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 仟 彭建兵 韦举红 姚云艳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
[提要] 纳桃村具有典型的布依族特色村落文化,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纳桃村蕴藏的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是可以与乡村文化振兴和康养旅游开发密切结合的优质资源。建立村寨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纳桃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村寨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纳桃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新区龙广镇境内,由纳桃、板拉、纳兰、新寨、磨雍五个自然村寨组成,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等13 个民族,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的95%。该村属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龙广镇辖区范围,距离龙广集市繁华地段仅数百米,又地处南昆铁路、324 国道沿线,龙广至万峰湖的龙万公路、兴义至安龙的峰林大道穿村而过,因此可连接德卧、新桥、郑屯、万峰湖镇等周边乡镇,又可接安龙县城、兴义市区以及广西隆林县等处,交通较为方便。
纳桃村地处美丽的东峰林腹地,文化底蕴深厚。其历史文化悠久,具有布依族传统文化特色,是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距今约1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广观音洞古人类遗址、在新寨村民组出土的战国~西汉(公元前475 年~公元25 年)时期的国家三级文物“一字格剑”和磨雍营盘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反映了纳桃村及龙广镇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
该村红色历史文化具有自身特点。为迎接解放,1949 年6 月,由中国共产党党员、纳桃人王秉鋆等人组织与领导的“永和-龙广暴动”,是一次反抗国民党“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的革命武装暴动。参加这次革命武装暴动的500 余人中,王继勋等多为纳桃村人,今科立布依古寨等周边村寨的革命群众当时也有不少参加者,有的甚至还参与了有关组织和领导工作,如王雄等人。这次革命武装暴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解放黔西南的前夜,为解放战争在滇黔桂边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各个时期,纳桃人参军入伍者众多,为保家卫国做出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纳桃村涌现出以“永和-龙广暴动”组织、领导者和参与者为主要群体的众多革命前辈;新中国成立之后,从纳桃村走出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和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长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在不同岗位为国家、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布依族传统文化自古至今在纳桃布依族村寨传承。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了年”、牛王节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春节、清明节、“七月半”、中秋节等节日文化,布依族古歌和舞龙、舞狮、堂锣、铜鼓、唢呐以及扎龙、雕刻等艺术文化,布依族花糯米饭和火熛狗肉等饮食文化以及布依族农耕文化、服饰文化与祭祀文化、婚姻民俗、丧葬礼仪、民间文学等村落特色文化在当地布依人的生产、生活中表现,获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从而促进了包括布依族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下,纳桃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导与支持下,纳桃村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村支两委大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作,2020 年全村整体脱贫,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 万余元,从而实现了小康村建设目标。文化建设方面成绩斐然,纳桃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国家级和省级、州级、县(新区)级多项荣誉称号。目前,纳桃村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宽裕”的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全村各族人民群众,埋头苦干,加油实干,努力把纳桃建成一个繁荣富强、文明兴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传统村落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和资源,其保护、传承乃至开发利用的目的,最终要以发展为落脚点。纳桃村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传统村落。如何使其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建立村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在一个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区域中,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历史街区与乡镇、传统民居及历史遗迹等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相依相存,并与人们依存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和谐相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人类与当地特色文化长期活态共存与传承发展、时空交替与文化多样性并存的复合型工程,具有整体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建立村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基本条件,是该村寨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生态资源禀赋,且须有保护与传承发展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人,以特色文化活动的呈现为重点,以传承人物及其文化传承活动为核心,引导当地人民营造一种村寨传统文化普遍参与、活态传承、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理念由来已久,与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基本精神。文化生态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同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22 年12 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对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将发挥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纳桃村深厚的布依族传统文化基础以及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为村寨生态文化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可能。
纳桃村的特色文化主要有布依族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这些特色文化目前基本保存良好。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文化是一种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一起,成为纳桃村布依族人民的共同节日文化。在节庆活动开展之时,布依族人民普遍参与,汉族、苗族等其他民族的人民也可以参加进来,一起过节,其乐融融。这体现了村寨中民族团结、共促和谐的良好氛围。这种现象同样表现在布依族语言文字、民间文学、艺术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姻文化、丧葬文化、祭祀文化和农耕文化等许多方面。
相比之下,纳桃村布依族传统文化保存尚好,但很不完善,尚缺乏源自本村的、影响突出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此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很少。所以,纳桃村需要在已经建立的纳桃村民族文化文艺演出队伍的基础上,加强对包括布依族节日、民歌、舞蹈和摩经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整体而系统地抢救、挖掘和开发,并在此基础上逐级申报为县级、州级、省级和国家级及以上项目,争取立项,同时加强对传承人群的专业培训,赋予特色民族文化长期活态传承与发展的机会。村支两委作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主体,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抓住发展机遇、主动作为,坚持整体性、系统性、民族性、特色型原则,通过多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将当地特色村落文化有机融入其中,积极引导当地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由自发向着自觉的方向努力前行。人人都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应当积极保护、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当地村民要不断增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意识,主动、自觉做保护与传承发展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以己之力助推村寨的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
(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城镇化持续加强的现代社会中,乡村依然是重要的社会单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维持活力、永续发展的核心。乡村社会是很多人的故土。所谓“乡愁”,即是人们对乡土文化的留恋、怀念,是一种故乡情结,是一种人文情怀。更为重要的是,乡村社会的存在,能够为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物资供给。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物质,以及多数人的精神需求,一定程度上依赖乡村社会。可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纳桃村的文化设施条件良好,已经建有“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红色文化陈列馆”和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等,但是还可以继续加强。可以广泛搜集整理村寨民族文化、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等全方位的文化资料,挖掘陈列资源,并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等不同板块,展陈相关内容,建设一个专门的村史馆或展览馆、博物馆。另外,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一定资金,支持村寨八音文艺队、民歌队等民族民间文化团体的建立与发展。这是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措施,对于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凝聚乡村社会力量,共建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2、多开展民族节庆文化活动。纳桃村民间社会存在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庆文化,但节庆活动开展不够,基本上停留在以各家各户为中心的自娱自乐层面,没有形成自身节庆文化品牌,因此没有产生较大影响力。近年,除布依族“六月六”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等少数节日偶尔开展了集体式的节庆文化活动外,其他节日仍深藏于民间社会之中,还没有显现其应有的社会影响力。“节日文化在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反映各种民俗文化事象,对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布依族“六月六”等民族风情节的持续举办,将为纳桃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下基础。
(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是促进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有力手段,是落实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措施。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村落文化始终参与其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1、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康养基地。纳桃村邻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龙广集镇的街市中心,位于兴义市至安龙县之间,距兴义万峰林机场仅30 余公里,近南昆铁路,国道、省道与县道、乡村道路交错分布,旅游交通较为便利,区位发展优势明显。纳桃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依山傍水、生态优美、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是适宜康养的理想之所。该村地处美丽的东峰林,青山绿水,阡陌相连,空气质量优良,又有民俗风情,别样风景,具有典型的田园风光特点。纳桃水资源丰富,磨雍河穿村而过,灌溉了龙广田坝。这是纳桃村打造康养基地的生态文化基础。因此,乘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品位的建设机遇,纳桃村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文化条件,村级集体出资或者引进外来投资,将康旅与农旅、文旅、体旅密切结合起来,打造规模适当的康养基地。据初步调查,纳桃村是一个典型的“长寿村”。纳桃村农村人口中,现有80 岁以上老人55 名,占全村总人口的1.54%;历史上曾出现王必康、余顺林、王郎氏、王岑氏、韦王氏等90 岁以上老年人多名,其中就有百岁长寿之人,如王元仕等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外工作的纳桃籍80 岁以上老年人也有不少,如王林、王必志、贺恩惠、王永淑等数人,其中不乏90 岁以上者。这是康养基地打造的人文基础,如果可能,可以将历史上和健在的80 岁以上的老年人名单及相片等资料列出,展陈在村史馆等合适之处,用生动的实例说明纳桃是一个美好的康养胜地。
2、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特色的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基地主要是中小学生开展沉浸式研学旅行的依托,是基础教育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2013 年,国务院颁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明确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6 年,教育部等11 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鼓励“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对学生群体的研学旅行提出要求。这些都为我国中小学校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政策导向。“研学旅行中文化旅游资源是核心内容,将教育与旅行结合的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除中小学生外,大中专学生以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学员等群体的研学旅行活动也可以在研学旅行基地开展。纳桃村可以与研学旅行组织如有关学校或者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联系,依托历史上曾经很有影响的土法面坊、榨坊、碾坊、竹器加工坊以及石工房、木工房、织布房、绣房等民族文化设施和现有的水稻种植、油菜种植、花园苗圃、香菇种植以及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基础以及“永和-龙广暴动”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一里三拱桥”(即哪纳石拱桥、歪楼石拱桥和龙眼睛桥,其中歪楼石拱桥目前保存良好)等人文景观,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农耕文化体验、红色文化教育相关的研学旅行基地,使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人们实现游有所学、学有所获,从而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感受快乐与幸福。这样既能使各类学生群体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增长知识、受到教育,又能使村寨获得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纳桃村高质量发展。
3、依托布依族风土人情,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旅游经济开发的一项基本措施。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看,“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最重要的是文化,核心是民俗风情”。特色民俗文化的展演是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关键。上文已经提及纳桃村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但利于乡村文化振兴,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将布依族节庆文化活动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广大游客参与到节庆旅游文化活动之中,从而促进村寨生态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4、联合周边村落、社区,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纳桃村在自身村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可以与初具规模并有一定旅游影响力的科汪-纳西布依古寨、楼纳布依古寨、郑屯间歇泉景区、查白布依古寨以及小场坝村的科立布依族古寨、柘仑村坡普布依古寨、七星村、五台村等周边村寨有关旅游文化资源联合起来打造旅游景点。科立布依族古寨与“永和-龙广暴动”直接关联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较为突出,布依族传统文化浓郁,“六月六”节日文化具有特色,民歌文化精彩纷呈,祭祀文化薪火相传,古营盘、古碑刻和古井文化等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镇人民政府斜对面山顶建有龙广革命武装暴动纪念碑,与“永和-龙广暴动”密切联系。柘仑村坡普布依古寨有“永和-龙广暴动”时第一次筹备会议——坡普会议遗址以及浓郁的布依族民俗风情。集镇上有与“永和-龙广暴动”有关的冯家碉堡和诸多古代传统民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广镇观音洞位于与纳桃村相邻的七星村,该村还有七星洞,均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五台村是晚清民国初期袁祖铭家族文化所在地,至今存在袁氏故居、练兵场等故迹或者遗址。龙广集镇存留袁祖铭家族所建卧雪山庄、五省会馆等历史遗迹。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纳桃村充分整合内外旅游文化资源,增加旅游景点数量,同时深化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以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文化功能,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
村落中存在的传统文化涉及乡村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下,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纳桃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布依族村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其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村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与乡村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挖掘纳桃村落文化资源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建设一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美丽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当前一段时期村寨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