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轩,苗莉,李晓连
(新疆科技学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1]。2016 年6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2018 年12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突破课堂时空界限,实施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进行学习评价和问题诊断,开展差异性和个性化教学与指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3]。为此,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交互、个性化特征的在线与面授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焦点[4]。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了“一个平台、两条路径、三个环节、四类课堂”多维度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教与学有机结合的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应用型管理专业人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理论学习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虽然课程中也采取了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但大部分时间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5],有效参与度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了“讲授—接受”的学习模式,忽视课堂外的教育功能,习惯于“听教师讲、自己记录”的学习方式,较少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也较少利用一些教学资源主动学习,导致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价值观塑造无法落地,即使安排了课后作业或实践练习,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6]。
传统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时间少,教师难以准确掌握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虽然过程性考核也涉及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小组作业等内容,但依然以客观题为主[6],偏重于记忆性测试,难以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学习过程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7],通过重构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活动,重塑教学生态,拓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渠道,使学生获得个性化且高参与度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
教师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8],设定细致化的教学目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创新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不断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控课程内容,对教学环节的组织能力更强,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进一步推进了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建设。
学生依托混合式教学,使知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将固化的书本内容与动态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了知识应用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9],培养了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对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化教育目标、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评价,推动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双提升,以此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体现时代要求、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打造高精尖水平的“金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依托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协同“线上、线下”两条路径,连通“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融合“智慧课堂、翻转课堂、思政课堂、实践课堂”四类课堂形式,构建“一个平台、两条路径、三个环节、四类课堂”的多维度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多维度混合式教学模式
图2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全过程
3.3.1 细化教学目标
基于组织行为学课程个体、群体、组织三层次框架,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有机融合,即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全面发展和思想引领的有机统一,突出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将每一个教学目标细化分解至每一个章节,明确每个模块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以实现课程目标与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融合。
3.3.2 转变教育理念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创新性和启发式教育理念,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新型课堂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释疑、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促进思维发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能力素养。
3.3.3 更新教学内容
教师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整合课程内容体系,优化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内容[10],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拓展课程教学资源渠道,突出课程特色,强化实践性环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教师以“核心概念+专题探究+实践体验”为目标,从知识点选择到教学方法设计进行创新尝试,建立“重点突出、易学易懂、精彩有趣”的教学资源,跨越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堂之间的教学“鸿沟”。
3.3.4 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采用问题引导式、小组研讨式、情景模拟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1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专项调查能力、深度访谈、小剧场等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了“导学—探究—合作—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课程活动,真正成为知识与技能的探索者、研究者、合作者。
3.3.5 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评价理念,实施“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建立“教—学—做—评”四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平台实行全程记录、全程跟踪、全员参与、全过程考核,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学情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发展。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全过程如图1 所示。
4.1.1 完善教学材料
教学团队按照混合式教学理念,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按混合式教学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并按照知识点顺序编排,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教学团队每学期对基础教学材料进行动态修订,使教学大纲、教案、讲义、PPT 等内容能够充分满足混合式授课需求。
4.1.2 建设线上教学资源
超星学习通平台有多种线上资源建设途径,包括视频、PPT、习题库等。教学团队根据学科特点及学情特点,在平台完成课程资源的搜集与制作,设计出适合不同管理专业的线上资源,其中线上资源包括知识点视频、章节测验、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和拓展阅读等。
4.2.1 课前线上学习
教师提前在学习通平台上传每章节的重要知识点的视频,学生在学习每章节前,进入超星学习通平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短小、精彩、有趣”的知识点视频,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帮助学生提前理解教材内容,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4.2.2 课中线下学习
课中线下学习环节以“导入新课—新知识讲授—拓展延伸—学生活动—总结提升”五个教学阶段为主线,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掌握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及理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三观”[12]。课上,教师以智慧教室为载体,利用超星学习通的选人、抢答、主题讨论、投票、问卷等活动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通过实时的课堂互动,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点的认识并有效内化;学生活动以翻转活动为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节相关实践作业成果,如设置“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激励职场‘00 后’员工”“以手游为例分析团队管理”等主题,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社会现象或热点,全体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分享,将过程性考核融入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的评价模式[13]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4.2.3 课后线上学习
课后线上学习环节主要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使学生获得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首先,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教师在平台发布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测试等任务,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其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本节课外实践内容,如问卷调查、随机采访、情景短剧、商业计划书等,以此达到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学术或专业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实现“三全”育人。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占比为60%,终结性评价占比为40%,其中形成性评价由知识点视频、课堂积分、章节测试、小组讨论和课堂实践作业共同构成,突出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地位,强调过程性评价[14],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合作探究以及创新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
组织行为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载体,通过课前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中精讲多练,巩固知识;课后拓展延伸,促进知识迁移应用;课外交流互动,丰富情感体验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该教学改革实践的推广有助于自治区加快推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流专业建设,推动学科建设跨越发展,并为其他相关专业实施此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