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粉来问:
136****5611:亲爱的作家您好,我每天都给自己安排了很多时间自习,可是学习效果并不好,写作业也很慢。如果快要开学了,我写作业就变得很快,学习感受也很充实。如何一直保持高效学习?
高效学习除了需要良好的长期的习惯,还要一些刺激。前者想必已经被大家探讨了太多,如何养成习惯,这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那我来谈一谈刺激。
人的大脑需要刺激,受到刺激的时候,精力更充沛,整个人更活跃。如果没有刺激,人会内耗。如果刺激过度,人也会内耗。
大脑需要的刺激,一般是外界刺激,而且,人每天都需要这种刺激。比如你去到一个不是特别安全的环境,比如你在应付陌生而难搞的人,或者你正在接受检验。虽然这些情况听起来很紧张,但你的大脑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好地工作,让你觉得精力充沛。典型的是你在外面奔波,准备向领导汇报工作,准备应付某个特别难搞的客户,或者马上就要提交作业。你知道如果做不好可能会引发不利后果,所以你很紧张,这种时候你是不可能睡着的。什么情况下没有刺激呢?当你待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不需要应付任何难搞的人,较长时间内也不需要接受任何审判或者检验的时候。典型的就是宅在家无所事事,或者在教室听从不点名的老师念PPT,或者听你的属下汇报工作。你知道没有人能拿你怎样,你不会遇到任何让你不舒服的事情,不用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你是绝对安全的。由于安全感太足,大脑缺乏外界刺激,你的精神完全放松了,你很容易想睡觉,玩手机,这就出现了效率低下的情况。
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绝对安全的情况,你的内耗会开始出现,因为大脑需要应付外界刺激并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外界刺激,它就开始寻找刺激。典型的是各种不好的回忆开始浮现,失败的、尴尬的、羞惭的、愤怒的……各种不好的情绪也随之而来。你开始反思自己,怀疑自己并不安全,甚至处于危机当中。这是大脑应付刺激的领域在找事做,它是闲不下来的。为了压制这些不好的回忆,你会寻求外界刺激,一种是走出去,也就是让自己离开这个绝对安全的环境,到外面去接受刺激,比如去咖啡厅、自习室。所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躺平,那些看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生活的人,他们的焦虑和内耗也会很严重,这是生理机制决定的。所以换个“有人看着你”的学习环境,或者给自己一些奖惩机制,这些刺激,是非常必要的。
本期回复
林如何,青少年心理学专家,擅长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文字温和简练,观点鞭辟入里。文章多见于《哲思》《青年文摘》等杂志。深受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信任。
134****9081: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想把写作当成副业,问过很多人,他们说的前提条件我都满足,而且我干的任何次要的事情都不影响我的学习节奏,我是否应该提前开始?
小意:
写作其实不单是输出,更重要的是前期的吸纳,简单来说就是阅读,这算是写作的前期准备。所以当你想要把写作当成副业的时候,而你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又是学习,不妨就先蛰伏下去,踏踏实实阅读一些好作品。
人能集中注意力去阅读的时光并不多,年龄越大,步入社会越久,你调动自己注意力的能力就会越差,所以把握好你最专注的那几年,把高考当作主线任务,把阅读和少量的练笔当成副线任务,即便是游戏,也可以多线并行,更何况是复杂的生活呢!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可以提前开始,但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高考,其次是阅读,最后是少量的自由练笔。拿下高考这一站,会为你成为作家争取更多主动权的。
155****0014:小意你好。我有重度抑郁症,我在学校里时常感到不开心。一会儿不想活了,一会儿放心不下学业觉得还可以忍受下去。我该继续待在学校里吗?
小林:
面对中学生的情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允许情绪发生,承认情绪发生,顺着情绪发生。
曾经很流行一句话: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很多人都会拿这句话自勉,可是对于现阶段学业压力较大的中学生,不妨就顺应自己的情绪,不要觉得:我的学习离不开我,我应该继续忍受。
面对生死和健康,没什么是离不开的,先直面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要强迫自己成为“强者”,过度苛求自己在情绪方面稳定,这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强迫。所以我的建议是,告诉父母自己的精神状况,让家长和老师沟通好,尽早带你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评和治疗。学业如果能兼顾当然最好,如果不能,还是要把健康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