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帮我照看这只猴子吗

2024-02-21 01:48刘润
读者 2024年4期
关键词:逃避责任李雷猴子

刘润

开完上一个会,你拿着笔记本电脑和咖啡,正在快速走回座位。这时,你的下属李雷突然跳出来拦住你:“老板,占用你一分钟,有件事儿是这样的……你觉得怎么处理好呢?”

你怎么回答?A.我现在很忙,我想想再告诉你;B.你应该这么做这么做。你选A,还是选B?

从管理,尤其是时间管理的角度看,A和B都不是正确的答案。为什么?因为你把本应由下属照料的猴子,抱到了自己身上。

这就是著名的“猴子理论”。

猴子理论,是由威廉·安肯三世提出的一个有趣的理论。他在《别让猴子跳回背上》一书中,把责任或者“下一个动作”,比喻成猴子。

一件事,本来是下属的责任,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逃避责任”的天性,他们遇到困难时,在家依赖父母,在公司依赖老板。“你觉得怎么处理好”这样的问题,其实就是把属于他的责任——那只猴子,抱过来给你,说:“老板,你能帮我照看这只猴子吗?”

你如果回答“我现在很忙,我想想再告诉你”,就相当于说:“好吧,猴子先给我,你去玩儿吧。”你的下属,瞬间就兴高采烈地不见了。过了几天,他会出现在你办公室的门口,探进头来问:“老板,那件事你想得怎么样了?”

你如果回答“你应该这么做这么做”,就相当于说:“照我说的做,给猴子吃点这个药,打点那个针。”你的下属,瞬间又兴高采烈地不见了。过了几天,他又会出现在你办公室的门口,探进头来问:“老板,那只猴子死了。你看接下来怎么办啊?”

你选A,是帮他承担决策的责任;你选B,是帮他承担决策可能失败后的责任。

假如你有10个下属,每个人每周都扔3只猴子到你身上,你都说“我现在很忙,我想想再告诉你”,就意味着你一周收养了30只猴子。它们会爬满你全身,让你焦头烂额,完全没有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李雷问:“你觉得怎么处理好呢?”这时候,你可以回答:“你觉得呢?”

他说:“老板,我想不出来才找你的啊。”你说:“这样,你可以找几个人头脑风暴一下,一起再想想。我今天下午5:30有点时间。到时候,你拿出几个方案,我们俩讨论一下。”

下午5:30,他带着5个方案来了。他讲完后问:“你觉得哪个方案好呢?”这时候,你要怎么回答?你要说:“你觉得呢?”

他说:“A不错。”你可以说:“A是不错,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这种情况?”

他说:“有道理。那我觉得,D更好。”你可以说:“D也很好,可是如果竞争对手这样做,怎么应对?”

他说:“看来,还是C最好。”你说:“太棒了。就这么做。下周五你再来找我一次,我们看看效果如何。”

这时,猴子收回了已经搭在你肩上的那只手,回到了你下属身上。

这就是猴子理论。

组织中最基本的原则,是“责权利心法”,但很多人都有“逃避责任”的依赖心理,让老板帮他承担决策的责任和决策可能失败的责任。有些老板,很享受这种被依赖的感觉,却也让下属的猴子占据了自己所有的时间,焦头烂额,下属也没有成长。

猴子理论,就是让责任待在它主人的身上。不要让别人的猴子,爬满你的全身。

这是一套简单却很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不过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你要注意下面5个原则。

第一,你和你的下属必须明确猴子,也就是责任和下一个步骤的归属。

第二,每次和下属的讨论,都应控制在5~15分钟之内,还应控制每天讨论的次数。

第三,只在约定的时间讨论,不要耽误你自己的工作。

第四,和下属的讨论,一定要通过电话,或面谈,避免通过邮件。打电话、见面,是同步沟通,沟通完,猴子还在下属身上;发邮件是异步沟通,他等待你回复期间,猴子就在你身上。

第五,每次讨论完,要约定下次沟通的时间。否则可能会因为遇到困难,导致事情不了了之,猴子被下属抛弃,饿死在路上。

(柯诗喆摘自中信出版社《5分钟商学院》一书,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逃避责任李雷猴子
爱与自由
与你为邻
与你为邻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自我心灵的解脱
猴子出海
如何走出 心里的恐惧
永远的新猴子
你们这有陕西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