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市副市长。袁震,清华园中的才女,大吴晗两岁。他们在病床前偶然相识,并由此演绎了一段旷世恋情。
病榻相会
袁震,原名叫袁震之,出生于湖北老河口市袁冲乡的一个书香之家。
1925年,袁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因交不起学费只好返聘到武昌女子师范任教。她一边为生计而奔波,一边继续求学。1930年,袁震又考进了清华大学,一门心思地要钻研学问。聪明伶俐的她一进清华就显露出才华,成为清华园中有名的才女。1934年春,由于学习太刻苦,生活又太艰苦,袁震染上了肺病。因她病情嚴重,耽搁学业时间太久,清华大学不得不取消了她的学籍。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在病床上她一边顽强地跟病魔搏斗,一边刻苦自学。
有一天,袁震的好友蒋恩钿到医院来看她,身后跟着一个儒雅的年轻人。蒋恩钿向袁震介绍:“这是我的朋友——吴晗。听说我要来看你这个才女,便自愿跟来了。”
对吴晗这位校友,袁震早有所闻,他是清华历史系的佼佼者,受到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的青睐,都争相要他毕业后去学校任教。袁震笑着问:“吴先生,听说蒋先生聘请你去北大任教,你去吗?”吴晗答道:“我是清华培养的,首先应该为本校效力呀!”
接着,袁震说起吴晗发表过的几篇论文,吴晗惊异道:“你看过我的那几篇文章?”袁震笑道:“非但看过,还颇有印象哩!”
吴晗便请她谈谈对那几篇论文的看法,袁震也不推辞,侃侃而论。由于她学识渊博,发表的见解独到,令吴晗这个一直关在书斋里的学子耳目一新。
超俗之恋
自这一次见面后,吴晗对袁震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吴晗心里再也放不下这位身卧病榻的才女了,隔几天就到医院去看她一次,每有新的学术著作也拿去让她指点评说。
渐渐地,吴晗对袁震产生了一种难舍难分的爱慕之情,便托蒋恩钿向袁震转达。袁震尽管对吴晗十分有好感,但她又不愿以自己的重病之身拖累这位前途远大的学子,于是她婉言拒绝了吴晗的求爱。
当蒋恩钿向吴晗转述了袁震的婉拒后,吴晗明白,袁震是怕连累自己,由此更坚定了追求袁震之心。吴晗在病榻前郑重地告诉她:“不管你态度如何,我是铁了心,这一辈子非你不娶的!”
吴晗短短的一句话使袁震这个性格刚强的女子热泪盈眶,默默接受了吴晗的追求。
爱至永恒
正在吴晗和袁震热恋之时,抗战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各大院校都已外迁,吴晗也应云南大学之聘到昆明去,他很想带着袁震同去。可袁震不能下地行走,为了不拖累吴晗,她毅然决定自己暂时留在北平。两人只好依依惜别。虽然相隔数千里,但一封封两地情书飞越重重关山,把昆明和北平的两颗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吴晗对袁震执着的爱情像一副天下最好的良药,使得袁震一天天康复起来。1939年春,袁震终于能下床行走了,她在姐妹的搀扶下,从天津乘船来到了越南海防,吴晗专程赶到这里来接袁震,分别两年后,两个相爱的人终于在异国他乡重逢了。
1939年10月的春城,刚届而立之年的吴晗和年已32岁的袁震在经过种种磨难后,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他们长期用心血浇灌、培育的爱情之蕾终于绽放。二人在简朴的小屋里举行了婚礼,向世人昭示了爱情的伟大和力量。
结婚后,袁震放弃了自己的研究,一心一意当起了吴晗的助手。她一边精心照顾吴晗的生活,一边为吴晗的文章润色誊写。吴晗终于成为全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的身边有这么一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默默无闻的“家庭学术顾问”。
吴晗曾说过,在我的每一篇文章里都有袁震的心血。吴晗还说过,袁震对我倾向党、倾向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
1943年,经袁震的介绍,吴晗认识了董必武,开始为党工作。北平解放后,吴晗参加了北京市的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袁震依然放弃了可以到大学当教授和到大机关工作的机会,默默地为吴晗整理文章,做好“贤内助”。
特殊年代,当批判吴晗的声浪铺天盖地的时候,吴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担心袁震受到连累,劝她回到老家躲起来,袁震却坚决地说:“即使天塌下来,我也要和你在一起,我们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1969年春,袁震也身陷囹圄,因病去世;同年10月10日,吴晗在狱中去世。
(摘自《世纪风采》 何小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