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啸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7)
当前,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民营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资金管理、税务风险、经营业绩等方面。 为了有效管理和优化企业运营,民营企业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 在这种背景下,经营指标控制和数据在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经营指标控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督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而数据作为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通过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
经营指标控制是指企业通过设定和监控关键经营指标,及时了解和评估经营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实现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 经营指标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等,是企业实现管理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1]。 通过掌握经营指标的变化情况,企业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下,民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效的经营指标控制和数据分析对企业越来越重要,能够帮助其制订科学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
通过设立合理的经营指标,企业可以明确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设定销售额、利润率和市场份额等经营指标来衡量自己的业绩,并据此制订相应的销售和市场推广策略。 同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指标和战略,最终促进经营目标的达成。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企业需要将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对比,不断监控和评估自己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经营数据,企业可以快速发现销售下滑、成本上升或质量问题等经营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极高,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实现各环节的良好运转。
通过设立明确的经营指标,企业可以清晰划分员工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为员工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通过对经营指标的跟踪和监控,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员工在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其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关键指标和考核结果激励表现优秀的员工,从而在企业中形成积极的工作氛围,提高整体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2.1.1 经营指标控制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数据的来源可以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销售数据、生产数据等,也可以包括外部的市场数据、竞争对手数据等[2]。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企业可以了解自身运营的实际状况,从而制订合理的经营指标,并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
2.1.2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指标的控制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制订有效的控制措施。 同时,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机会和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绩效。
2.1.3 经营指标控制与数据相互联系、紧密交融
在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经营指标控制需要依托数据的应用来实现。 在制订全面预算时,需要基于过去的数据和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明确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 在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收集和分析各项数据,根据经营指标进行监督和控制。 同时,经营性数据还可以用于企业的业绩评估和绩效管理,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优化。
2.2.1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准确评估贷款对象的风险系数
如表1 所示,如果某一贷款人的信用等级越高,那么其风险系数便会越低,从而企业为其提供贷款的安全性便会越高。
表1 贷款对象风险系数参数表
2.2.2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和问题
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如表2 所示,通过对贷款期限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预估该笔贷款的风险系数,并及时采取措施对贷款进行催收、追偿、核销等。
表2 贷款期限风险系数参数表
2.2.3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决策
企业可以通过对成本、效益、资金使用情况等数据的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并制订更加科学的决策。例如,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找出成本较高的环节或产品,采取相应的降本增效措施;通过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确定优先投资的项目,实现资金的更加合理利用。
3.1.1 科学设置经营指标,明确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一,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特点,制订适合的经营指标。 经营指标应当具备可行性、可度量性、可比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民营企业在设立经营指标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避免指标过高或过低,保持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着重对关键性经营指标进行选择,例如销售额、利润、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 第二,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企业的内外环境、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领域。 并评估企业的资源状况和能力水平,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将所选择出来的关键经营指标与这些因素匹配,使之更具有操作性[3]。 在确定经营目标和战略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避免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和高额利润,并考虑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制订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1.2 健全监控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风险与问题
第一,明确监控和评估的目标。 企业需要明确预算管理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指标来衡量实际绩效和预算绩效之间的差距。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销售额、利润率、资产回报率等,通过设定明确的指标,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和面临的风险。 第二,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 结合实际运行状况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地获得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构建信息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综合筛选、收集各部门、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信息与预算数据进行比对,再综合放在企业运营场景中去考量,从而及时调整市场策略,防范市场风险。 第三,建立沟通和报告机制。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有效的沟通和报告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应当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传递信息和交流意见。 例如,在每个部门安排一位“信息传递员”,每天定期对部门信息进行传递和共享,预算人员则根据这些信息制作预算和经营绩效的报告,向管理层和决策者提供有关经营状态和问题的详细信息,帮助管理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第四,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例如,通过制订风险管理计划来识别并应对可能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供应链风险等。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防范内部舞弊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3.1.3 优化团队协作和沟通模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应用经营指标控制,还离不开各部门的有机配合。 只有优化团队协作与沟通模式,实现各部门的深度交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够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经营指标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 定期组织团队会议,让团队成员分享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决策中来;建立正面互信的沟通方式,鼓励坦诚和真诚地沟通,解决问题和化解冲突;二是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设立激励机制,例如给予绩效奖励和晋升机会,让员工有动力和目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例如培训和学习机会,让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鼓励员工提出创意和想法,给予他们表达和实现的机会。
3.2.1 实施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第一,确定预算编制的目标和范围。 企业应该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和范围,准确把握预算编制的方向和重点,从而对经营性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利用。第二,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要充分对各类经营数据进行细化整理,包括市场信息、竞争对手情况、企业内部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合理设定、调整预算,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第三,制订预算计划和方案。 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目标确定各项预算指标,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等,并确定预算实施的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部门和人员能够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工作。 第四,执行和监控预算计划。 在预算编制完成后,需要将预算计划转化为具体行动,确保各项预算指标得以落实。 并建立起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第五,进行预算的评估和反馈。 预算执行完成后,需要对预算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了解预算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反馈,通过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期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3.2.2 制订企业发展战略决策
第一,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通过收集和分析经营性数据支持决策制订过程,并结合各项数据了解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帮助企业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和竞争战略。 第二,评估自身资源情况和能力。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等,企业应该评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以确定能否支持所制订的战略目标。 同时,也需要评估可能的风险和挑战,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第三,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行业和市场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业需要关注行业动态和趋势,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化。 具体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识别未来的机会和风险,从而制订相应的战略决策[4]。 第四,考虑组织结构和团队的协作能力。 企业应该优化团队协作和沟通模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
3.2.3 实施业绩评估和绩效管理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战略目标确定合适的评估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具体指标,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第二,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实时监控并记录业务数据。 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业绩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找到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三,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并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和约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业绩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根据绩效评估结果给予员工相应的奖惩,以推动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绩效。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经营指标控制与数据的关系密切。 只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准确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运行情况,实现对经营指标的精确控制。 同时,经营指标控制也是数据应用的重要体现,通过建立合理的经营指标体系和监控评估体系,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性。 因此,在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应当重视经营指标控制和数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