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劳动项目的开发与优化

2024-02-20 06:05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
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收纳盒子项目纸盒

蒋 洁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劳动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素养要求以及实施等,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到,劳动项目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并针对项目设计、安排以及开发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阐释。之后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解读》进一步细化指导,尤其提到劳动项目要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既是不同学科之间所学知识的贯通,也是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的融合。

通常情况下,劳动项目在多学科融合过程中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德育渗透,为班级问题出谋划策的集体意识、变废为宝中体现出的环保理念、小组合作中的团结互助等。例如,“纸盒笔筒”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内容,在原教材中,计划以两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纸盒的常用加工方法改造出一款取用方便、稳定牢固的文具收纳盒。结合新课标的劳动项目设计要求,安排三课时完成,由原来的“纸盒笔筒”变为“班级收纳盒”。在第1课时中,学生以班级内散乱的物品为收纳对象,包括班级电脑的无线鼠标、各种遥控器、无人认领的文具等,并利用课前搜集到的旧纸盒,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班级收纳盒的设计方案,最终在评价引导下完成交流展示;第2 课时是在前一课时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整图纸,思考具体的纸盒加工方法,包括分隔、分割、组合等,并根据图纸合理安排工序、组内分派任务,高效合作,完成纸质收纳盒的制作;第3 课时则是针对完成的纸质收纳盒,进行展示交流、反思优化,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而新课标中,劳动素养涵盖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等,与德育本就密不可分,因此,上述劳动项目中的德育渗透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跨学科”,更多的是体现学科本身的育人价值。“跨学科”的核心观点“不是为跨而跨,而是为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跨学科学习运用一种真实的综合方法,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产生整体理解;跨学科学习离不开学科学习”。夏雪梅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中曾写道,跨学科学习有三个层级:用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情境;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共同解决问题,产生整合性理解;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有意识地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并创造性地整合以解决问题、形成成果。这三句话代表了不同的层级,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学习一般处于第二个层级,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处于第三个层级。如此一来,跨学科视角下劳动项目的优化也应以第三层级为标杆,努力尝试与改进。结合现有的项目开发思路,教师可以从问题设置、目标导向、评价落实等方面从跨学科视域进行劳动项目优化,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并以评价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解析学情 拆分项目

四年级的学生为班级设计并制作纸质收纳盒,大致可以分为准备、设计、制作、改进以及展示交流等活动环节。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设计环节遇到的困难最为突出。首先是学生本身的思维特点,四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明确劳动任务后,学生先要在脑海中构想出符合评价要求的作品造型,再用图文的方式进行作品的抽象表达,这远比给学生一堆纸盒让他直接拼搭组合来得困难,其次是学生间的图形表达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绘制立体图形,而有些学生连较为规整的平面图形绘制都无法完成,再有就是小学生普遍更喜好动手制作,喜欢实物作品带来的成就感,而忽视了动手制作之前对作品的整体设计与规划。因此,将整个项目中的设计环节以“组合型”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拆分、重构显得必须且重要,具体涉及劳动、数学、科学以及美术四个学科子项目,让学生在学科融合中充分感受设计劳动对于思维提升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劳动学科子项目

在这个子项目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完成作品设计,了解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从需求分析、搜集信息再到方案表达、改进优化,相当于用一个设计师的思维去开展实践活动。具体而言,学生首先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班级内经常会有散乱的小物件无处安放、不易寻找;接着,学生需要了解怎样的收纳盒才适合班级内多类物件的取用,并明确评价要求,可以由学生在摸索中自己总结;之后,学生需要在对市售收纳盒款式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构想,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示交流。当然,学生在经历多个劳动项目后,潜移默化中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劳动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运用。

(二)数学学科子项目

针对学生难以直接绘制出抽象的收纳盒图纸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给学生纸盒实物的方式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但即便如此,学生仍然需要通过测量收纳对象的尺寸,转换到对应收纳格的尺寸,进而确定使用纸盒的尺寸,比如,学生需要收纳班级内的空调遥控器,学生一般可以测量出遥控器的长、宽、高,并根据其摆放方式确定收纳格的大小。从这一子项目而言,教师可以结合该项目问题教授学生如何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拓展到如何测量实际物品的长、宽、高,如笔、橡皮、修正带等,将书本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科学学科子项目

在收纳盒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取用方便、稳定牢固”的评价标准,学生一般难以根据问题情境直接得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中感受。比如,给学生一个长长的牙膏盒,让他放入几支水彩笔,学生立刻就会发现,这样直接使用的牙膏盒不适合水彩笔的取用,一方面看不见里面的物品,另一方面需要用手指从纸盒里把物品“抠”出来,再有就是将牙膏盒竖着摆放在桌面上时,根本站不住,极易倾倒。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会主动关注收纳盒的稳定性,进一步关注物体的重心,在设计方案中也会进一步科学表达。

(四)美术学科子项目

在设计方案中,学生需要展现作品的大致造型,因为搜集到的纸盒基本以长方体造型为主,因此学生构思的收纳盒也以长方体的组合为主体造型。如此,长方体立体图形的绘制就可以抽离成为美术子项目,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展现长方体的透视效果,如何根据现有尺寸等进行比例绘制。

二、基于项目 对标素养

跨学科视域下的劳动项目可以进行多个子项目的拆分与重构,需要教师针对涉及的项目内容找到对应的学科素养要求,进而明确学习目标,以始为终,才能有利于学生最终统整所学到的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展示成果。

从劳动学科本身而言,劳动项目的开发,本身就需要对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比如学生能够在为班级解决麻烦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而通过整个实践活动,学生学习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方案的正确表达以及相应的纸盒加工技能等,有效提升劳动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劳动,安全规范地使用材料与工具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通过展示交流,不断地改进优化,让学生感受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从数学学科而言,“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中的图形的测量,体现了度量意识、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的发展。测量的关键是设立单位,测量的实际操作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测量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实现了课程标准中四基的达成。在整个纸盒的改造过程中,学生需要基于收纳对象、纸盒实物进行实际测量与记录,并在此基础上等比例构建出成品的大致结构,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运用以及思维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以及态度责任。显然,在如何增加收纳盒稳定性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科学家的思维去思考、用科学家的方式去实践,将在自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学生会去思考过长的牙膏盒应该如何剪裁才能符合取用方便、并相对稳定的评价要求,是到笔杆长度的三分之二、二分之一还是三分之一?学生会去寻找重物塞入纸盒底部,或是在纸盒下方粘贴更大的纸板来确保收纳盒在放入物品后的稳定性,并主动展开进一步的原理探寻。

美术学科是艺术类学科,强调学生的感性思维,教师将其他学科知识引入学生的美术探究过程中,突出理性知识元素的作用,能够给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产生别样的刺激效果,在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探究活动中具有积极作用。学生通过设计草图表达自己的加工设想,长方体图形的正确表达能够将纸质收纳盒的整体结构清晰呈现,并结合相应的加工方法,提升其设计的可操作性。

除了分学科涉及的学科素养,跨学科视角下,劳动项目将更注重合作、沟通、探究与问题解决、创新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等素养。学生始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并根据具体的职位展开分工,各司其职又能互帮互助。例如,在展示交流的环节,学生可以担任“作品宣讲员”和“作品评价员”。“宣讲员”主要负责介绍设计方案或者作品实物,并针对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进行问题搜集;而“评价员”则完成所有小组作品的参观与评价,发现更多的“金点子”,之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自然能够实现小组作品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再如,评价作品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小组作品中的亮点,并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找到不足以及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依托技术 提升素养

跨学科视域下的劳动项目中,学生为了解决真实的问题,需要学习并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而教师则要以核心素养为引领,以多维评价为引导,激发学生自驱力。传统媒介下的课堂难以实现多种学科资源的高效传递,难以实现教学流程的高效互动,难以实现评价的高效实施,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数字化手段实现项目的真实落地。

(一)数字化资源

学生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项目进程想要使用某学科的知识或技能,每个小组甚至都不尽相同。例如,有些小组中的学生有课外学习绘画的经历,已经能够独立绘制立体图形,他们就不需要再去学习长方体的绘制方法,而有些小组则需要示范指导。再如,有些小组已经能够根据现有的知识构架改善收纳盒的稳定性,知道增加重物或加大底盘的方法,他们也就不需要再去从相关的知识链接中去寻找物体重心的相关介绍等,而部分小组则非常需要科学课中的规范讲解。这种随即产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提供丰富且适切的数字学习资源包,可以是在各学科分别建立的资源库基础上,通过链接的方式进行资源的高效利用,也避免了非专业学科在资源制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等。

(二)数字化流程

在跨学科劳动项目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高效组织课堂活动,便于师生快速呈现学习成果并展开交流互动。比如,通过拍照上传功能,既能满足学生设计作品、制作实物的即刻呈现,又能满足教师挑选典型作品、记录学习过程的需求。此外,劳动项目的学习往往要经历多个课时,以目前一周一课时的教学进度,整个项目至少要持续3 周及以上,在进行跨学科视角下的优化设计后,实施过程可能会更长,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会更细致且深入。因此,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保存就显得尤为必要,既能方便学生在项目进程中快速回顾前阶段的所学所得、开展后续活动,又有利于学生回顾整个劳动过程,顺利完成出项成果的展现与总结。

(三)数字化评价

跨学科视角下的劳动项目,涉及多个不同学科子项目的学习,分别对应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形成多元化的评价维度,势必会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难度。总体而言,项目评价除了要体现整个劳动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还要反映多个学科的目标达成度,甚至包括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等,如果处理不当,评价实施会显得异常烦琐、流于形式且极为低效。因此,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自评、互评以及师评,可以快速实现数据统计以及结果呈现,将有利于师生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项目进程,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例如,在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增加对应的评价量表,学生在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后,可以根据自评表判断自身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准确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否能够找到增加物体稳定性的方法,是否能够等比例绘制长方体立体图形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题目给出客观评价。通过细致且精准的评价维度,既能体现学生学习所得,又能引导学生系统、科学地完成劳动项目。

“庞思善改而进创,博积勤研以推新。”跨学科视域下劳动项目的开发与优化,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单一学科到多个学科,最终实现学科融合,教师不仅要能立足本专业,更要开阔视野、博学多闻,在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中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收纳盒子项目纸盒
服务进程中消费者对子项目顺序的遵从性研究
活性炭为中心综合项目总体布局
小老鼠收纳盒
收纳盒
精美的收纳盒
六角收纳盒
纸盒变身机器人,低碳环保又好玩
小纸盒有大作用
纸盒的奇思妙想
基于案例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备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