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场景理论探讨

2024-02-17 23:24武兴佳宋梦珂赵希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概念旅游环境

□文/武兴佳 宋梦珂 赵希勇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提要] 沉浸式旅游是我国文旅发展的新方向,沉浸式场景是沉浸式旅游的外在情境,但目前学术界关于沉浸式场景的概念、类型和构成等基本概念及内涵尚未有明确的成果,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对沉浸式场景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从服务场景理论视角建立沉浸式场景的概念框架,同时对沉浸式场景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近年来,沉浸式旅游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沉浸式旅游受到相关政策支持,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并建立100 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建议研发沉浸式体验技术并推动关键技术发展。另一方面在学界关于沉浸式旅游的研究日益增长,在知网以“沉浸式旅游”为主题或题名进行检索,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自2018 年开始急速增长,到2022 年相关文献数量已经接近上一年的两倍。但当前研究主要强调数字化、智能设备等新技术对于沉浸式旅游的积极作用,本研究扩大沉浸式旅游范围引入沉浸式场景的概念,强调游客与沉浸式场景的整体互动。基于此,从沉浸式旅游视角考虑沉浸式场景重要地位,并尝试提出“沉浸式场景”概念,同时在充分借鉴服务场景理论基础上构建沉浸式场景结构维度。本研究旨在沉浸式旅游理论指导下完善沉浸式场景概念与内涵,并为旅游地沉浸式场景发展提供有效思路。

一、沉浸式场景研究的必要性

(一)沉浸式场景发展现实诉求。旅游市场的产品供给与游客的主观需求共同促进沉浸式场景研究的发展。供给方面,技术发展为沉浸式场景提供客观条件,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媒体技术等新技术都为沉浸式场景提供助力;文旅融合为场景创造了机会与机遇,沉浸式场景是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文旅融合有助于确定沉浸式场景的设计主题;创意创新为场景提供竞争力,沉浸式场景强大的生命力离不开旅游企业的创意创新。需求方面,Z 世代成为沉浸式旅游消费主体,求新求奇成为Z 世代消费者的主要特征,沉浸式场景的发展恰好迎合当前消费者主体的需求。从沉浸式场景的供需关系来看,场景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新的选择,而消费者的需求恰好可以通过场景来满足。因此,面对旅游市场中沉浸式场景日益火爆的发展态势,更需要从根本上把握沉浸式场景的概念框架。

(二)沉浸式场景研究理论空缺。沉浸式场景是沉浸式旅游研究的重要载体,沉浸式场景及其影响研究是沉浸式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方向。然而,新技术应用是现有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相关成果主要聚焦于数字媒体设计、元宇宙与文旅结合需要的技术基础、以AR 为代表的各种现实技术以及全息投影技术等。既有研究对技术的重点关注遮蔽了对各种技术组合而成的整体场景深入探讨。事实上,恰恰是游客直观接触的沉浸式场景最有可能对旅游体验产生实质性影响。目前,已有研究对旅游场景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红色旅游场景研究、生态旅游场景以及数字化时代旅游场景等,鲜有研究涉及沉浸式场景。因此,学界对于沉浸式场景的认知还比较模糊,缺少对其概念界定与内涵结构的探索分析。总体来说,既有研究尚未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面向沉浸式场景的研究体系。

二、沉浸式场景概念界定与分类

(一)场景概念的缘起与相关应用。根据字面意思,场景可以简单理解为由消费设施和消费实践组成的具有符号意义的空间,不同研究对场景具有不同的概念解析。Bitner 提出了服务场景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别设计和管理的物理要素的服务场所。文化场景理论则在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上融入文化和美学的要素,构建客观与主观结构体系的结合。数字化时代旅游场景的概念可以界定为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通过数字技术形成旅游情感体验并进行人-机-物时空交互的场域。旅游体验场景是游客在整个旅游目的地所感受到的各种有形、无形环境要素的综合。由于现有研究多以服务场景理论为基础,不同学者根据其研究侧重点进行加工,因此本研究同样以服务场景理论为指导构建沉浸式场景的概念框架。

(二)沉浸式场景的概念及内涵。目前,少数营销领域研究中提及过沉浸式场景,但对旅游中的沉浸式场景缺乏基于事物本质的界定和描述。本研究从本体论视角出发,从概念、属性、结构维度三个角度构建起沉浸式场景的概念框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创新提出沉浸式场景是以旅游个体到场为前提,依托实体环境、文化环境和互动机制三个维度,通过感官路径刺激旅游者生理和心理产生旅游体验的外在情境。具体来说,沉浸式场景包括四重属性,沉浸式场景的前提是游客到场;沉浸式场景结构维度是实体环境、文化环境、互动机制;沉浸式场景的目的是使游客生理与心理产生旅游体验;沉浸式场景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外在情境。沉浸式场景核心内涵包括实体环境、文化环境和互动机制。沉浸式场景维度与内容见表1。其中,实体环境是指沉浸式场景物质资源与配套设施的组合,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类型、景观、设施等组合;文化环境是指展现场景文化意义的载体,包括旅游商品、演艺或活动、建筑、故事、道具等载体;互动机制是指场景创造的各种互动,包括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活动、人与设备等互动。实体环境是场景的物质基础,文化环境是场景的精神内核,而互动机制是沉浸的加速器;反之,如果没有实体环境真实性可能会大打折扣,缺少文化环境则会陷入同质性的误区,而没有互动机制,再好的实体环境与文化环境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表1)

(三)沉浸式场景的类型。本研究根据沉浸式场景资源类型划分为四类,包括自然生态型、历史文化型、人工主题型以及复合型。自然生态型沉浸式场景是指在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中使游客产生沉浸的场景;历史文化型沉浸式场景是指在历史文化景观中使游客产生沉浸的场景;人工主题型沉浸式场景是指在人工主题景区使游客产生沉浸的场景;复合型沉浸式场景是指上述三种类型的多元组合。具体来说,自然生态型以自然地理元素为吸引力,游客在场景中感悟生态自然从而达到寄情山水式沉浸,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历史文化型以历史文化特色为吸引力,游客通过在场景中体悟文物遗迹、历史故事、建筑文化等从而达到穿越时间式沉浸,以北京故宫等为代表;人工主题型以游乐设施、互动游戏、最新技术等为吸引力,游客在场景中超越现实世界从而达到“身临其境”式沉浸,以迪士尼乐园等为代表;复合型以多种刺激为吸引力,游客通过不同类型的沉浸式场景组合碰撞产生沉浸,如大唐不夜城以盛唐为背景,将历史文化型与人工主题型结合,为游客提供多元体验。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研究阐述了沉浸式场景的概念框架,为科学把握沉浸式场景的本质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从旅游资源角度对沉浸式场景进行分类,为沉浸式场景实践发展提供了指引。(1)通过概念溯源与特征归纳发现,场景概念在服务场景、文化场景、数字化旅游场景、旅游体验场景等研究中应用广泛,场景已从营销领域过渡发展到旅游领域,同时场景在旅游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当前学术研究对于沉浸式场景的关注过少过浅。(2)基于本体论视角,研究揭示了“概念-属性-结构维度”的理论结构框架,为认识和建构“沉浸式场景”的概念框架提供了良好的逻辑基础,同时从实体环境、文化环境、互动机制三个维度研究沉浸式场景的本质内涵,并进一步分析三者的相互关系。其中,自然条件、资源类型、景观、设施构成实体环境,旅游商品、演艺或活动、建筑、故事以及道具组成文化环境,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活动、人与设备的互动组成互动机制。(3)从旅游资源角度将沉浸式场景分为自然生态型、历史文化型、人工主题型以及复合型四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场景的特征。

(二)研究展望。通过以上研究可知,沉浸式场景尚存在研究框架不完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实证研究缺失等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沉浸式场景是沉浸式旅游的重要载体,沉浸式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沉浸式场景的科学认识。本研究对沉浸式场景的概念框架进行初步探索,但从沉浸式旅游视角下研究沉浸式场景是一个全新领域,对于沉浸式场景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关于“沉浸式场景各维度的影响力有何差异?”“沉浸式场景如何影响旅游体验?”“旅游体验记忆与沉浸式场景关系?”等系列问题仍需在后续研究中补充和完善。二是本研究并未涉及沉浸式场景的指标测量体系,未来应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一套可完整测度沉浸式场景结构的指标系统,如综合使用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等。同时,为了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对指标体系需要进行实证检验,基于数据不断调整优化指标结构,以提高各指标的精确度。此外,还需对沉浸式场景产生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不断丰富理论研究框架。三是本研究仅从旅游资源角度对沉浸式场景进行分类,未来研究应根据实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沉浸式场景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沉浸式场景间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场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程度。具体来说,沉浸式场景作为伴随沉浸式旅游发展产生的新的研究领域,存在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未来分类研究应更多从实践角度出发,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猜你喜欢
概念旅游环境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幾樣概念店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