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破”于“立”:以矛盾思维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

2024-02-20 00:00:00曹若楠曹浩张雪王凤彬
清华管理评论 2024年12期
关键词:矛盾工业数字化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具有基础性、聚合性、融合性特征,是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工艺的深度融合应用,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中枢,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特征与矛盾视角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想推动一件事情的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其本质,并找到恰当的理论分析视角。从本质上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作为新工业体系“操作系统”的功能特征。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旧混杂之物,工业互联网平台深耕制造业工业场景,通过将传统制造业中隐匿在富有经验的工匠头脑中零散的行业经验和工艺知识进行模型化、软件化,实现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和重构,推动全新产业生态的建立。

多层次嵌套的松散耦合结构特征。工业互联网平台一般包括平台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其他寻求数字化转型的平台使用者和生态合作方等,它们都是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的主体企业。有些平台使用者会在平台技术底座支撑下开发子平台,使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多层次嵌套的特征,并因此产生自主性主体之间的非线性互动和复杂性行为。

面向异质性需求的服务特征。“千企千面”导致不同平台使用者所面临的问题、对平台的诉求各不相同,这种异质性常常与平台的通用性属性、有限资源相冲突,所以通用性与个性化混合的“1+N”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本架构。

以上三方面特征使得传统强调均衡、一致、紧密耦合的适配视角在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时略显逊色。相比之下,强调不均衡、松散耦合、辩证的矛盾视角,更契合于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分析。因此,研究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充分发掘矛盾管理智慧的当代价值。

中国古代“叩其两端而问”的双向分析方法,体现了由来已久的矛盾管理智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一切事物都是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中国矛盾管理学开创者李占祥也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的矛盾性。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由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分析法强调正确认识和应对矛盾,不能停留于静态、片面的分析,而要开展动态、系统、辩证的分析。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新旧融合的产物和内在复杂性程度较高的系统,不是内在平衡、和谐的,而是充满矛盾、对立和张力。正是在处理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和创造活力得以释放和激活,从而实现自我革新和演化。本文以矛盾思维来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破”与“立”,以便厘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规律,为更好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夯实认识论基础。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不破不立”

俗话说,“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要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一新事物的生机和活力,必须从“破”入手,打破既有的观念与规则。本文结合工业互联网应用六大模式,即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来逐个分析其突破点。

平台化设计:打破资源分散困境,实现共享共创

我国制造业体量庞大,但是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不同企业的制造能力和资源参差不齐且较为分散。有些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较高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但是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却因为认知不足、资金缺乏、能力薄弱等困境被排除在数字化转型大军之外,这制约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了让一个大企业帮中小企业“补课”的机会。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汇集和配置的枢纽,日益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量。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通过锻长板补短板,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分散在不同终端的人才和工具资源整合,构建跨行业、跨领域、跨组织的多人线上协同研发生态,生动展现了“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的强大合力作用。例如,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打造的国家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企业和行业壁垒,在数字空间构建起跨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指导物理空间中的企业实现业务协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链群化产业网络。

智能化生产:打破低效生产困境,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

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受制于“低端锁定”的困境,同时还面临生产效率低、故障率高、数据缺失等问题。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智能设备的引入和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通过对制造过程的实时数据收集、分析和建模,能够提前预测设备和零部件故障,从而大幅度降低非计划停工损失。此外,通过收集生产端数据还可以及时和上下游的业务进行对接,降低存货率并提升交付准时度。

智能化生产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制造、数据实时收集,还可以实现隐性工业知识的沉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挖工业机理,将传统分散在工匠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软件化,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制造效率。

网络化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困境,打通各类数据流

传统企业不仅面临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问题,还受合作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困扰。在企业内部,循序渐进的、局部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可能导致不同部门的软件应用来自不同的软件公司。不同软件应用“各自为战”,功能和流程上没有互相关联,数据也没有打通和共享,带来协作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合作的企业之间,此类情况更加严重。

工业互联网平台力图打破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孤岛,构建起通畅而高效的内循环和外循环。在内循环方面,打通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的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提升内部的沟通效率、协作效率、价值创造效率,减少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和扯皮的情况。在外循环方面,打通供应链和上下游的信息流,实现一定区域内、一定行业内,甚至是跨区域和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协作效率,促进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升级。

个性化定制:打破刚性生产困境,满足个性化需求

传统制造业囿于刚性生产困境,往往生产千篇一律的产品,虽然可以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生产大批量产品,但却损失了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存在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用户需求难以满足、企业应变能力差等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缺乏数字化手段而难以捕捉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是缺乏柔性生产和定制化生产的能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从多个方面赋能制造业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难以捕捉用户个性化需求、难以实现定制化生产、难以获得用户及时反馈等困难。生产前,有效获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数据;生产中,通过模型库共享、供应商协同、柔性生产线改造实现个性化定制,甚至让用户直接参与到价值共创过程中;生产后,及时获取用户反馈数据,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更新模型库。在平台和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制造业企业能够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驱动的柔性生产模式。

服务化延伸:打破产品主导逻辑困境,转向服务主导逻辑

传统的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价值活动止于产品卖出,存在价值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条件不支持或成本太高导致难以对售后环节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是被传统的产品主导逻辑所影响。用户需要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持续提供的服务。只有从产品主导逻辑转向服务主导逻辑,才可以牢牢抓住客户,延长价值链,提升价值增值和盈利能力。

有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企业可以对产品或设备进行追溯、在线监测、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等,从而为用户提供更长周期、更创新的服务。例如,孵化于中联重科的中科云谷,因为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查看用户购买设备的开工情况,所以创新性地推出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既帮助链上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也丰富了自身的业务范围,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活力和韧性。相比产品主导逻辑下的长周期创新,服务主导逻辑需要适配快速迭代的创新,即根据用户和数据的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数字化管理:打破盲目的经验主义困境,开展智能化决策分析

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主要依赖管理者的经验或局部数据进行管理。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实时的全流程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可以为智能化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就日常经营决策而言,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帮助管理者实时了解产供销数据,优化日常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决策,实现降本增效。当某一经营环节出现问题时,管理者可以依据更加精准和实时的数据快速而准确地定位问题的关键,抓住主要矛盾,从而实现敏捷响应。就战略全局决策而言,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让管理者了解企业运营的全貌,甚至整个市场和行业的全貌,从而提升管理者的前瞻性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尽早捕捉商机,提前做好布局未来的战略规划。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助于管理者推行管理变革。数据可以及时反映一项改革举措的效果和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管理者可以据此尽快调整管理变革的节奏、迭代管理变革的举措,从而降低试错成本,提升管理变革的成功率。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到数字化管理,还需要构建起知识管理体系,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挖掘,形成可复用的知识库,助力管理者从中产生洞见。

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矛盾

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环节。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由制造业、信息通信行业或软件行业的龙头企业构建,然后再通过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由破而立”的过程,面临着多对矛盾。

平台通用属性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平台的核心特征之一是通用性或标准化,这与平台用户“千企千面”的需求相矛盾。面对这一对矛盾,工业互联网平台摸索出松散耦合的模块化平台架构。平台核心企业在服务自身和天使用户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积累项目经验,然后通过去情景化的知识沉淀,将共性的知识封装为模块。每个模块内部是独立的,但是模块间有通用的连接标准,这样就可以通过“平台+定制化模块组合”的方式服务中小企业,实现知识的复用,也降低了成本。

用户多样化需求与平台自身有限资源的矛盾

通常而言,平台核心企业很难在多个行业都做到顶尖,也很难摸透每一个行业的工业知识和机理,这与平台上跨行业、跨领域的用户需求相矛盾。面对这一对矛盾,平台核心企业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连接各类生态合作伙伴,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有些平台使用者还构建了子平台,使整体平台呈现出多层次嵌套的系统结构。这种情况下,平台核心企业需要从传统的企业领导转变为平台领导,为整个平台绘制蓝图,确定核心价值主张,设计恰当的价值共创和价值分配机制,持续探索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平台治理模式。

对外赋能与向内沉淀的矛盾

在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还面临对外赋能和向内沉淀的矛盾。相较其他组织形式,平台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强大的底座。除了支持和赋能平台上各类主体之间的交易、价值共创活动,平台还需要将技术、知识、架构优化等能力等沉淀下来,不断丰富自身的底座基础,从而吸引更多平台参与者,提升平台价值创造效率和平台赋能能力。

技术方面,要不断完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能力,提升智能分析能力的同时做好数据产权的界定和保护。知识方面,要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底层的工业知识逻辑,不断优化算法模型,为跨行业、跨领域的知识复用奠定基础。架构优化方面,为了保障整个平台的良性循环、高效运营,需要不断优化组织架构设计和业务流程。最理想的状态是形成架构化能力,即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实现架构自我更新和迭代的动态能力。

以系统视角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发展

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和数字化管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这六大模式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需要在“点”“线”“面”“体”上全面发力。

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点”这一层面的作用表现。智能化生产重在提升制造环节的效率和数字化水平,个性化定制将用户拉入价值共创环节,通过柔性生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服务化延伸和网络化协同体现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线”这一层面的贯通和协同作用。服务化延伸将传统的产品主导逻辑转变为服务主导逻辑,延长了价值链,提升了价值增值。网络化协同促进企业内循环和上下游外循环的通畅运行,缓解数据孤岛困境。

数字化管理和平台化设计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面”上统筹和总揽作用的体现。数字化管理体现了管理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被激发出更多可能性,平台化设计让工业互联网平台最大限度释放资源整合潜能、促进价值共创、激活创新的价值。

整体而言,必须明晰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正确锚“点”,并且在服务化延伸和网络化协同两“线”上最大限度发挥贯通作用,通过数字化管理和平台化设计的全局部署,从“面”上推进“点”和“线”的效率提升。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系统工程,又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突破认知局限、思维惯性等层层阻力。因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推动、全盘规划和强力执行,需要通过施展领导力从“体”系变革角度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

以动态视角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因时制宜发展

新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常是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成果。首先,引入智能设备、建设智能车间和工厂,实现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然后,拉通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流程、数据以及上下游的数据,实现网络化协同。随后,寻找产业链上更多的商机,通过延长价值链实现服务化延伸。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根据业务需要,引入生态合作伙伴,不断完善平台架构。当然,在具体实践中,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不一定完全遵循这一线性流程,而是要根据业务需要和企业自身能力因时制宜。

龙头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天使用户的过程中,沉淀了一些方法论、知识和共性模块,这是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蓄能”的过程。随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始对平台使用者“赋能”,以强大的技术底座和灵活的模块组合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涵盖开发、部署与长期运维等。随着越来越多跨行业、跨领域平台使用者的加入,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渐引入生态合作方,通过“聚能”汇集百家所长,更好地为平台使用者提供多元化服务。作为平台,还需要持续沉淀数据和知识,完善技术和软硬件,从而持续“强能”,增强整个平台的吸引力。“蓄能—赋能—聚能—强能”循环,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内置的强有力的驱动机制,能够使其实现持续更新和演化。

以矛盾思维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长期稳健发展

以普遍联系的眼光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前文阐述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不同突破点,从破而后立角度看,需要在“点”“线”“面”“体”结合中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

“点”上抓企业,为大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面对大企业碎片化的工业场景和差异化个性化程度较高的需求,工业互联网平台多通过项目制,“一对一”开发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对中小企业,则更多通过订阅制模式提供轻量化应用,降低其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成本,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从数字化转型中受益。

“线”上通链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赋能行业领域加速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既可以帮助汽车等离散型制造业增强各生产要素的协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也可以帮助化工等流程型行业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决策。通过产业层面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助力数字产业地图建设和产业链监测,促进产业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面”上聚生态,赋能园区、基地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提供智慧园区、绿色园区解决方案,推动基地数字化改造,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促进节能减排。

“体”上建组织,重视管理者的资源协调者角色,强化上下协同的管理。一方面,发挥管理者作为黏合剂的作用,将各类资源、要素和合作方等有机连接,在资源“协奏”中提升价值创造效率;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底层数据的向上汇总是高层形成战略决策和远见的重要依据,传统“领导拍脑袋、下面来执行”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将被上下协同的管理所取代。

应该看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带动管理走向智能化的同时,也对公司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一个潜在假设是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假定管理者拥有比所有者更多的内部信息。然而,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管理者所有的举措和决策都可以反映在实时数据中,大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凭直觉和经验做决策的“拍脑袋”模式转向科学化、智能化的决策模式。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承担一部分监督功能,能够降低所有者的监督成本,使公司治理“减本增效”。

与此同时,在组织底层的支撑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亟需一批既懂工业知识又懂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性作用。为此,一方面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激励举措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产学研跨界合作,以各种方式强化人才资源基础和科研要素支撑,使上下协同管理建立在坚实的根基之上。

以对立统一的眼光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需要处理很多矛盾,如旧系统与新技术的矛盾、技术与人的矛盾、用户个性化需求与平台通用属性的矛盾等。管理者应该辨别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在处理矛盾的时候避免“非此即彼”的二元论立场,尽可能寻找平衡和兼容之道。管理者需要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重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持续发展。

例如,技术与人的矛盾是如今智能化时代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数字化技术使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的“类人”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对人的本质和主体地位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我们要承认并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在提升价值创造效率和管理效率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必须坚持价值创造和管理的核心仍然依赖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这一原则,谨防技术变成人的统治者和驾驭者。为此,数字化管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者应该审慎确定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底层逻辑,当这一逻辑偏离预定轨道时,应该及时调整和修正。

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任重道远,面临着投资金额多、投资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等问题。为此,需要引入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政府领投、机构跟投的方式,以此增强资本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信心,鼓励资本关注长期价值。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量的积累,还要促进服务质量的飞跃,不断提升整个平台的能力。此外,现在大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以项目制收入为主,从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盈利能力的角度出发,应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将项目经验沉淀为可复用的产品和软件,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可以探索更加多元的盈利模式。

总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是推进数实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新旧融合、多层次嵌套、用户需求异质性等特征,使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必须寓“破”于“立”。本文以“破”与“立”结合的辩证矛盾视角看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中蕴含的矛盾,强调以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眼光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长远稳健发展,力图为如火如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践提供有益借鉴与启迪。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重大问题研究”(21ZD136)的资助。

猜你喜欢
矛盾工业数字化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数学杂志(2022年4期)2022-09-27 02:42:48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工业人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1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