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 李丽珊
幼小衔接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问题,因此需要教师综合考量制约因素,并积极探索教学应对之法,创新教学设计,将幼小衔接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成长各项能力,为其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衔接内容规划,推出契合性更高的科学活动方案,提升衔接学习品质,让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能够缩短适应期,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在执行幼儿园常规制度时,要有融合意识,将衔接内容适时渗透到幼儿一日常规教育中,对幼儿的作息时间管理、自理能力开发、集体管理意识展开有意识渗透,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生活创造有利先决条件。
教师对比分析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制度,探寻其中区别,以贴近小学制度为原则,对幼儿园相关制度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为幼儿带来更多劳动学习体验,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幼儿课程以游戏化为主,涉及劳动的活动较少,而小学则开始设置值日生轮流打扫教室,并有布设会场、校园卫生管理等更多涉及劳动的活动。教师对劳动管理制度,做出针对性调整,以提升规则要求,让幼儿提前适应有一定纪律约束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管理制度导入时,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力求不遗漏各个细节,制定具体的、详尽的一日常规制度。如值日生的安排,幼儿园的教室一般都是教师在打扫,为了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劳动管理制度,教师适当融入值日生的责任规范,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值日小组,监督其他幼儿是否浪费粮食、有没有认真洗手、看完绘本是否放回原处等,值日生负责监督其他幼儿的劳动情况、纪律遵守情况、班级卫生打扫情况等,逐步培养幼儿坚持劳动的习惯。为了强化幼儿的纪律概念,教师适当组织值班班长活动,要求每一位幼儿担任一天的班长,管理班级纪律和卫生,能够促使幼儿建立自主管理自觉性。对于幼儿的劳动成果,教师不能选择视而不见,要适当组织评价活动,对幼儿的付出及时给予正面鼓励,激发幼儿继续参与劳动的兴趣。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教师对其要求相对较低,只停留在会自己吃饭、穿衣、洗漱方面,为了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生活,适当增加一些排队洗手、排队盛饭、整理玩具、学叠被子等训练活动,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秩序意识。小学和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内容、管理形式、管理制度等存在差异,教师适时对班级管理方法、班级活动组织、班级管理评价等展开关联设计,让幼儿提前适应班集体的学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因过度被家长宠爱,呈现出对家长过分依赖的现象,使得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教师结合这一现象,从训练幼儿独立面对难题出发,要求幼儿主动展开思考和学习。如自主管理自己的用品,包括书包、水杯、玩具、衣服、学具等物品。不同的学习活动所用到的场地和材料不同,教师组织幼儿参与材料的搜集和场地的准备工作,并在活动结束后,完成场地打扫、材料归拢工作,培养幼儿劳动学习意识。幼儿在面对生活难题时,习惯依赖长辈,教师有意识做好纠正工作,适当增加穿衣比赛、用筷子夹乒乓球比赛等锻炼机会,让幼儿在更多历练中成长自理能力和自理意识,能够独自面对一些问题,为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幼儿大多缺乏劳动经历,对劳动任务、学习任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任务要求没有具体概念,教师在学习、劳动活动组织时,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适时布设多元化任务、开展合作性活动,以培养幼儿互助思想。
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以游戏化课程为主线,教师在教学活动各环节组织时,适时加大活动规则的普及力度,引导幼儿了解规则、尊重规则,提升幼儿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学习任务,都具备相应的活动要求、任务完成指标,以及实践操作的要求。教师在布设学习任务时,做衔接学习设计,适时渗透活动要求,对幼儿的完成情况做客观评判,促进幼儿了解学习任务的概念和要求。
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可以将幼儿纳入材料收集队伍,以强化其活动体验。如绘画学习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部分作品,引导幼儿从绘画工具选择、颜色搭配、框架构图等方面观赏作品,传授相应的绘画技巧,组织幼儿自主创作。在彩笔、蜡笔、彩铅等工具不能满足每人一套时,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搜集绘画材料,也可以将幼儿划分为若干小组,由幼儿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套彩笔,确保绘画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锻炼幼儿的搜集能力、组织能力。在手工制作环节,需要用到丰富的制作材料,教师在教室一角准备一个材料收集箱,鼓励幼儿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充实材料收集箱。幼儿能够积极响应,带来塑料瓶、纸盒、破布头等材料。教师定期带领学生整理材料收集箱,将不同种类的物品分类摆放,对于豆类、果核等不易长时间保存的物品,进行风干、晒干等处理,以便在手工制作需要时可以随时取用。幼儿通过劳动任务的布设和完成经历,能够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包含互助学习、互助实践内容,但对合作成效要求较低,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皆有提升空间,教师将合作内容有意识渗透到活动中,为幼儿细分活动任务,鼓励幼儿多沟通、多交流,逐步提升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小衔接措施落到实处。小学阶段的合作任务有明确的小组划分,教师不妨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搭档,幼儿能与自己的朋友一起组队完成任务,能够有效提升任务完成的成效,降低合作过程中矛盾的发生。
幼儿普遍有玩“过家家”的游戏经历,对合作类活动有较强参与兴趣,这是难得的合作学习资源。教师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组织多元化合作劳动任务,逐步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如植树节时,教师带领幼儿到公园、附近的山上等地,进行植树劳动。植树的任务不是一个幼儿能独立完成的,教师将幼儿划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布设每个小组种一颗小树苗的任务。在植树活动开始前,教师已借助多媒体展示植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在现场做了演示。幼儿对植树有了直观认知基础,能够组内细化分工,挖坑、扶树苗、埋土、踩土、浇水等都有专人负责。教师巡视各组的植树进度,并及时给予技术支持,确保植树活动的顺利推进。为了提升互动频度,教师在植树完成后,组织幼儿对各小组的小树苗种植进行观摩评价,幼儿能够积极响应,主动参与活动,训练效果显著。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逐步改进的过程,教师结合幼儿行为,针对性做出教学调整,以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准则,适当组织生活实践活动,以提升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控能力。
园本课程中有一定比例的教学活动,是围绕规范幼儿行为,形塑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展开设计的。教师将规范内容适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明确各种行为的具体要求,并适当融入客观性、针对性的专业评价,为幼儿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
教师在生活实践活动组织时,结合幼儿的动手能力,进行科学性的方案设计,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如在卫生值日活动环节,教师组织幼儿成立值日小组,为小组成员分配力所能及的打扫卫生项目,并进行定期检查卫生打扫情况。幼儿在家基本没有主动打扫卫生经历,在中班、小班时,由于年龄原因,也没有打扫卫生经历,对于值日小组的成立,幼儿会产生更多心理触动,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成长劳动能力。再比如实验操作活动过程中,幼儿以观察为主,为了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验任务,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相关实验材料,展开实验操作,完成实验记录。幼儿对实践性的实验活动有较强参与兴趣,能够主动展开操作。为了幼儿的实验安全,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邀请家长做适当的配合,确保实验顺利推进,丰富幼儿的学习认知。
幼儿由于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的不足,导致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教师对此有科学判断,适时推出更多训练活动,组织幼儿在实践探索中积累学习经验、探寻学习方法,自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幼儿自我管控能力不足的现象,教师从控制情绪等方面展开活动设计,引导幼儿做到不乱发脾气、遇事慢慢说、不抢夺他人玩具等行为,鼓励幼儿独立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和生活难题。
在学习活动环节,幼儿势必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大多数活动是集体性的,由教师统一规划安排,当独立面对自主学习任务时,会感觉不知所措。教师对幼儿的动手能力、认知水平、学力基础、性格特点等做客观分析,针对不同群体幼儿,推出不同层次的劳动任务,引导幼儿快速进入劳动学习核心。再比如手工制作任务,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步骤展示,让幼儿在观看后形成初步制作认知基础,了解手工制作的剪、贴、拼、折、叠等制作方法。教师再进行现场演示操作,带领幼儿一步一步完成手工制作,并在幼儿操作期间,进行班级巡视,观察幼儿的操作表现,发现在遇到难题时,有的幼儿在独自思考、尝试探索,有的幼儿在询问他人,有的幼儿直接询问教师。为了让制作活动顺利推进,教师针对这些问题与幼儿展开互动交流,给予幼儿更多正面鼓励,促使幼儿成长解决问题能力。
幼儿园不同于小学有固定教材内容,往往不同幼儿园的园本课程都不同,为了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学习模式,教师做好多方协调,适时组织幼儿进入小学课堂进行观摩学习,为幼儿提供更多观察、体验机会,引导幼儿获得更真实的相关信息。
幼儿对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不同期待,教师紧抓幼儿心理特点,推出参观观摩活动,组织幼儿进入小学校园,参观小学课堂的学习活动组织情况,了解小学生的上课、下课规律,明白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要遵守的纪律等,让幼儿通过观摩,对小学学习生活建立更直观的认知基础。教师适时组织的观摩活动,能够让幼儿对小学生的劳动内容、活动组织、班级管理等有一定了解,为幼儿指引了学习成长方向。
对于参观小学的实践活动,幼儿表现出强烈的期待。在具体规划安排时,教师需要做足前期准备,借助多媒体展示小学课程时间表、班级管理制度、学习活动形式、作业布设方式等,让幼儿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认知基础。在进入小学校园后,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教室、食堂、操场、宿舍等,让幼儿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组成相似,另外主要组织幼儿观摩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授课情况,让幼儿通过真听、真看,带来真感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小学教师为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详细指导活动进程,为幼儿提供更完善的观摩服务。在观摩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天的复盘,回顾参观的重要信息,帮助幼儿强化参观体验,为其进入小学生活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幼儿有阅读绘本、简单数学学习的经历,并对未知的小学学习内容有较强探索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当渗透部分小学学习内容,在满足幼儿探索欲的同时,提前让幼儿感受小学学习气氛。在学习内容渗透时,教师结合幼儿对动画、故事感兴趣的年龄特点,将学习内容转换为视频、故事的形式,借助多媒体展示课件,引导幼儿进行主动阅读和观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为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适时布设一些阅读和数学的学习任务。如绘本阅读任务,绘本中大篇幅的绘画和鲜艳的颜色搭配,以及蕴含的故事内容,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能够主动搜集不同的绘本进行阅读。教师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邀请家长加入绘本搜集队伍,鼓励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更多适合幼儿观看的绘本,并协助幼儿展开亲子阅读,让幼儿获得更多阅读体验。在班级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幼儿讲解故事内容,介绍绘本中心思想,引导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成长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再比如数学学习任务,教师组织幼儿跳格子、拍球等活动时,适时融入数数、记录数字等学习任务,为幼儿建立数学概念提供助力。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幼小衔接内容时,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展开分析和对应实践活动设计,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接幼儿一日生活,推出更多契合性高的衔接训练任务,为幼儿顺利步入小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