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开的,用不完,想要的私聊,懂的来。”“二手摩托车牌照架,懂的自然懂,懂的联系。”……记者近日在浏览多个二手交易平台时,发现诸多类似语焉不详的物品描述。到底“你懂的”是什么?
禁售物品伪装上架
1月29日,记者在浏览某二手交易平台时,看到一个号称“防身 专业器械”的物品。点进物品链接,信息寥寥,仅有含糊其辞的“防身”“专业”“高强度”等描述词语以及一张配图:一堆防身器械,上书“详情+v私聊(即添加私人聊天账号)”。
记者添加该账号好友后发现,其专卖各种安防器械,甚至有不少物品上有“保安”标志。面对记者询问,对方直接推荐一瓶“防狼喷雾”加一根“防狼电棍”的300元组合套装,还反复承诺:“防狼喷雾可以过地铁安检,电棍能量极强,能让人瞬间失去意识。”
记者挑选好具体物品后,卖家发来一个二手交易平台的购物链接,链接里显示物品是“999足银100克”,标价300元。卖家还介绍说,如果买家只购买50元的防狼喷雾,则需要拍另一个物品“皮卡丘小熊仔”的链接。
记者查看该卖家所售物品发现,在已售的100多件物品中,“皮卡丘小熊仔”“999足银100克”等物品图像反复出现。根据卖家介绍,75元的“女子纹身贴”、190元的“立式饮水机”等,均是其“安防生意”的伪装。
除此之外,不少本不应当存在于二手交易平台的物品也可以随机搜到。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检索关键词“车牌”,检索结果显示,有不少物品介绍称“全国各地车牌都有”。记者进一步咨询卖家发现,卖家兜售的都是假车牌,包括汽车和摩托车车牌,视车牌种类不同价格在50元到350元不等。
开封了但是没喝完的婴幼儿奶粉、医院开的处方药、号称“正宗厂出产”的名酒,各种来源不明的食品药品大量存在……无论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私人售卖的,还是二手交易平台在规则中列明禁止发布的,这些违规品交易正在二手平台上泛滥。
平台审核尚存漏洞
记者通过咨询相关平台客服得知,当前二手交易平台对卖家发布的物品信息主要采用系统审核和人工审核两种方式。但实践中,现有的平台审核规则似乎有很多“空子”可以钻。
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尝试发布物品,在物品简介中填写“警装 军服”提交发布时,系统自动弹窗显示“依据《军服管理条例》,不得使用军服、军需、军品等不当描述”,因此无法发布此类物品。而如果填写“防狼电棒 防狼喷雾”,则页面上方直接显示“禁售管制器械”。
然而,记者只需要对上述文字表述进行简单处理,整体意思未变,便可以顺利发布。而配图更是可以随意选择。
还有一些非常明显的违规品相关描述并未受到平台审核的重视。例如,处方药品是违规品,但记者在物品发布信息中直接写明“感冒药”“发烧药”,发布物品时并未受到任何阻拦,甚至在发布24小时之后,相关物品链接仍未受到平台处理。再如个人禁售的电子烟,只要具体到某个品牌,就能查到大量该品牌电子烟在售卖,配图就是电子烟实物图。
压实责任强化监管
如何治理二手交易平台禁售物品乱象,受访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任超看来,在电子商务法的基础上,应该尽快出台二手交易平台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包括信息发布、用户资质审核、退换货规则、资金安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规则,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违法行为的约束,提升行业治理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吴迪认为,平台应积极与执法机关沟通合作,配合对违规行为的调查和打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联防联控的合作体系。同时,平台应对售卖者的身份进行更為严格的核查,确保售卖者了解并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对售卖者的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据央视网微信公众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