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霞 李凌芳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旅游经济;引力模型;全域旅游;广西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26X(2024)01-0091-09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游客体验从单一的景区旅游逐渐向“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域化方向转变。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典型,把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强调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动区域旅游业从封闭式的传统单一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开放式的全域多元化旅游创新发展模式转变,为我国旅游业的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2021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力争到2025年,三分之一以上县(市、区)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然而从全域旅游发展视角发现,受各地市要素投入、资源配置、旅游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全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加強广西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分析,是优化广西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推进广西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必然要求。
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形成于旅游经济之间的空间关联作用,经济活动的经济技术特点和区位差异是区域内空间结构的决定因素[1],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旅游地发展、旅游规划与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2],呈现出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趋势。在理论研究方面,包括基于点-轴结构理论[3]、核心-边缘理论和空间一体化理论[4]等传统学科理论分析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以及Gunn(1988)的目的地地带理论[5]、Dredge(1999)的目的地空间结构模式[6]、Johnston等(2015)的空间演化模式[7]为理论基础的研究。实证研究多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网络、旅游设施、旅游功能、旅游地域等旅游空间结构入手[8]。20世纪90年代,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旅游研究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9],研究主要聚焦于旅游者行为[10]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空间结构[11]。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开展,社会网络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旅游领域理论模型构建、经济网络结构及时空演变等[12]。李华等(2021)运用旅游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长江中游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系及网络特征[13]。王松茂等(2020)基于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深入探析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时空演变特征,为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量化依据[14]。区域内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直接影响着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优化可以推动全域旅游体系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西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引力模型量化广西各地级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关联,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广西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网络结构优化和全域旅游联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社会计量学家通过数学的图论发展起来的社会学领域计量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对节点(社会行动者,可以是个体、群体、组织和国家等)及其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和属性进行分析,其分析角度有网络密度分析、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等。本文以广西下辖14个地级市作为节点,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关联为网络关系,运用Ucinet6软件构建网络模型并通过ArcGIS10.8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研究区域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下辖14个地级市,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民族文化、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1978年以前,广西只有桂林对外开放,旅游接待多为政府接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广西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15]。广西拥有梯田、溶洞、温泉、峡谷、瀑布、发育类型多样的喀斯特地貌等自然景观,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以及以八桂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民族文化。据《世界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2022年《广西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21年,广西拥有1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8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2A及以上旅游景区661个,其中5A级8个、4A级307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27”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广西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全域旅游进一步发展。据2023年《广西统计年鉴》统计,2022年广西2A及以上旅游景区增至685个,其中5A级9个,4A级335个。
(三)数据来源
全域旅游的概念在2016年正式提出,2017年上升为国家战略,最新可得数据截至2021年,因此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17-2021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14个地级市作为点要素,测算经济关联所需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消费等样本数据来源于2018-2022年《广西统计年鉴》。地理距离数据来源于高德地图,取两市人民政府间最短公路距离。
三、广西旅游经济关联分析
(一)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形成于各节点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这种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经济、社会和政治性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其强度可以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进行测度,为后续社会网络分析提供基础数据。由于引力模型是在牛顿万有引力公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空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物体各自的质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为了更好地解释和预期不同情境下研究对象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方式,经济学家在万有引力公式及其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引力模型。
本文侧重于研究旅游地之间的经济作用,经济引力论认为区域间的经济关联作用和万有引力定律类似,但有其自身经济意义和独特属性,即要考虑区域自身的意义和特点[16]。因此,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17~19],根据研究需要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引入指标旅游总人数P和旅游总收入V,构建修正引力模型,具体表达式如下:
(二)广西旅游经济关联值测度
根据修正引力模型中的式(1)~(2)可以计算出各地级市的经济关联强度和经济关联总量(见表1)。通过表1可知,广西2017-2021年的旅游经济关联总量逐年增加,2020年有所下降,2021年度快速回升,2019年比2017年增长了3.08倍,2021年同比增长2.52倍,表明广西各地级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关联强度不断增强,推动着旅游经济关联强度和旅游经济关联总量的快速增长。
2017-2019年,南宁、柳州和桂林的旅游经济关联总量位居前三,2020年和2021年,钦州和防城港先后超越桂林位居第三、四位,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和玉林一直在前7位波动。此外,2017年贺州旅游经济关联总量最低,2018-2021年百色旅游經济关联总量最低,落后于其他地区。2017-2021年变异系数分别为0.79、0.74、0.73、0.69和0.64,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广西各地级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2017-2021年,旅游经济关联总量增速最快的是贺州,增加了3.54倍,其次是钦州和河池,分别增加了3.15和3.06倍,增速最慢的是南宁,增长倍速为2.04倍,其次为柳州和桂林,分别是2.39和2.40倍。2021年,贺州旅游总消费比2017年增加1.81倍,仅次于钦州和防城港。
随着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贺州凭借连接中南西南、面向东部的优越区位优势,成为对接大湾区发展的前沿地带和大湾区产业外溢发展的战略腹地,是广西全力东融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三)广西旅游经济关联可视化分析
将修正引力模型得到的旅游经济关联强度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运用ArcGIS10.8对广西各地级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关联强度进行可视化,得到广西旅游经济网络关联图(见图1)。
整体而言,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经济关联强度高的区域集中于以南宁为中心的广西中南部和以柳州为中心的广西中北部地区,广西东西两侧的旅游经济关联强度普遍偏低。与其他区域相比,南宁与其他地级市的经济关联强度始终较为紧密,是广西旅游经济发展的首要力量。关联较为密集的区域还有柳州、桂林、钦州、防城港和北海等地,随后呈现向来宾、贵港、玉林等广西东南部城市发展的趋势,百色、梧州、贺州、河池等地旅游经济关联则较为薄弱。2017-2019年,广西各地级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关联程度不断上升,从原来的南宁、柳州双核心点状分布逐渐发展为“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和“桂林-柳州-来宾”的多轴网络结构。2019-2021年地级市间的旅游经济关联程度有所下降,但旅游经济关联网络结构较为完整。
四、广西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一)整体网络:网络结构松散,完备性缓慢上升
网络密度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关联程度,网络密度越大,说明各节点之间关联越强,整体网络对节点的影响也越大。对旅游经济关联强度矩阵进行二值化处理,将旅游经济网络矩阵均值作为阈值,经济关联强度大于均值取值为1,经济关联强度小于均值则取值为0,构建关系矩阵后进行核心-边缘分析和网络密度测算,得到广西旅游经济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和整体网络及核心-边缘密度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D = 2L/n(n -1) (4)
式(4)中,D表示网络密度,L表示网络中实际连接边数,n表示网络节点数。从表2中可知,广西旅游经济整体网络密度从2017年的0.2527增长到2019年的0.2637,到2021年保持不变,反映广西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强度以一个缓慢的速度上升,且呈现出停滞现象。2017-2021年整体网络密度虽然有所上升,但密度值总体偏低,说明广西各地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不紧密,网络结构松散,各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合作有较大发展和提升空间。此外,核心-边缘区间的网络密度值也能反映整体网络密度的变化。2017-2019年,核心区内部和核心与边缘间网络密度不变,边缘与核心区间的网络密度下降,边缘区内部网络密度上升。2019-2021年核心-边缘密度值不变。总体而言,广西旅游经济网络核心区保持不变,边缘区呈扩大态势,但增速缓慢。2017-2021年,处于核心区域的节点一直是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市,核心区没有充分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向周边地市发挥辐射作用,而其他11个地市一直处于边缘区,受区位交通、经济基础和旅游资源等因素影响,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次级组织:凝聚现象形成,子群间关联较弱
凝聚子群是指在社会网络分析中,网络内部某些节点之间关联较强,从而形成的一个次级团体。以节点间的旅游经济关联强度作为依据,计算出广西旅游经济关系网络中联系较为紧密和稳定的团体(如图2)。结果显示二级网络划分出“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子群1)、“贵港-百色-崇左”(子群2)、“贺州-玉林-来宾-柳州-河池”(子群3)和“桂林-梧州”(子群4)4个凝聚子群,结合广西行政区划,结果与区域地理分布位置基本一致。其中,子群1与北部湾城市群高度吻合,子群2与珠江-西江经济带成员城市吻合。2023年4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为向海经济核心区,联动贵港、玉林、崇左3市拓展区和柳州、桂林、梧州、百色、贺州、河池、来宾7市辐射区积极推进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建设,构建陆海协同一体发展新格局。由此可知,广西旅游经济网络凝聚子群分析结果与该划分结果基本一致。
进一步由表3可知,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密度差距较大,跨度从0到1不等。凝聚子群密度是反映网络中小团体现象是否严重的衡量指标,取值范围为[-1,1],取值越接近1,说明小团体程度越严重,反之程度越轻。从子群内部来看,子群1内部密度为1,表明子群1内的南宁、北海、防城港和钦州等城市间关联紧密,构成了一个平稳的次级网络。子群2和子群4内部和子群间密度为0,说明子群内城市间的关系趋于随机分布。从子群之间来看,除子群4与子群3之间凝聚子群密度较大,为0.7,其他子群密度均偏低,说明网络中各子群间相互关联程度较低。
(三)个体节点:中心度差异较大,两极化特征明显
通过UCINET6软件计算得到2017、2019和2021年广西旅游经济网络中心度,结果如表4所示。点度中心度用于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数值越大,则节点在网络中越重要。2017-2021年各区域点度中心度波动幅度不大,南宁、柳州和桂林等城市点入度和点出度高于其他城市,在广西旅游经济发展中占核心地位,这些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良好、区位交通发达,对广西旅游经济网络中其他节点有较强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各区域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变化较小,和前文中的核心-边缘分析结果一致。此外,玉林点入度仅次于南宁,居于第二。点出度和点入度分别表示从该节点指向其他节点和从其他节点指向该节点的关联条数。玉林位于广西东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湾”的重要通道和关键节点城市,因此在旅游经济网络中能快速与其他节点产生关联。
接近中心度反映节点不受网络中其他节点控制的能力。中介中心度则表明节点对网络中其他节点的控制程度,数值越大,表明越多节点需要通过该节点来产生关联。从接近中心度看,广西各地市的点出度在2017-2019年有大幅提升,点入度也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城市之间旅游资源要素流动速度加快,旅游经济合作加深。2019-2021年接近中心度呈停滞状态,究其原因,2020年旅游人次和消费大幅下降,2021年游客出游意愿逐步恢复,旅游经济有所回升。从中介中心度来看,2017-2021年中介中心度在不断提升,但各节点之间差异较大,两极化特征明显。南宁和桂林的中介中心度远高于其他城市,说明这两个城市对其他城市产生较强的控制作用,其他城市需要通过这两个城市在网络中进行关联,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削弱这些城市的依赖性,提升其在整体网络中的独立性,实现区域联合均衡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2017-2021年广西旅游经济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2017-2021年广西旅游经济关联强度和旅游经济关联总量逐年上升,各地级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关联强度不断增强。变异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广西旅游经济差异不断缩小。旅游经济网络从原来的南宁、柳州双核心点状分布逐渐发展为“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和“桂林-柳州-来宾”的多轴网络结构。(2)从整体网络看,广西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强度以一个缓慢的速度上升,网络核心区不变,边缘区呈扩大态势,增速缓慢。整体网络密度虽然有所上升,但密度值总体偏低,各城市间旅游經济联系不紧密,网络结构松散,旅游经济合作有较大发展和提升空间。(3)从局部集群看,广西旅游经济网络形成了“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百色-崇左”“贺州-玉林-来宾-柳州-河池”和“桂林-梧州”4个凝聚子群。在子群内部,子群1内部城市间构成了一个平稳的次级网络,其他子群内城市间的关系趋于随机分布。子群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较低。(4)从个体节点看,各区域点度中心度波动幅度不大,南宁、柳州和桂林等城市在广西旅游经济发展中占核心地位。2017-2019年接近中心度呈现上升趋势,2019-2021年接近中心度呈停滞状态。中介中心度逐年提升,但各节点之间中介中心度差异较大,两极化特征明显。
(二)对策建议
1. 统筹旅游发展布局,发挥点轴带动作用
统筹旅游发展布局,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推动广西旅游产业全域联合发展。南宁、柳州等城市旅游经济关联强,拥有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应继续加强南宁、柳州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核心作用,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旅游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强化集聚和辐射作用。以核心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和“桂林-柳州-来宾”轴线的经济关联作用,以点带面,将核心节点城市和周边城市紧密联系,改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2. 强化组团经济联系,促进合作协同发展
依托社会网络分析结果,加强凝聚子群内部经济联系。挖掘凝聚子群城市间的共性和特性,打破城市行政区划边界,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多元化旅游组团,最大限度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协同发展。同时发挥不同组团在区域旅游经济网络中的作用,提升组团间的经济联系,积极推进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建设,加强子群1(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与北部湾城市群、子群2(贵港-百色-崇左)与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联系。
3. 推动边缘城市建设,优化全域旅游体系
广西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水平不均衡,核心区域城市与边缘区域城市间关联性不强。边缘旅游城市要加强与南宁、柳州和桂林等核心旅游城市的合作互动,开发多种旅游合作渠道,建立长效宏观合作机制,加快旅游资源要素流通。同时,建立完善的全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依托智慧旅游建设,实现旅游数据共享,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优化全域旅游体系,打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限制,实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
(责任编辑: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