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背景下“服装材料学”课程建设

2024-02-21 08:10杜芳芳
纺织科技进展 2024年1期
关键词:服装思政材料

杜芳芳

(江西服装学院,南昌 330201)

在服装材料学这门以理论为主导的课程中,要求教师将创新创业和课程的建设相结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将家国情怀、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与专业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协同模式。将思政教育目标细化,对其进行设计规划,融入到每个单元中,整个教学大纲强化德育渗透、贯穿,把思政与专业教学并行、互助、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影响和构建学生的优良品质。

1 原服装材料学课程思政教学缺陷

服装材料学是我校大二服装与现代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必修课程,为跨学院课程,需覆盖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不同专业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包括服装用纤维、纱线、织物、裘皮与皮革、服装辅料等知识。通过服装材料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服装材料学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服装材料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 课程内容孤立

原课程在人培方案中的先修课程为服装色彩设计、服装素描等,后续课程是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史等。课程间缺乏连续性,且原课程内容主要聚焦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知识的吸收是碎片化的,缺乏完整的知识单元架构,在后期专业课的成衣制作中往往学完就忘,无法准确选择合适的面辅料,难以实现课程间知识的交叉运用。

1.2 授课模式单一

该课程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课程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另外由于近几年疫情的影响,采取线上会议的网课模式,课堂缺乏互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停留在理论阶段。例如在第五章织物服用性能与评价方法的实验部分,教学条件有限,学生仅能通过文献研究对比,无法通过实操对面料进行正确的服用性能评价;又如在第八章服装典型品种选材环节,缺乏实物面料,难以对学生在面辅料选配时的科学思维能力及问题分析进行综合评定。

2 服装材料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要求

为对接新时代高校教学的新要求,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根据工程教育认证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该课程高支撑毕业要求中的问题分析一项,要求学生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其一,学生应学会基于科学原理思考问题;其二,学生应掌握“问题分析”的方法。前者是思维能力培养,后者是方法论教学。

针对毕业要求细化4项毕业要求指标点,并对应4个不同的课程目标:识别与判断、分析表达、提出方案、评价解决。由于课程内容涉及纤维—纱线—织物—服装脉络展开,每个教学内容都同等重要,因而,每项指标点都应为强支撑。服装材料学毕业要求与教学目标内容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服装材料学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与课程目标内容对应关系

3 服装材料学基础课程特色分析与实践路径

3.1 分析课程特色,挖掘思政元素

3.1.1 课程资源平台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该校服装材料学属国家一流课程、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依托学银在线平台和超星学习通APP提供便捷、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不断加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建设,课程配套有教学视频、教学PPT、课后习题和拓展作业外,还采用线上在线答题、讨论等形式,以巩固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产出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为指导原则,精心组织线上教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安排,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投身于共建、共治、共享中来,积极上传并转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供学生学习参考,关注网络平台发布的热点话题及点赞、评论情况,能够在教学中及时添加和调整思政内容,不断提升思政课的“热度”。

3.1.2 地域思政资源丰富

江西省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万载非遗夏布曾用于红军所用的子弹袋、绑腿带、干粮袋上,其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苎麻处理、绩纱、织布3个部分,可分别与服装材料学中原料、纱线、组织3个部分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为课程提供优质的特色文化底蕴。其次,近3年新冠疫情时期,于都县纺织服装行业涌现出一批先进企业和劳动榜样参与到医疗器械的制造,齐心协力生产防护用具,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为纺织服装专业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为浸润式的课程思政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思政资源积累。打造让传统文化蔚然成风的浓厚氛围,将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能够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无声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

3.1.3 教学场所资料齐全

我校拥有完备的实验实训基地,例如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中心,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验设备资源,对典型纱线、面料的外观、实用性能进行评价记录。同时在疫情期间,开设了面辅料选配中心作为教学场所,集聚了上千种面辅料小样用于模拟面料市场,要求学生用手触摸不同材质面辅料后选取15款面料,并对其原料、组织、适用场景等进行分析记录,在有所了解之后,根据设计方案自行选配符合视觉风格定位的方案并进行汇报、自我总结、教师点评。其次,该校组建了古丝绸织绣技艺研究院,在织物组织结构及丝织物课程开展时,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织锦的织造流程,做到知过往、明未来,带动学生对非遗工艺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工匠精神,共同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2 优化课程设计,探索实践路径

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针对性地将其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做到张弛有度,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活力、充满生机。同时,根据人才培方案及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思政元素、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服装材料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服装材料学思政元素及教学目标

4 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策略

服装材料学课程一直以理论测试为主要考核方式,无法准确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及应用的真实情况。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型教学模式下不仅需要对学生作业、考核成绩进行评价,了解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增加对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等综合素养的成绩评定,使得评价策略从单纯传授知识、考核知识,向培养能力、评价能力过渡,形成知识、能力、行为和态度的产出主线。

4.1 增加过程性考核

将该课程考核分为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课堂测验、小论文、案例分析、课下作业、实验报告等)和结果性评价(期末成绩)。过程性评价占60%,结果性评价占40%。增加过程性考核占比能够及时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教学总结和改进。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见表2。

4.2 完善评价体系

在课程改革探索中,关注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标准3个维度,以提升评价体系,将学生、教师、校内外专家、教务处纳入评价对象中,运用调查问卷、检查反馈表等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课程学习兴趣的情感、后期学习的不断提升进行全方面的评价督促,同时,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多元评价主体相结合的双向或多向评价,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教师、学校、课程、教材等多方面进行提升。

5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任教师应就所授课程最大限度地在课程教学中深挖思政元素,并注重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达到教学要求,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导向和能力培养的完美统一。通过建立多维度、全过程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落实到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育人目的。

猜你喜欢
服装思政材料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人心碎的服装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