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探究
——“克和千克”项目教学设计

2024-02-24 04:11李玉内蒙古包头市昆区青松小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物品智慧情境

李玉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青松小学

●创新整合点

①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场景应用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挖掘学科本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项目式学习模式与国家平台场景资源深度融合,借助项目式学习的系列化需求,扩宽平台资源使用的方向,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

②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九大应用场景中的“教师备课”场景,教师充分利用平台资源精心备课,通过专业引领,助力专业素养提升。

③课前基于学生学情的调查,依托平台“我的云文档”功能的应用,编写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实时生成动态可视化综合分析报告,精准把握学情,定位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向。充分发挥“我的云文档”数据可视化的优势功能,让数据看得见,让学习更生动、更直观,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带来的优势体验,实现减负增效。

④基于九大应用场景中“自主学习”场景的应用,教师可通过智慧中小学APP组建班级,并将平台中的课程资源根据本次项目式学习的需要,通过适当筛选和剪辑,推送到班级群内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以主动的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

⑤依托“双师课堂”场景精品课资源的展示、教师的适时点拨、平台资源的精华运用,有效突破学习重难点。整堂课在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的不断交流、质疑、分析、解答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双师课堂”为落实“双减”增效助力。

⑥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科工具”—天平的应用,模拟真实情境,落实核心素养,有效发展学生量感,让课堂教学落地生根。课堂上利用希沃反馈器精准掌握学生学情,确定学习方向。

⑦通过跨学科学习,立足数学学科本质,融合相关学科的发展,有效促进学生多学科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借助平台“作业活动”场景的应用,对学生作业的完成和批改形成可视化综合报告,通过报告不仅可以查看作业的完成率、优秀率、及格率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作业成绩的分布,以及优秀作业和未提交作业名单。通过平台对作业的可视化分析真正做到将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教材分析

本课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的内容为依据,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将教科书中有关克和千克的教学内容根据项目式学习的需要进行重构。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质量的计量单位和换算关系。教材中包含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题,但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克和千克这个知识点时,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和运用公式,缺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理解。同时,学生对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克和千克的计量单位和换算关系,能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和换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交互式触控一体机、无线网络、希沃反馈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PC端。

教学准备: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新媒体技术,如能简单应用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完成课堂操作练习、能应用希沃反馈器正确操作答题。

●教学过程

1.驱动性问题设计

在开始本项目之前,以一个驱动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克和千克来衡量物品的重量。你们觉得克和千克有什么不同?如何准确地称量出物品的重量?”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克和千克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与这两个单位相关的概念和应用。

2.项目实施

(1)入项活动—调查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如水果、文具等,并使用秤进行称量。然后记录下每个物品的重量,并进行比较和分类。体会“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感悟“克”和“千克”做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调查,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单位以及实际应用,丰富直接经验,为接下来学习量感的形成做铺垫。

(2)项目推进

根据单元学习的课时安排,笔者设计了本次项目式学习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

任务一:1千克有多重。

①结合课前调查反馈,对“克”和“千克”形成直观感知。

②联系调查的现实生活情境,初步构建根据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的概念,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③思考:1千克有多重?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盘秤秤出1千克的物品,在记录单上记录物品的数量。通过轮流掂一掂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1千克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称量的操作过程,在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中,建立起对1千克的直观感知,加深对1千克质量单位的体会,有利于量感的形成。

任务二:1克有多重。

①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电子秤秤出1克的物品,在记录单上记录物品的数量。

②轮流掂一掂重1克的物品,感受1克有多重。

③估一估、找一找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称量的操作过程,可以丰富对1克的直观感知;通过估一估、找一找的学习活动,充分联系实际,建立质量单位与生活的联系,促进量感的形成。

项目式学习实施流程

任务三:1千克=1000克。

①借助2袋500克的食盐,通过称量质量是1千克,搭建1000克=1千克的联系。

②创建问题情境“1千克的铁和1000克的棉花谁更重”,在实际问题中感受1000克=1千克的换算关系。

③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学科工具—天平的应用,猜一猜、量一量物品的质量有多重。

设计意图:结合真实情境引出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1千克=1000克;借助天平工具模拟真实情境的巩固练习,进一步为克和千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出项活动

本次项目化学习主要的成果有手抄报作业、探究学习单,以及舌尖上的数学美食制作视频等。

3.项目成果与评价

在项目完成后,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评价。

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参与度: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②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③创造性思维:评估学生在制作展示板和设计购物清单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④成果展示:评估学生的展示板和购物清单的设计质量和内容准确性。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他们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教学反思

项目式学习方式的运用使学生在对克和千克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参与和实践,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学生对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以往的学习不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贯穿项目式学习全过程,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介入,丰富和充实了课程资源和学习方式,更加有利于新形势下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逐步感知、认识质量单位,并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例如,通过一个2分硬币和两袋食盐,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运用对比的方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关系。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用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研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家长及学生参与到优质课程资源的自主学习大军中,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过程的便捷。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教育平台能更好地带动教育教学内容的传播和共享,帮助师生更加便利地获取学习内容,提高数字化教育的实效。

猜你喜欢
物品智慧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找物品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