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菊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园以节气课程为载体,让幼儿以自然体验的方式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与自然的联系,了解节气有关的民俗、天气、农耕等知识,让节气看得见、摸得着。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文化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将以大班“立夏拾古味,腌制咸鸭蛋”项目课程为例,通过传统游戏斗蛋、描绘彩蛋、腌制实践、品尝美食等方式,推动幼儿主动学习,回归传统和自然本真。
建构学习共同体,生发项目主题
立夏时节,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鸭蛋,引发出“鸭蛋怎么吃”的话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它是什么样子?什么味道?咸鸭蛋是如何腌制出来的呢?对于未知的事情,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有无数个猜测。围绕问题展开谈论之后,孩子们对如何腌制鸭蛋各抒己见。于是,教师带着问题对咸鸭蛋的腌制方法以視频播放的形式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引导孩子自主归纳腌制方法,最终确定了三种具有特色的方法——大料水腌制法、裹盐干腌法、黄泥干腌法。
实践解锁真理,揭秘传统手法
确定方法之后,孩子们进行自主分组,并且合作绘制了系统全面的腌制方法;教师利用家园合力,呼吁家长们帮我一起准备材料,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并鼓励孩子自主完成整理。很快在尝试制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一罐10个鸭蛋需要放多少盐、多少水?为什么需要白酒、放多少合适?根据网上查找的资料,教师指导幼儿尝试按照比例自主称盐。孩子们回家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起沙流油的关键是将鸭蛋清洗干净后在阳光下晒两个小时左右。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开启了制作之旅,最后孩子们提议将腌制鸭蛋的罐子放在日历牌旁进行观察,并且给罐子编上了日期。
拓展幼儿经验,延续中国味道
制作咸鸭蛋的过程有趣又开心,分享也是非常快乐的,腌好的咸鸭蛋还有什么吃法呢?孩子畅所欲言,咸鸭蛋可以用来煮着吃,可以用来包咸粽子,正值端午节,孩子们决定用咸鸭蛋来包粽子,准备好咸蛋黄,接着浸糯米、洗粽叶,开始了学习包粽子之旅。
孩子们探寻了鸭蛋的腌制古法,在猜想、实践、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收获了咸鸭蛋变化的意外和惊喜。小小的咸鸭蛋,是盐的味道、阳光的味道、大地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延续,我们也会将此传统食物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