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逐瘀方联合中药穴位敷熨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的效果

2024-02-21 08:06:20朱亚歌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特发性脾虚健脾

朱亚歌

(新密市中医院 糖尿病肾病科,河南 郑州 452370)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但老年患者后期更易造成肾功能损害,出现腹腔积液,胸腔积液,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尿毒症导致不良结局[1]。目前,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为主,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且药物耐受性较差,对治疗效果有影响[2]。祖国医学将特发性膜性肾病归属于“水肿”或“尿浊”等病的范畴,且以肺脾肾亏虚为病本,其间气血水运化失调,可致体内瘀血浊毒蓄积,形成虚实夹杂的病理,故治疗关键在于调和阴阳、平衡内环境,即扶正祛邪[3]。中药穴位敷熨是在人体体表穴位敷熨,使敷熨的药物通过肌肤吸收,刺激经络从而达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作用[4]。但中药穴位敷熨存在疗程长、见效慢的问题。而健脾逐瘀方主要是由熟地黄、太子参等中药配方组成,其有健脾益肾、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改善患者肾脏疾病的症状[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健脾逐瘀方联合中药穴位敷熨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的临床效果,为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临床治疗提供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1)诊断标准:①中医辨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脾虚肾瘀证的标准,舌脉为舌白苔腻,脉沉细;次症为月经失调、精神萎靡、肢体麻木、肌肤甲错;主症为腰脊酸痛、全身浮肿、疲倦乏力、全身浮肿、泄泻;②西医符合《肾脏病学》[6]中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确诊。(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近1个月内未进行相关药物治疗;③认知正常。(3)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②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③肾脏病理穿刺为不典型性膜性肾病;④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4)剔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治疗、中途退出。

根据上述标准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共纳入的100例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39例,女11例;病程5~10个月,平均(7.56±1.05)个月,体重指数21.7~24.2 kg·m-2,平均(22.87±0.64) kg·m-2;年龄61~81岁,平均(69.22±5.27)岁。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病程4~11个月,平均(7.46±1.84)个月;体重指数21.4~24.9 kg·m-2,平均(23.15±0.87)kg·m-2;年龄62~80岁,平均(69.24±4.55)岁。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他克莫司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20084514)每次0.5 mg,餐前1 h或餐后2 h口服,每日2次;泼尼松片(天津信谊津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31020675)每次10 mg,口服,每日3次。以上方案均持续治疗3个月。

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中药穴位敷熨,取穴:双肾俞穴、京门穴;中药组方:独活、黄精、威灵仙、桑寄生、川芎各30 g,红景天、鸡血藤、香附、羌活、秦艽、徐长卿、赤芍各20 g,水煎取汁约200 mL,浸入纱布于煎汁中浸泡,取出纱布放凉至55 ℃为宜,敷熨取穴区域,以患者可承受温度为准,待药包凉后换另一个,交替使用,每次30 min,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 3~4 d,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逐瘀方治疗,组方生黄芪、薏苡仁各30 g,太子参、山药、桑寄生、丹参、黄毛耳草、爵床、车前子各20 g,白术10 g,熟地黄、鬼箭羽、益母草各15 g,白僵蚕12 g。随症加减:水肿严重者加泽泻10 g、猪苓15 g。加800 mL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服用2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制定疗效标准,未愈为水肿及其他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变化;好转为水肿及其他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治愈为水肿全部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

1.3.2肾功能指标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1离心处理10 min,取血清。使用生化分析仪(上海始恒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型号PUZS-300X)检测评估两组患者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采用邻苯三酚红比色法检测评估24 h尿蛋白水平。

1.3.3血液流变学水平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血液流变检测仪(武汉康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L-5000)测定两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

1.3.4不良反应

统计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肾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清尿素氮、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2.3 血液流变学水平

治疗前,两组D-二聚体、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D-二聚体、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风邪、浊毒为标,虚实夹杂是导致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9]。因此,采取有效方案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健脾逐瘀方联合中药穴位敷熨治疗可改善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患者病情。分析原因,中药穴位敷熨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外治法,可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特定穴位,发挥作用;也可通过药物渗透皮肤在局部发挥药效,两种作用相互协调、迭加,因此临床应用效果较好[10]。健脾逐瘀方中以熟地黄为君药,培补真阴;薏苡仁、白术、山药、太子参、黄芪补脾益气,燥湿健脾,共为臣药[11];白僵蚕、益母草、鬼箭羽、丹参疏散风热,活血祛瘀,共为佐药;加用爵床、车前子、黄毛耳草、桑寄生利尿通淋,清热祛痰[12]。全方具有祛湿消肿、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因此,健脾逐瘀方联合中药穴位敷熨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有研究表明,蛋白尿水平升高可加重肾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所以肾功能水平是评估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且该病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血液瘀堵,使血液流变学水平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24 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浆黏度水平高于观察组,说明采用健脾逐瘀方联合中药穴位敷熨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患者可改善肾功能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原因,中药穴位敷熨选择京门穴和双肾俞穴,其中肾俞穴是肾气传输,输注之所,主治肾疾要穴,有益肾固精、清热利湿之功效;京门穴是肾之募穴,具有温阳补肾,益气壮阳,健脾通淋的功效[13]。健脾逐瘀方中丹参、益母草、鬼箭羽可活血化瘀,促进炎症的吸收,通过抗凝血改善局部组织血液供给及软化纤维等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减轻肾小球的纤维化[14]。黄毛耳草、爵床、车前子、白僵蚕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舒筋、消肿利尿的功效,可加快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与再生[15]。诸药合用,可达到减轻病变,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肾小管功能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此外,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健脾逐瘀方联合中药穴位敷熨治疗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4 结论

健脾逐瘀方联合中药穴位敷熨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虚肾瘀证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肾功能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猜你喜欢
特发性脾虚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32
老年健脾操(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34
老年健脾操(四)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3:38
老年健脾操(三)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26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