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星星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7)
后浇带施工技术实际上就是在设计墙梁底板期间通过预留施工缝的方式,有效解决墙体沉降及结构胀缩问题,并在预定时间段内利用混凝土进行填缝,保证建筑结构完整性,避免破坏其使用性能。从实际情况来看,后浇带施工技术可分为企口缝、阶梯缝、垂直缝等多种形式,相关施工建设人员可依据实际的工程建设需要及资金使用情况灵活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防止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形变、地基沉降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房建质量,为业主提供优质、宜居的环境,促进建筑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在开展房建施工建设期间,以混凝土为主要建材的框架结构极易受到温湿度等条件的影响,造成建筑结构的损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创新了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大规模、超高层建筑中应用该技术,可保障混凝土建设施工的连续性,并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建筑质量,由此,在整个施工作业期间加强质量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使用优势如下。
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缓解裙楼及主楼间的不均匀沉降问题,防止地基受到重力影响产生沉降差。同时,由于裙楼及主楼属于同一个建筑主体,为保障施工质量,做到按期完工,可分别进行作业,最后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连接即可,以此能够在缩短工期的同时避免出现建筑沉降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在开展房建作业时,混凝土受到温差影响将出现热胀冷缩的问题,进而造成结构裂缝,而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即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房建施工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混凝土将出现自然的收缩硬化,但在温度的影响下,混凝土结构内部将出现应力,破坏房建结构完整性。为避免出现这一问题,相关施工人员在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前,应预留一定的缝隙便于其发生收缩反应,待到结构收缩结束后即可开展相应的填缝工作,避免对工程造成负面影响[1]。
某房建工程主要利用了钢筋混凝土建设结构,工程建设概况如表1。其中一栋建筑包含地上26层、地下2层,另一栋建筑包含地上28层、地下2层,主要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依次完成底板、主楼、裙楼的建设工作,后浇带宽度应控制在80cm左右,相关施工人员可依据现场实际状况灵活选择施工技术,保障施工质量。
本工程将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建材,并以此搭建施工框架结构,相关施工人员需依据设计图纸完成作业。应保证混凝土浇筑厚度在预先设定的标准范围内,避免出现后期返工问题,不仅影响建筑质效,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若后浇带厚度不足,将直接影响建筑整体功能结构,同时也会造成后浇带形变,缩短使用时限。由此在开展后浇带施工时,相关人员应首先开展全面、精确的技术勘测,掌握施工重难点,并提前制定合理的支护作业流程,推动施工建设的有序进行。其次,需规范自身的行为,严格按照施工规划完成作业,及时做好现场清洁工作,避免其受到杂质颗粒的影响。最后则应当控制好浇筑角度,防止出现工程不合理连接、空鼓等问题。
在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开展作业期间,相关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设计缓冲层的重要性,并以施工图纸为基础掌握具体的施工位置,并将缓冲层的高度控制在50~100mm以内。为保障实际作业质量,相关人员应当以50m为间隔设计排水坑,以便及时处理现场的零碎废物及积水。另外,考虑到施工建材对于作业成效的影响,施工人员需依据预先制定的工作规范开展材料审核及筛选作业,避免不合规材料入场,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应当控制好工程进度,明确划分作业流程及工期,提高实际施工成效[2]。
由于模板也会影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加大重视,在作业前反复确定网孔及钢丝直径大小,避免对建筑完整性造成影响。若是模板的钢丝直径过大,将直接影响钢丝网模板质量,进而使得混凝土浇筑等环节施工不到位。参考实际施工状况,本次工程主要利用了双层钢网,如图1,相关人员应注意做好模板固定作业,防止出现混凝土溢浆、结构裂缝等问题,并注意做好表面的整平、清洁、润湿工作,进一步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
图1 后浇带模型
在施工建设期间,应尽量避免出现随意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情况。通常来说,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可用于保障板构件、梁构件、变形点、返弯点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可用于梁构件、板构件等中间弯矩较小的部位。应当注意将后浇带的间距控制在50~70m之间,并结合实际施工建设需要将宽度控制在80~100cm之间。
断面处理是整个后浇带施工建设的关键步骤之一,应尽量保证断面的牢固性。接缝区域应依据实际施工状况设计其厚度,确保后续建设流程的有序推进。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的直缝厚度可控制在30cm左右,阶梯缝及对称缝的厚度则可控制在30~60cm之间。
施工人员需实时掌握二次浇捣作业时后浇带钢筋的形态,并参考实际工作状况决定是否需要切断、以何种方式切断钢筋。在开展后期配筋计算时,则应精确判断出现沉降差异、结构形变的具体原因。若是钢筋需要切断,则技术人员应提前掌握相关焊接状况,以便开展后续的钢筋处理工作,提高混凝土构件完整性。同时也应当提前预留封闭期,可利用由两侧至中间的浇筑作业形式,在浇筑环节结束一段时间后开展封闭作业。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其他问题,则需要相关人员重新计算封闭时间,并参考原有使用流程,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3]。
通过分析该项目施工图纸,技术人员可精确选择适当的钢筋型号,并在使用前严格检测钢筋质量,避免不达标准的钢筋建材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影响建筑质量。在开展钢筋绑扎作业时,技术人员应全面掌握钢筋的尺寸、样式、标号、用量、间距、绑扎位置、搭接长度等,确保其与标准尺寸相一致,搭接长度应控制在主筋直径的45~50倍左右,参考相应的搭接要求可知,应保证每根钢筋上至少存在一个接头,若是使用钢筋机对直径在16mm以上的钢筋进行搭接,则尽量选择直螺纹套筒,并在搭接结束后及时完成质量检测,确保合格后再开展后续的浇筑作业。相关人员应注意,后浇带钢筋的绑扎固定属于施工重难点之一,应当使用专门的钢筋绑扎支架进行操作,逐条绑扎附加筋,达到加固的目的。在本工程中,技术人员提前在钢筋底部加装了与混凝土材料相同的垫块,有效避免了钢筋在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期间出现移位、跑偏等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在补浇混凝土材料之前处理好钢筋锈蚀问题,并调整钢筋直度,提高施工质量[4]。
在搅拌混凝土前,施工人员应在建材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并及时完成质量验收,保证混凝土物料配比、搅拌时长等均符合预定标准。本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具有无收缩、微膨胀的特点,强度较高,因此在开展混凝土制备期间,需控制好膨胀剂及外加剂用量,避免影响混凝土使用质量。应注意,选用的外加剂需由专业工程师进行设计,并将使用量误差值控制在2%以内。
相关人员应首先落实钢筋除锈及接缝清理作业,去除掉钢筋上附着的污渍、锈渍,避免后浇带缝内出现垃圾,影响施工质量。对于出现锈斑的普通钢筋,可使用铁刷进行清洁,若是表面留有水泥砂浆,则可使用钢钎铲完成清理,再利用高压水枪清理表面杂质。随后,施工人员应对后浇带混凝土的软表面开展凿毛作业,同样利用高压水枪清理表面杂质,此时应注意做好保湿工作,最后在凿毛位置加涂高标号砂浆即可。在本次施工建设期间,若是后浇带主体强度达标,即可开展混凝土浇筑。若部分施工环节并未明确规定浇筑条件,则需要技术人员在后浇带结构沉降封顶后的40d左右再开展浇筑作业。
负责开展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作业的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确保持证上岗,并由专人负责钢筋建材的管理工作,相关监理及施工企业需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及时矫正弯曲钢筋,严禁出现踩踏、弯折等问题。浇筑混泥土时则需对齐后浇缝及下料口,利用从中间到两侧的方式完成振捣,并在距边缝10cm左右时改用人工振捣方式,确保新旧混泥土的充分融合,避免出现振断问题。在开展后浇带混凝土作业期间应注意控制好浇筑厚度,防止其受到侧面压力的影响出现位移、跑浆等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技术人员主要利用了分层振捣的作业方式,此时应注意控制好钢丝网与振捣棒的距离,防止钢丝网破损流浆。在本次工程建设期间,主要使用了垂直施工缝+模板的技术,可极大提高混凝土振捣密实度,避免钢丝网受损。另外,在浇筑作业开始前,应注意高压冲洗3h以上,并在1h后利用人工凿毛作业的方式去除表面浮浆,漏出骨料。最后则应当额外绑扎BM止水条。
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就需要处理垂直施工缝。此时应观察钢丝网模板的状态,若是出现初凝趋势,则应立即冲刷,去除零碎的杂物。在初凝结束后,则需及时撤掉钢丝网,增大水压清洗施工缝。对于木模板,则需要进行冲毛处理,并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拆模时间。
在本工程建设期间,相关技术人员需注意落实防水作业,待到后浇带施工结构出现封顶情况且沉降稳定2个月后,可自上而下开展分层浇筑作业,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封闭性。同时应注意在封闭作业前落实后浇带防水工作。考虑到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接缝位置防水能力较差,因此需重点对此处进行防水施工。相关技术人员需依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断面形式,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企口缝及V型缝的形态,以此充分发挥断面的长度优势,扩大交接面,避免出现渗水问题。另外,在落实以上施工流程后,技术人员可利用加设止水条或平直缝+止水带的方式避免渗漏。
在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开展混凝土填缝作业时,应注意选择高质量、合规范的建材,从根本上保证后浇带后期施工质量。在配置后浇带使用建材前,相关人员应提前对混凝土进行质检,确保其强度符合作业要求,防止不合规材料入场。需着重关注建筑两侧的特征,并在正式进行浇筑作业前设计好模拟实验,以此获取较为精确的参数,为后续开展浇筑作业、维持建筑结构稳定性提供有效参考。
在作业期间应控制好施工温度及间隔时间,使其可维持在规定范围内。技术人员需依据不同的施工位置、质量标准等因素精确计算不同区域的作业时间,严禁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同时也应当与现有施工规范相结合,综合温度对施工建材、建筑质量的影响,尽量选择白天温差较小的时间段完成浇筑作业。此外,在浇筑完成后,也需要及时做好后期养护作业,进一步延长建筑实际使用时限。在此过程中,严禁随意安排管理人员,应聘请资深、专业的人才进行综合处理。另外,也应及时清理后浇带周边区域,避免现场出现垃圾堆积等问题,并及时完成草垫及养护作业,保证混凝土结构保持润湿状态1个月左右[5]。
综上而言,建筑业的进步使得后浇带施工技术逐渐优化升级,并落实到实际的房建工程作业中,可最大限度保证房建结构的完整性,提升建筑安全系数,避免出现裂缝问题。由此,相关施工建设人员可从设计缓冲层、设计后浇带模型、调整间距、断面处理、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垂直施工缝处理、防渗漏处理等作业流程入手,全方位提高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成效,确保工程有序推进,提升承建单位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