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佩雯 谷佳奕 柯研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我国乡村发展日益向上。在关注物质层面对乡村发展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灌溉。基于此背景,云南纳西族白沙壁画的保护迎来了新的机遇。丽江白沙壁画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它不仅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是我国少数民族壁画的精品之作。文章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了白沙壁画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当下白沙壁画保护的现状与问题。根据现状及问题的总结,结合当下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及数字化时代的优势,提出了以数字化保护白沙壁画的方式,使其焕发新时代的活力。同时为保护白沙壁画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对进一步推动白沙壁画的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遗产;乡村振兴;白沙壁画;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4-018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4.0046
1 引言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其中,文化认同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在当今社会数字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那些深藏在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而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历史文化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实现文化振兴从而实现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而数字化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手段,其每一步发展都会反映在文化遗产当中,对传统文化具有深刻意义。因此文章以“白沙壁画”为例,探究其数字化发展路径,希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传统壁画文化的活力,让人们了解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好地认同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从而助力中国的乡村振兴。
2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不可忽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历史时期。王廷性教授强调:“我们已经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是乡村文明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体系的构建问题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来思考、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信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激发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黄佩雯、谷佳奕、柯研以云南省丽江市白沙村丽江坝最初聚居地的各庙宇殿堂、官邸楼阁的壁画为例,研究其在保护过程及激发乡土文化活力中面临的问题。白沙壁画是几百年来许多明清画家群体共同创造的,也是纳西、藏、白、汉等不同民族绘画风格相融合的一种艺术结晶。白沙壁画对于各宗教文化、艺术流派的兼容并蓄,别具一格,用笔谨严颜色华丽。从明代开始,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成为我国古代美术史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画派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相对于其他文物来说更加脆弱,丽江白沙壁画保护必须遵循相关的原理与理念。壁画类文化遗产涉及“多部类学科”,如美术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目前也存在多种病害,造成其损害的因素不同,意味着在修复过程中的需求具有复杂性与多元性。
近年来,我国文物工作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了传统村落、特色村镇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力度,文物保护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学术界对白沙壁画的研究也有多项成果。1957—1958年间,山月、周霖、李伟卿等画家对白沙壁画作品进行临摹描绘。1962年云南省博物馆组织专家团队对丽江壁画进行研究调查。2011年5月,省文物局批复同意成立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壁画博物馆。1998年至今陆续出版了《云南丽江白沙壁画及制作技术》《丽江壁画——回顾与思考以白沙壁画维修性保护为例》《论白沙壁画艺术价值》等成果,其现实经济价值高,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审美研究价值,保护意义具有必要性。
面對如此珍贵的古代壁画,如何将壁画类文化遗产永久保存,在20世纪始终是一个难题。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护理念的更新和先进科学技术在壁画保护中的应用,我国的壁画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计算机、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三维重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保护作用日益凸显。数字化保护可以完整、准确、真实地永久保存文物信息,形成文物的数字档案;数字化保护形成海量数字化成果,经过深度挖掘和加工,可以为文物的保护、研究以及展示弘扬等提供有力支撑;文物的数字化授权和转化也可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新时代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物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已然成为一个学科的研究方向。
新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历史时期,文章以丽江白沙壁画为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建设方略。
3 激活传统文化遗产魅力、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制定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的是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格局中,以文化产业重点领域为重点,从企业、人才、项目、土地等多方面制定政策举措,带动文化产业机构及工作者到农村开展对接帮扶,投资创业,发挥文化产业的多重功能价值与综合带动作用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有助于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促进乡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高效,生活宽裕。所以,要为乡村振兴赋能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中积淀着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是文化产业中闪耀的明星。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必须激活文化产业中的文化魅力,使其焕发出盎然的生机,从而实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全力发展。
著名的“丽江壁画”是纳西族社会在明代大开放条件下形成的,自明初至清初相继持续300余年。这些作品反映出纳西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及审美情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当地老百姓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壁画在自然侵蚀和人为不合理修缮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丽江市积极响应《意见》的提出,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以丽江古城、东巴古籍文献、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三项世界遗产的保护为引领,在文物合理保护利用、消防安全以及博物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丽江政府陆续出台了《丽江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意见》《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丽江市关于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的实施意见》等,对丽江“白沙壁画”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多年努力,丽江市初步形成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旅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局面,文物等文化遗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可见,丽江市对于“白沙壁画”的保护有着较为成熟的举措,并且成果斐然。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单一的保护工作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我们也应该以积极合理的现代化手段实现对其的创造性发展,使其顺应时代背景,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活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应该深入挖掘隐含在时代背景下的时代内涵,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激发“白沙壁画”的文化魅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变化的速度,以更新的姿态融入当今发展历程,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4 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
4.1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乡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开启了乡村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也赋予了农村新的活力与使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发展积极向好,展现出了新时代的勃勃生机。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也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实现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8%,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年末,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占全球60%以上。”数字经济正在与各行业快速融合,包括以数字化手段使文化遗产得到活态传承,以此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农村将基本建成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农业农村云平台,农业数字经济含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农业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70%。”此规划表明了数字化将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必然趋势。随着数字化在农村的不断普及,数字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思路。
4.2 以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创新性地保护文化遗产。在增强文物魅力与价值等方面,数字技术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指出:“2018年文化核心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27522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8%。”可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强大动能。乡村振兴战略不应该仅从物质层面考量,文化产业也是不容忽视的。数字乡村的建设可以弥补农村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短板,为乡村经济提供技术、资本和人才的支持。
白沙壁画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佛教壁画中艺术研究价值较高的艺术宝库,融合了少数民族的绘画风格,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二百余幅作品现在仅存55幅于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和束河的大觉宫四座寺庙里,面临着日益消亡的危险,如无人看护、自然腐蚀严重、受气候影响极易霉变、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在当下数字化盛行的背景下,加上白沙壁画所面临的窘境,对于白沙壁画的数字化保护已经是当务之急。
传统非遗保护主要采用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的形式,这样的信息储存方式很容易产生弊端,比如信息丢失与记录不健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精度的技术设备使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完善的设施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式的多样化。而数字化保护是以科技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二维三维扫描、数字摄影、三维建模与图像处理等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形结构与纹理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储存和再现。对于像白沙壁画这种平面文物,研究人员先采用高精度的扫描仪或数字相机对文物进行采集,生成二维图像,然后应用相关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高精度的处理和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契机。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新手段可以使文化遗产得到活态化保护与传承,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
5 白沙壁画的数字化发展路径
5.1 数字采集技术
數字采集技术是指利用数码相机、照相机、扫描仪等采集设备实现对被摄物的数字化记录。采集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拍摄白沙壁画时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画面;第二种是利用照相机拍摄录像;第三种,也是最先进的,即三维激光扫描技术。3D激光扫描是目前测绘领域的一种新兴测量手段,改变了古代传统的建筑测绘方式,能够完整地获取古代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形态特征,快速准确地获取古代建筑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存档的3D点云模型,对古建筑保护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因为白沙壁画的画法会造成画面不平,所以壁画的高精度采集可通过3D技术实现。
5.2 数字处理技术
数字处理技术是指对数字采集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加工,更好地为之后的数字修复、存储和展示利用提供支撑。主要有数码影像处理技术,数码影音处理技术,3D点云处理技术。最重要的是图像的处理,其中还包括优化、增强、压缩等图像处理技术。
5.3 数字保存技术
数字保存是指将处理好的关于白沙壁画的数字信息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数字化存储。数字保存不仅可以在计算机硬盘中存储文字、图片、视频、三维模型等多种数字信息,还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空间,永久保存。
5.4 数字修复技术
数字修复是指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白沙壁画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加上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壁画损坏,修复工作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云南省政府曾组织过多次对于白沙壁画的修复工作,但由于时间长和技术不足,白沙壁画的修复面临着新的问题。如果利用数字修复技术,则可以在壁画的三维模型上确定出现损坏的位置,进行更为精确的修复。
5.5 数字展示技术
数字展示就是指信息展示的技术,在数字展示中运用最普遍的有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VR技术,通过视觉、听觉等模拟,使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体验事物。随着VR技术日趋成熟,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不受温湿度、光辐射、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等因素影响的特点让文物永久保存成为可能。增强现实技术,以VR技术为前提,体现出人机交互的特征,将虚拟环境与实际场景重叠,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VR与AR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不仅可以让我们穿越历史,真切地感受文物的魅力,还可以让文化遗产的保护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6 结语
总之,“数字化”让民族文化遗产焕发盎然生机,乡村民族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能够有力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等发展。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世界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加快了演变的步伐,我国的发展已经步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共存的阶段、不确定性和难预计因素增加期。在此背景下,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运而生。在数字时代下,数字技术影响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为此,应进一步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塑形与塑魂的结合”。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首要任务之一。我们正在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飞跃、虚拟和现实的交融,在继承和保护优秀乡土文化中,还要重视历史资料和本地的民族文化特点,提升居民素质,介绍高科技人才,在数字化手段的推动下,焕发文化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等.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EB/OL].(2022-03-2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07/content_5683910.htm.
[3]王廷信,李制.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体系建构[J].民族艺术,2018(5):6.
[4]白沙壁画官方网站.白沙壁画[EB/OL].(2013-04-30).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6%B2%99%E5%A3%81%E7%94%BB/592165?fr=ge_ala.
[5]狄江海.古代壁画的保护与修复(7月)[EB/OL].(2022-07-28).http://ynkgs.com/view/ynkgPC/1/27/view/1700.html.
[6]彭晓.云南少数民族壁画[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8.
[7]人民网.「理响中国」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EB/OL].(2022-08-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846487012637271&wfr=spider&for=pc.
[8]潇湘晨.文化传承的数字化担当[EB/OL].(2022-06-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969989624880466&wfr=spider&for=pc.
[9]文化和旅游部網站.《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政策解读[EB/OL].(2022-04-08).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4/08/content_5684002.htm?eqid=9772a66c00068021000000046458b797.
[10]中兴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EB/OL].(2021-03-10).https://m.gmw.cn/baijia/2021-03/10/34674890.html.
[11]李信煜,宋欣.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与保护——以湖南汝城县香火龙为例[J].文化产业,2022(19):139-141.
[12]李丹.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初探——以赫哲族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23)(2): 80-83.
[13]陈涛.基于VR技术下的白沙壁画数字“活化”思考[J].艺术研究,2020,89(2):103-105.
[14]梁雨婷.白沙壁画的数字化保护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9.
[15]李翔,宗祖盼.数字文化产业:一种乡村经济振兴的产业模式与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2):74-81.
[16]藏地阳光.白沙壁画[EB/OL].(2015-12-22).https://www.zangdiyg.com/article/detail/id/6774.html.
[作者简介]黄佩雯(2002—),女,汉族,云南昆明人,昭通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师范类);谷佳奕(2004—),女,汉族,山东德州人,德州学院,研究方向:化学;柯研(2003—),女,汉族,福建永泰人,福州大学,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