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件财物,还有可能找回。即使找不回,也不过是物质上的损失,没什么大不了。但一句话说错,小则丢面子,大则伤人,乃至自伤,那问题可就大了。
闲读《三国演义》,发现一向谨言慎行的刘备,在一场酒席上居然两次失言,招致杀身之祸,不觉嗟叹不已。
一日,刘表请刘备在荆州做客,席上提及子嗣继承问题,想废长立幼,又恐礼法不容;想立长子,又担心蔡夫人族中势大,后会生乱,左右为难。玄德言:“自古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如果担心蔡氏权重,就应该慢慢削弱他们的权力,不能因为溺爱就册立幼子。”
刘备立刻明白失言了,赶忙起身如厕。但见自己髀肉复生,不觉涕下。返席后,刘表见他面有泪痕,打探究竟。刘备说:“我因久不乘马,致使髀肉复生,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因此泪下。”刘表说:“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认定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恁大权力,尚不敢居吾弟之先,何虑功业不建?”刘备乘着酒兴,脱口而出:“我刘备要是有根据地,天下那些庸碌之辈,都不在话下。”话刚脱口,就知语失,赶快逃席。
分析刘备两次语失,实在是犯了低级错误,只能说,是酒在作怪了。第一次语失,刘备得罪了蔡夫人。因为幼子刘琮是蔡夫人所生,刘备反对废长立幼,让蔡夫人下不了台。更有甚者,刘备主张逐步削弱蔡氏家族的军权,防止刘表死后蔡氏夺权,这显然点中了蔡氏的死穴,难怪蔡夫人动了杀心。而第二次语失更可怕,因为他直接得罪了刘表。刘备说自己之所以目前碌碌无为,实在是因为没有根据地,假如有了根据地,天下的军阀,都不放在眼中。这话肯定让刘表不爽。第一,刘备的话,显然没将刘表放在眼中,刘表感觉自己受到轻视。第二,刘备谈到根据地的话,会让刘表浮想联翩:刘备是否想鸠占鹊巢?这就很可怕了。所以听完刘备的这番自白,刘表“口虽不言,心怀不足”。这八个字,实在大有文章。说白了,刘表对刘备怀了戒心。
俗话说:“隔墙有耳。”刘备的两次语失,都被蔡夫人听在耳中。蔡夫人当即在刘表面前进谗言,进而与弟蔡瑁密谋除掉刘备,这才有刘备跃马过檀溪,死里逃生的故事。
俗话说:“言多必失。”失言之祸,在刘备身上,体现最烈。因为两次说错话,差点掉了脑袋,可不惧哉!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虽然说的是人要讲诚信,但换个角度,也表明,言语一旦出口,再快的马,也追不回来。因此,为了避免说错话,在说之前,一定要“三思”。所谓“三思而行”,其实也要“三思而言”。
失言,终将失人。切记:失言之祸,甚于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