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与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024-02-21 07:31王雪珺蔡虹宇
市场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评估指标

王雪珺,李 达,蔡虹宇

(常州市武进区审计局,江苏 常州 21316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绩效审计旨在确定绩效的有效性、效率和经济性,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在国有企业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绩效审计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能指导国有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向上取得进展。 本文旨在进行绩效审计与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初步探索,并为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1 绩效审计与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与研究现状

1.1 绩效审计的概念和方法

目前,对绩效审计应用最广泛的定义是1986 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提出的:“对企业组织活动所具有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经济性是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尽可能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 效率性和经济性类似,是指以最少投入,获得质量上的最大产出,或者是数量上的最大产出。 效果性则强调企业经营活动最后达到的结果,也就是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相较普通企业的绩效审计而言,加入了管理目标、节能减排、社会效益等指标,更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绩效审计主要的三种方法是:资本金绩效评价、EVA 评价、平衡计分卡。 资本金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绩效,通过分析企业投资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绩效。 强调了企业利润与资本的关系,适用于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 EVA(经济附加值)评价方法是通过衡量企业的经济增值能力来评估绩效。 EVA 方法将企业的净利润与资本成本进行对比,衡量企业是否创造了超过预期的经济利润。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多维度的绩效评价方法,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评估企业的绩效。 它强调使企业战略目标与各维度的绩效指标相互匹配,适用于综合评估企业在不同维度上的绩效,具有战略导向性。

1.2 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目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学者、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五类观点:企业自身发展观;企业与其经营环境和谐发展观;企业与环境、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观;企业与消费者、社会、权益所有者共赢观;企业生存状态观。 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将我国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归纳为:国有企业在保持良好经济可持续性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创新发展等目标。 其详细内涵如下:

经济可持续性:国有企业在经济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实现自身利润增长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和长期盈利能力。 这需要企业管理层具备良好的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能力,以确保国有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长期发展。

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社会公益、环境保护等方面。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责任体系,推进可持续社会发展,保护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环境保护: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企业应积极采取减少污染、资源有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应用等环保措施,引入绿色经营理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始终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中心地位。

创新与技术升级: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创新和技术升级。 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引进和掌握新技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实现长期可持续竞争力。 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和灵活性,不断开拓新市场,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和挑战,保持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于迪[1]指出目前我国绩效审计财务指标的考核仍旧占据主体地位,忽视了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刘慧[2]也指出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形式主要还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很少开展专门的绩效审计。

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郭新宏[3]提出EVA 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摆脱了传统的会计指标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丽[4]构建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以达到促进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发展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并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基于“5E”的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绩效水平。 钱芳[5]提出将经济增加值评估法加入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研究体系中来,以改变目前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方法薄弱的现状。

2 绩效审计对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2.1 评估绩效和发现问题

绩效审计通过对国有企业的目标、策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帮助国有企业全面了解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绩效表现。 绩效审计可以揭示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履行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 它可以通过客观的数据和指标,为国有企业提供一个独立、全面的评估,指导国有企业改进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指导管理和决策

绩效审计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还能为国有企业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意见。 通过绩效审计的结果,国有企业可以得到详细的信息和数据,了解到自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短板和潜在机会。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绩效和效率。

2.3 提升透明度和信任度

绩效审计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通过公开和透明的审计过程和结果,国有企业向利益相关者展示自身的绩效和改善措施,增加了外界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 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国有企业形象,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

绩效审计对评估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履行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审计环节的强调,国有企业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的遵循。 绩效审计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建立适当的制度,提高国有企业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绩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5 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绩效审计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力的运行方式。 通过绩效审计,国有企业能够评估并改善其管理水平,加强评估、监督和问责机制。 绩效审计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内部的流程优化和效能提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现状

3.1 未形成固定模式,且对非财务指标关注度不高

以审计署开展审计项目的情况为例,统计了2018 年至今的审计公告,总共有74 项,如表1 所示。 通过汇总分析可以发现,审计署主要开展的是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比重为47.3%;其次是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比重为18.92%;排第三的是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绩效审计仅占据了8.11%的比重,占比较少。

表1 审计署2018—2023 年审计公告统计表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审计署2018—2023 年对国有企业开展的审计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并没有专门进行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 审计署的绩效审计项目也多是以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形式开展,或者是穿插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中进行。 关注的重点大多为是否违规违纪、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经营战略是否符合方针政策以及是否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等。 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评价,以及对社会责任、创新发展等指标涉及较少。 从审计署开展的7 个专项绩效审计公告来看,其审计一般也是从资金使用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等方面发现问题,如表2 所示。

表2 审计署2018—2023 年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项目明细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地施行,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主要扮演的是一种辅助的角色,并且国有企业审计中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体现不足。 这可能会导致无法全面评估国有企业的整体绩效、无法反映国有企业长期价值创造能力以及滋生短期盈利至上的行为,使得企业忽视了长期战略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为了实现好的财务指标,可能会采取一些短视的策略,如削减研发投入、压缩成本等。

3.2 多元化评价渠道匮乏

相较于上市公司,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较不透明,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机制。 这使得外部评价机构难以获得足够的数据对其进行绩效评估,进而导致评价渠道的匮乏。 并且部分国有企业在某些行业中具有垄断地位或特殊优势,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这样的环境使得企业对绩效评价的需求不迫切,同时也减少了外部评价渠道的存在。

多元化评价渠道的匮乏会妨碍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管。 如果监管机构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和信息,就难以对企业的绩效和行为进行合理监管,可能会给国有企业带来行为失范、低效甚至滥用权力的风险,进而限制了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阻碍其实现改革创新、提高效率和提升竞争力的目标。

3.3 审计结果落实不严格

由于国有企业在绩效审计后的跟踪落实方面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推动机制,所以部分审计结果的整改及运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挖掘。管理部门之间可能存在职责模糊、协作不充分的情况,导致绩效审计后续的整改推进落实受到阻碍。同时,部分监管机构对审计结果与整改情况的追踪不够严格,导致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 如,国有企业或审计机构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交绩效审计报告之后,相关部门对绩效审计结果的关注度不足,未监督及推动国有企业进行深入整改,未要求国有企业就整改情况进行持续的反馈。

4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改进策略

4.1 健全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与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社会功能、战略目标相吻合,并且需要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1 关注非财务指标

国有企业具有全体人民共同所有这个特性,体现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区别。 国有企业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社会性和全体人民利益的共同性,使得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更需要注重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非财务指标。 因此,应该通过引入非财务指标如社会责任评价、环境影响评估、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来丰富绩效评价指标。

4.1.2 制定行业差异化指标

不同的国有企业,它们的产品分布,或者是服务性质等都会有一定的差别。 所以,在对不同的国有企业进行绩效审计的时候,其审计目标和侧重点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所制定的绩效指标需要能体现行业差异化[6]。 这些指标要能够准确反映企业在该行业中的绩效表现,并与行业标准相匹配。 在制定行业差异化指标时,应该邀请行业专家和相关从业者参与,他们了解行业的特点和趋势,可以为指标的制定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另外还需考虑各指标在整体绩效评估中的权重分配[7],要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合理分配权重,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4.1.3 符合国家发展主题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最终的目的还是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服务,还需结合国家当前的发展主题设置。 依据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主题,在设置指标时,可能会更关注国有企业的稳健性、风险控制等。 并且自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一直受到重视,那么在指标体系中,可以加入例如在职消费额这类对管理者个人行为的绩效评价指标。

4.2 引入外部独立评审主体

多元化评价渠道匮乏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外部多元化评估主体的参与并加强资源投入和技术支持来解决。 除了行政管理部门,政府统计机构和审计机构,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行业专家、社会组织等多元化评估主体,避免审计人员结构过于单一,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中立性和科学性。 另外需要为建立多元化评价渠道提供必要的资源投入和技术支持,包括培训和指导国有企业、建立信息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以及支持评价指标的研究和推广。 建立绩效审计专家库,聘请拥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专家,解决相应的专业技术问题,满足绩效审计的技术需求,提升绩效审计的总体质量。

4.3 严格落实审计结果,持续跟踪整改过程

严格落实绩效审计结果并持续跟踪整改过程对确保审计的有效性和提高企业绩效至关重要。 以下是具体的步骤和措施。

4.3.1 审计结果及时沟通和解释

审计结果应当及时沟通给利益相关方,包括企业管理层、决策者、监管机构等。 同时,对审计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使各方能够充分了解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4.3.2 制订整改计划

审计结果出来后,国有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明确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时间表。 整改计划应该对各个发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整理,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4.3.3 指定责任人和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应指定责任人负责协调整改工作,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整改计划的顺利执行。责任人应具备相关能力和权威性,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协调沟通。

4.3.4 跟踪整改过程和结果

国有企业应持续跟踪整改过程,确保整改措施按计划执行,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报告。 跟踪的目的是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对一些重要问题,需要进行中期和最终的复核和验证。

4.3.5 审计报告的后续使用与监督

审计报告的结果和整改过程应被监管机构以及内部监督机构纳入监管和考核范畴,确保整改工作的实施。 持续监督和监管有助于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实施和问题的持续改进。

5 结语

绩效审计与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旨在提供对国有企业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准确评估。 通过绩效审计全面、多维度的评估,提高国有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为国有企业提供各类关键信息,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应对风险,促进国有企业制定改进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然而,绩效审计仅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部分,其成功还需要依赖于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意愿和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善。 更深入的研究应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政策导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合作、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制定等。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评估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评估依据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