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脏康复需求的个体化心脏康复管理对心衰患者的作用效果

2024-02-21 08:06李星臧舒婷常玉霞孙文卓姜鹏丽姚竹音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个体化心衰康复训练

李星,臧舒婷,常玉霞,孙文卓,姜鹏丽,姚竹音

(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3)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类疾病造成心脏功能下降,致使心脏功能不能满足人体基本代谢,主要临床症状为行动能力下降、呼吸能力下降、体液淤积等,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1]。医学上根据心衰发生的位置,将心衰分为左/右/全心心衰,左心心衰多表现为肺部淤血,右心心衰多表现为体循环淤积,两种心衰都会逐渐影响整体心脏功能,如若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可能会发展成为全心衰竭[2]。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衰效果并不理想,多为延缓病情发展,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效果有限[3]。过去,运动被视为心衰患者的禁忌,而随着医学发展,国外已有研究表明长期不运动或运动量减少会使患者心衰病情加速发展,同时适当运动还可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心功能[4]。虽然,我国早已在心力衰竭的治疗指南中,确认了心脏康复与运动需求的联系,但国内目前相关研究仍然较少[5]。心脏康复除了延缓病情发展,还应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依据不同心衰患者的病情发展,展开个体化护理。因此,本研究采取了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基于心脏康复需求的个体化心脏康复管理对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纳入2022年1—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心衰患者进行研究。(1)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心力衰竭诊断指南临床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6];②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7]为Ⅱ~Ⅲ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③使用肺功能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功能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10分患者[8];④患者年龄≤75岁。(2)排除标准:①依从性较差患者;②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③先天性心脏病患者;④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或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⑤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患者;⑥理解能力较差,不能较好理解本次研究涉及护理方案以及调查问卷患者。本研究经由医院医学委员会审核批准。将上述144例患者中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7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基于心脏康复需求的个体化心脏康复管理的74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中常规组男39例,女31例;NYHA分级为Ⅱ级42例,Ⅲ级28例;年龄52~75岁,平均(62.45±2.98)岁;合并其他疾病类型为高血压48例,糖尿病10例;心衰原因为冠心病3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1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其他7例。其中试验组男40例,女34例;NYHA分级为Ⅱ级44例,Ⅲ级30例;年龄51~75岁,平均(62.39±2.94)岁;合并其他疾病类型为高血压 51例,糖尿病11例;心衰原因为冠心病37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2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其他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行为教育,包含生活方式、饮食管理、情绪控制等,介绍基础心血管疾病知识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患者其他方面需求,同时保持病房通风,注意打扫病房,清洁患者肢体,让患者尽量卧床休息,病情较轻患者可适当下床走动,与患者沟通,疏导患者情绪,引导患者尽可能配合接受治疗,干预至患者出院。

试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基于心脏康复需求的个体化心脏康复管理。建立个体化心脏康复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心内科医师、康复医师、运动指导师组成。依据患者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综合评估患者心肺运动能力,基于患者偏好和用药等制定具体方案,具体方案包含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3个方面。(1)运动方式。其主要为有氧运动康复训练,具体运动为健走、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八段锦等,在有氧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依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增加适度抗阻训练以及肢体柔韧训练。(2)运动强度。依据患者自身耐受制定运动强度,为了避免影响到患者自身安全,尽可能让患者处于“较为轻松”和“稍微吃力”的范围内进行。(3)运动频率。所有患者每周至少保持3 d有效康复训练,尽量采取多时间段短时间运动方法,避免连续多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应保持最短有氧运动时间,每次最短为30 min,分3组完成,逐渐转换为分2组完成。运动前必须进行热身,适当拉伸肌肉并活动关节提高身体温度,可以避免运动中出现受伤并提高康复效果。针对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时间应该避免每日3—8点以及饭前、饭后等时间段,运动前后适当补充水分。同时合并高血压等疾病患者,需要在运动前后测量血压指标,运动康复训练时间为12~18周,患者出院后改为在家进行运动并跟踪随访。

1.3 观察指标

(1)自我管理行为:使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elf-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SCHFI)[9]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该量表由Regiel等制定,郭金玉等汉化,从自我护理坚持、管理、信心3个维度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分别有10、6、6个条目,分值分别为10~40、4~24、6~24分,该量表满分88分,分值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2)应对方式:使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10]评估患者应对方式,该量表由汪向东等翻译并修订,包含3个维度20个条目(面对维度8个条目,回避维度7个条目,屈服维度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4级评分法,分值范围1~4分,每个维度单独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越倾向于使用该种应对方式。(3)生活质量:使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11]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从体力因素8个条目、情绪因素5个条目、其他因素8个条目评估,分值范围分别为0~40、0~25、0~40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4)心理状态:使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评估患者心理状态。ST-AI[12]:ST-AI一共40个项目分为两部分,前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后20项为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包含正面情绪、负面情绪等,所有项目分值均为1~4分,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高;SCL-90[13]:该量表限时20 min,共90个题目,包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心理等方面,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1~5分,总分超过160分代表患者心理状态较差。(5)护理满意度:护理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回访调查,从环境、医护人员专业性、医护人员态度、护理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级,依据最终得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评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CHFI评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SCHFI评分均上升,且试验组患者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CHFI评分比较分)

2.2 MCMQ评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MCMQ面对维度评分均上升,且试验组患者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MCMQ评分比较分)

2.3 MLHFQ评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MLHFQ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MLHFQ评分比较分)

2.4 ST-AI、SCL-90评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ST-AI、SCL-90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ST-AI、SCL-90评分比较分)

2.5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89%)高于常规组(80.00%)(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心衰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正常生活工作无法进行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运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引起[14]。对于治疗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能力的患者来说,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极其重要。心衰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尽可能卧床休息并减少不必要的生命活动以降低心脏负荷。但是有研究表明人体长期卧床并减少运动量虽然会降低消耗,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全身血流速度下降,易形成血栓,骨骼肌功能下降,运动能力下降等,致使病情加重[15]。随着医学发展,大量国外研究表明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核心是运动康复训练,心衰患者虽然受限于运动耐力严重下降,但是仍旧有着较高的运动适应性[16-17]。同时心衰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确实客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临床基于病情稳定且有心脏康复需求的患者制定了相关运动康复护理方法[18]。本文在此基础上旨在提升心衰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效果,开展了本次研究探讨基于心脏康复需求的个体化心脏康复管理对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常规护理联合基于心脏康复需求的个体化心脏康复管理的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和应对方式水平较常规组患者提升。推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长期坚持运动康复训练,极大程度纠正了患者生活习惯,并让患者在逐渐康复中获得满足感,加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在长期的运动康复训练中,患者基本掌握了疾病相关各方面知识,能更准确判断自身疾病发展,提高应对方式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与刘建霞等[19]研究结果一致。另一方面,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与心理状态水平较常规组患者提升,推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基于患者个体化情况制定的心脏康复运动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心脏功能,缓解了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差等症状,让患者恢复基本生活、工作能力,从而提升了生活质量,同时良好的病情控制和身体机能恢复,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概率,这与Nichols等[20]研究结果一致。

4 结论

基于心脏康复需求的个体化心脏康复管理可以满足有心脏康复需求的心衰患者,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个体化心衰康复训练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