的安全价值观、强烈的安全需求、全面的安全知识技能、健康成熟的安全心智、健康的体魄,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安全规律,能够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自觉规范自身的安全行为,及时纠正他人的不安全行为。

总之,人员安全素质发展原则的核心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和机制,确保这些原则得到有效实施和持续推进。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1.3 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式

本文结合金川安全管理模式和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原则,提出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式。

基于此,将人员安全素质的阶段发展模式划分为5个阶段,其发展顺序依次为:无规则阶段、强制被动阶段、依赖引领阶段、自我管控阶段、习惯养成阶段。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在管理层和员工层的具体特征以及各个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分值,见表1。其形成的过程是从非本质安全人到本质安全人的逐渐过渡,即是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过渡。

表1 5个阶段划分及其特征描述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影响因素提取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种进行文献综述研究的新兴工具,能够进行科学文献的系统视觉分析和知识领域的知识景观构建,其研究文献主要来源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综合考虑可能导致人不安全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图谱,以“企业+安全素质”为关键词对近十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如图1。其中,图1(a)是人员安全素质影响因素的文献关键词共现统计结果,图1(b)基于文献统计的人员安全素质影响因素关键词聚类的结果。由图1可以得到心理因素、生理健康等与人员安全素质相关的聚类标签,明确人员安全素质发展阶段研究中的主题分布及其相互关联性,清晰展示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从而凝练出与人员安全素质发展阶段相关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为人员安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a)关键词共现

基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提取关键词聚类标签为:矿工、安全能力、教育培训、影响因素、个体特征、心理因素6个类别。对各类别内的关键词进行筛选,删除高温煤矿、矿井热害等与油气管道企业无关的指标,将安全能力、心理因素、个体特征初步确定为聚类标签,将矿工、教育培训、影响因素3项类别内的关键词人为划分到对应的标签后,发现还有许多关于身体健康的关键词无法划分到现有标签中。

根据文献可视化研究,评价人员安全素质不仅要评价人员的安全能力、心理状态及个体特征,还要考虑人员的身体健康状态。根据关键词的特性及共性,选取“生理健康”作为身体健康、疲劳程度等关键词聚类标签的补充。将关键词分类整理,见表2。

表2 影响因素研究主题统计

2.2 指标体系构建

在CiteSpace文献综述基础上进行指标初筛,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筛选与人员安全素质发展阶段相关文献347篇。依托文献可视化方法初步筛选人员安全素质发展影响因素相关指标。为优化指标,实地调研某油气管道公司,并向业界专家学者、油气管道公司管理人员等征询意见,最终增加工作地稳定性、工作量分配均匀性等指标,删除反应速度、婚姻和睦等指标,修改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的表述。依据专家意见并参考关于人员安全素质研究的文献(文献指可视化研究的大量文献,选取其中出现次数相对较多的因素作为初选指标),初步确定初选指标,见表3。

2.3 指标体系优化

根据现场实际调研结果,编制油气管道企业人员安全素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并根据安全领域专家意见修改。问卷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包含人员安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31个项目。每个项目用很合理(5分)、合理(4分)、不确定(3分)、不合理(2分)、很不合理(1分)等5种方式回答。调查问卷面向油气管道行业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高校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发放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统计整理有效数据后采用AMOS与SPSS软件进行分析。

(1)信效度检验。使用IBM SPSS 23版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当α系数达到0.6(或0.7)及以上时,说明数据的信度较高,一致性较好。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整体的α为0.822,各层级中心理因素、生理健康、安全能力、个体特征的α值分别为0.793、0.822、0.756、0.861,均大于0.7,说明各层级信度较高。对分项指标的优化采用总体相关性(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lation,CITC)的值确定,分项指标的CITC值小于某临界值(通常取0.4)时,则删除该项,且相关研究[17]表明,分项指标α值大于所在层级α值,说明该项信度较低。经计算,指标体系中分项指标角色压力、体质和工作地稳定性的CITC值均低于0.4,且α值均大于其所在层级的α值,说明这些项的信度较低。综上可知,删除指标角色压力、体质和工作地稳定性,可提高整体信度。

在效度分析中对问卷作适应性检验主要采用Kaiser Meyer Olkin(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经计算KMO值大于0.8,说明各层级间联系紧密,相关性强且效度高。巴特利球形度检验显著性P值为0,处于0.01水平显著。

(2)探索性因子分析。在SPSS中依次进行降维、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输出未旋转因子解,通过最大方差法旋转抽取共同因子,输出旋转后的解。对比旋转前后的总方差解释,分析相关矩阵的特征值、解释率、累计方差解释率等。心理因素、生理健康、安全能力、个体特征4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2,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13.197%、12.271%、11.656%、9.252%,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46.376%,大于45%。累计方差解释率越高,探索性因子分析效果越好。

因此根据公因子的共同特征,最终提取出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心理因素、生理健康、安全能力、个体特征。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后,发现与前文的4大影响因素相吻合,从而证明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合理。

(3)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结构效度计算结果可知,卡方近似比值CMIN/DF为2.673,小于3;近似自由度误差RMSEA为0.039,小于0.05;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48、调整后拟合度指数AGFI为0.961、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13,均大于0.9,以上结果均说明适配良好。综上,心理因素、生理健康、安全能力、个体特征等指标适配良好。

通过聚合效度和收敛效度测试各项指标的关联程度,4个指标根据大量样本数据估算得到估计量Estimate,其因子荷载均高于0.7,说明潜变量问卷题目的代表性满足要求;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均高于0.5,组合信度CR均高于0.8,说明潜变量的聚敛效度很好。

区分效度越小,相关性越强。经计算,心理因素、生理健康、安全能力、个体特征4个指标之间P值均小于0.01,说明其相关性显著。4个指标的相关性系数绝对值均小于所对应的AVE的平方根,说明具备合理的相关性,同时具备合理的区分度,数据的区分效度理想。证明4个指标都与人员安全素质有关,但又各自无关。

2.4 指标体系权重

指标优化后,建立具有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人员安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为指标的重要程度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人员安全素质评价体系及权重,见表4。

表4 优化后的人员安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3 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构建

综上所述,由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式、人员安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提升路径与应用实践构成了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如图2。

图2 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

针对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中各阶段人员特征,根据人员安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油气管道企业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根据优化后的人员安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制定相应问题和相应的答案表述,每个问题的评分标准为0~100分。其中,打分规则根据人员安全素质发展过程的5个阶段赋分,将每项问题的答案表述划分在相应区间内,被调查员工和管理者则根据自身情况和认知选择具体的表述,给出与自身情况一致的分值。计算问卷中每个题目的分值,得出计算结果,能够对应得到每位职工的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所属阶段,从而综合分析得到企业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的总体情况,实现对企业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情况的掌握,以便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发展目标和优化提升路线,这个过程即为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过程。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的循环发展与应用可不断提高油气管网企业的人员安全素质,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4 实例应用

4.1 实例分析

对新疆某油气管网公司进行实例分析,目前该公司人的本质安全现状如下:该公司油气管道及站场多地处荒漠,工作生活枯燥乏味,员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周边医疗条件差,员工的生理健康很难得到充足保障。员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参与评估的2097人中不合格率高达27.6%,曾发生多起员工猝死事件。员工岗位匹配度调查分析发现,基层员工专业符合度仅为48%。安全专项检查中发现隐患714项,涉及问题最多的是岗位员工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共有318个,占比44.54%;其次是思想意识有待提升,涉及问题286个,占比40.06%。对多起典型误操作事件进行分析发现,事发时个别员工出现家庭矛盾,产生心理异常问题;个别人员安全素质不达标,遇到问题忙中出错;还有部分员工具有莽撞的性格特征,在不清楚现场风险的情况下,大胆操作、莽撞行事。

对该企业员工进行油气管道企业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最终得分68.25分,对比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所属阶段,得到该公司处于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的强制被动阶段。该公司在人员安全素质建设方面主体符合强制被动阶段的特征,少部分具备依赖引领阶段的特征,综合分析,该公司在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中处于强制被动阶段,与实际企业人员素质相对应。

4.2 提升路径分析

为实现向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型的下一阶段(依赖引领阶段)跨越,结合该公司发展现状,对标依赖引领阶段的特征,从构建指标体系的各方面提出适用于该公司的人员安全素质提升路径。心理因素方面借鉴世界500强的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经验,在员工满意度、安全意识与态度等方面持续发力,缓解员工工作和生活压力,改善员工心理健康状态。各指标提升路径,如图3。

图3 某油气公司人员安全素质提升路径

5 结论

(1)根据金川安全文化建设五阶段理论,针对油气管道行业特点及人员安全素质发展原则,提出适用于人员安全素质建设与发展的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式,对阶段划分结果与特征进行分析。

(2)对347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将油气管网行业有关人员安全素质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与筛选,确定研究主题为人的心理因素、生理健康、安全能力和个体特征。对影响因素进行信度、效度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与根据文献综述法构建的4大影响因素相吻合。对4个维度的二、三级指标进行检验与优化,构建3层人员安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最终通过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所有指标的权重。

(3)依托人员安全素质阶段发展模式,基于人员安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对新疆某油气公司的人员安全素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量化评估该企业人员安全素质所属阶段,提出实现阶段跨越的人员安全素质提升路径。

猜你喜欢
油气指标体系素质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非常规油气(2021年2期)2021-05-24 03:23:36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5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