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4-02-20 04:56段登艾张志雄张勇辉张轶杰谷樟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儿童期链式弹性

段登艾,张志雄,王 维,张勇辉,张轶杰,谷樟林

1)云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 昆明 650224 2)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昆明 650011

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自我矛盾与统一的时期,容易出现情绪障碍。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为抑郁障碍及其所导致的不良后果[1],比较严重的不良后果之一是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NSSI指反复地、蓄意地、直接地伤害自己的皮肤、组织等行为,包括划伤、烧伤、咬伤、拉扯伤、烫伤、抓伤及针扎伤等,它不以死亡为直接目的,不被社会文化认可和接纳[2]。有研究[3]发现与无儿童期虐待的青少年相比,有相关经历者NSSI风险明显增高。不利的家庭经历特别是儿童期遭遇虐待的经历将会导致个体出现攻击行为,包括针对自我与针对他人的攻击[4-5]。

Luthar等[6]提出儿童期遭遇虐待或忽视的个体得以正向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自身应对不利环境或危机的保护性因素,比如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对逆境、创伤、压力等情境下良好的适应能力,即能调动自身优势资源,从困境中反弹的能力[7]。自我攻击行为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负性相关,心理弹性水平低的个体往往更容易表现出高频率的自我攻击行为[4]。研究[8]证实心理弹性可以负向预测抑郁情绪,可以调节不良童年经历个体抑郁的风险。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减缓对降低其NSSI行为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9]。

本研究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抑郁情绪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1月至9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220例,年龄12~18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10]中单相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因兴奋躁闹、违拗、精神发育迟滞,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本研究获该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伦理批准号:2022-03-09-018。

1.2 资料收集入院时由研究医生向研究对象充分说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均自愿加入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由研究组成员通过一对一访谈获得,自评量表由患者自主完成,他评量表由研究者完成。

1.3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11]该问卷为自评量表,是国内学者根据我国青少年的特点所编制的,共12题12分,评估患者过去1 a故意伤害自己的行为,该行为不以自杀为目的,但可能导致擦伤、疼痛或出血。以“是或否”来评分,若选择“是”得1分,若选择“否”得0分。评分越高,表示自伤行为越严重。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

1.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12]评分共24个题目,采用0~2级或0~4级评分,总分76分。该量表为他评量表,包括7个维度:焦虑/躯体化(共6题18分)、认知障碍(共6题22分)、迟缓(共4题14分)、绝望感(共3题12分)、体重(共1题2分)、日夜变化(共1题2分)、睡眠障碍(共3题6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重。总分<8分为无抑郁,8~19分为轻度抑郁,20~34分为中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

1.5 心理弹性量表(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3]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共25个题目,采用0~4分评分,满分为100分。含3个维度:坚韧性(共13题52分)、力量性(共8题32分)、乐观性(共4题16分)。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1.6 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14]该问卷为自评问卷,共28个题目,从“从无”到“总是”,采用1~5分5级评分法。该问卷含情感虐待(共5题)、情感忽视(共5题)、性虐待(共5题)、躯体虐待(共5题)、躯体忽视(共5题)5个维度,及效度评价条目(3个)。本研究界定值为:情感虐待≥13分,躯体虐待≥10分,性虐待≥8分,情感忽视≥15分,躯体忽视≥10分。评分越高,表示儿童期虐待越严重。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

1.7 统计学处理运用PROCESS 3.3宏程序中的模型6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先标准化处理变量,然后控制性别,再采用PROCESS 3.4中的模型6对心理弹性与抑郁情绪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进行检验,采用偏差矫正百分位Bootstrap法(重复抽取5 000次)检验以上各个路径。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共发放问卷220份,排除作答不完整7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13份,回收率96.82%,其中男99人(46.48%),女114人(53.52%),年龄(16.1±3.2)岁。

2.2 儿童期虐待、心理弹性、抑郁情绪与NSSI行为的关联儿童期虐待、心理弹性、抑郁情绪和NSSI行为得分分别为(63.15±15.29)、(50.85±17.35)、(32.13±6.95)和(5.82±3.49)分,儿童期虐待、心理弹性、抑郁情绪和NSSI行为得分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儿童期虐待、心理弹性、抑郁情绪和NSSI行为得分的相关关系 r(P)

2.3 链式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2、3。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表2 中介效应值与效果量

表3 中介效应值与效果量

3 讨论

3.1 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心理弹性为经历压力源的个体提供内在恢复的心理资源,能够减轻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感知到的压力感或心理痛苦,从而降低NSSI行为发生的可能性[15]。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弹性水平呈负相关,心理弹性水平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说明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有效减缓经历儿童期虐待的青少年的NSSI行为,而较低的心理弹性水平作用则相反。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个体在逆境中更可能采纳积极的应对方式。因此,应重视培养抑郁障碍青少年的心理弹性水平,激发其自身的复原能力,提高抗压能力,实现良好过渡,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成长中遇到的挫折,选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NSSI行为的发生。

3.2 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水平呈负相关,也是儿童期虐待影响NSSI行为的中介变量。研究[16]发现,与同等压力水平的同龄人相比较,长时间暴露于儿童期虐待的环境中,青少年会持续体验到不安全及不被重视,难以调节生活压力,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饥渴等需求及未习得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出更强的情感反应和更差的健康结果,进而引发抑郁情绪。同时,抑郁情绪的个体会以消极、悲观和绝望的态度看待情绪和行为,更有甚者甚至认为自己童年时期的被忽视与被虐待是因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而引发的,于是他们会以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比如NSSI行为,来引起照料者的注意与关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相较于青少年非抑郁障碍患者有着更负性的认知及体验,而儿童期虐待经历将进一步加剧其抑郁情绪,导致青少年出现NSSI行为。

3.3 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抑郁障碍的发病与童年不良生活经历紧密相关,其中最明显的是儿童期虐待,会对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发育产生不可逆性的伤害[17];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弹性水平[18],使个体更容易从生活事件中提取出消极的、带有伤害性的内容,形成负性的认知处理模式,从而更易出现NSSI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儿童期虐待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NSSI行为,也就是说,经历同等水平的刺激,有过儿童期虐待的青少年更可能出现NSSI行为。然而,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并非只是单一的消极的,NSSI行为的增多也并不是所有经历儿童期虐待者必然的结局,部分患者即便经历过儿童期虐待但未出现NSSI行为,却能够获得良性的适应性发展。适应性行为的出现正是他们自身的心理弹性在起作用[19]。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心理弹性能够缓和儿童期虐待对抑郁情绪的负性影响,进一步减少青少年NSSI行为的出现。

总之,心理弹性作为个体的保护性心理因素,能够明显缓冲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减低其抑郁情绪和NSSI行为。应该提高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培养及调动自身心理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自身资源来应对不利处境的消极影响,有效减少NSSI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儿童期链式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链式STATCOM内部H桥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链式D-STATCOM直流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10kV链式STATCOM的研究与设计
链式咨询看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