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心”路向

2024-02-17 20:0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小学
新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笔者德育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小学 叶 兵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导性工作。加强班级的德育管理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应有之义、应然之举。如何提升班级德育管理的效能?笔者认为,班主任要树立“心”理念,从“心”出发,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行为等心理辅导、疏导等。从“心”出发,是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新路向。

一、做“知心朋友”: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认知

德育认知是班级德育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科学的认知,学生的品德就容易出现问题。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关注学生的思想、观点,关注学生对某一事件的意见、态度,关注学生对同学、朋友、老师等相关人物的评价等。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引导、启发、点拨学生的认知,但不可以强迫、强制学生。当然,做学生的认知“指导者”,并不是让班主任以“说教”“告诉”等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知,而且要求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对话、交往。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去引导学生的认知、改变学生的认知。

[案例1]班上有一位学生,是从城里的某一所学校“退”下来的。在进入班级不久,该生就露出了“狐狸尾巴”,作业从来不做,上课开小差、多小动作、打瞌睡等。更为讨厌的是,该生来了之后,还“团结”了班上的一些学生,组成了一个“非正式团体”,共同破坏着班级的纪律。多位老师管他,他还偷偷地打了市长热线,举报老师体罚学生。他认为,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不可以体罚学生,就是学生犯错误了也不能惩罚。在几次简单的沟通谈话之后,该生的认知、行为没有半点改变。为了从根本上转变该生的认知,笔者转变思路:不再是学生简单的认知指导者,而转变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为此,笔者征得他的家长同意之后,周末邀请他到家做客。这一措施让该生有点“受宠若惊”。在周末,笔者陪伴该生做作业,中午与他聊天,下午带他逛街购物等。有了这样的一种关爱,该生从思想上、认知上转变过来。他开始“听”老师的话,“做”老师要求做的作业。笔者走进了该生的心灵,该生显然被感动了。他开始敞开心扉,与笔者无话不谈,从家庭到学习再到活动。渐渐地,他认识到了一些“错误”“毛病”,并保证“痛改前非”。后来,该生的成绩逐步提升,而且带领自己的小团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争光。

当班主任不再是以一种“师道尊严”的“道貌岸然”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交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的时候,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就能有效地把握学生内心的真实认知,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改变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认识、认同“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学生的德育认知就会得到提升。

二、做“共情者”: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情绪、情感是班级德育的内生动力。在班级德育管理实践中,班主任要做一个“共情者”,要倾听学生的倾诉、倾听学生的心声。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间,与学生对话、交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寻找与学生的情感的共鸣点、心灵的共振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成长为“长大的儿童”,站在学生立场上去,从学生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作为班主任,要能读懂学生的“微表情”,要善用“同理心”。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如此,班主任就能获得学生的信任、爱戴,就能向学生袒露心声。

[案例2]班上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老是不做作业,而且更为讨厌的是,“满嘴”谎话。有一次,这位学生被数学老师带到笔者的办公室,并将该生试卷签字弄虚作假的事情和笔者说了一番。原来,该生的数学考试不及格,数学老师让学生家长在试卷上签字。该生代写了“谢谢老师”几个字,这引起了数学老师的怀疑。然后,数学老师拨通了该生母亲的电话,而接电话的该生妈妈说自己根本就没有看到孩子的试卷。这让数学老师非常恼火。当数学老师将该生带到笔者的面前时,如果仅仅说教、训斥是无济于事的。为此,笔者没有简单地批评该生,而是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感动该生。笔者耐心地对他说,“我是教语文的,但数学我也懂,我来将错题讲给你听。如果你听懂了,就点点头。如果你没有听懂,我就想办法重新讲,让你懂”。当该生看到笔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竟然教他数学时,一开始感觉到很惊奇,后来真正地被感动了。该生哽咽着说,“老师,我再也不说谎了,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在笔者与数学老师的悉心辅导下,该生逐题订正。然后,笔者拨通了该生妈妈的电话,让她晚上多与孩子谈心,不要训斥孩子。第二天,孩子妈妈告诉笔者,该生回家之后主动与他的妈妈坦白,表示自己考得不理想,今后一定努力。

情感是转变学生道德品质的“试金石”,是构筑学生心灵的堡垒。有了情感,学生的德育认知、行为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所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不必讲述高大上的道理,而应当注重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为去感动学生。要努力架构师生之间的“连心桥”,从情感上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感化学生。

三、做“引领者”: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学生的“智囊”,做学生德育行为的“参谋长”,做学生德育行为的“引导者”。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德育行为,对品行不良的学生,班主任要积极地加以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就是要改变学生的行为,重塑学生的行为。班主任要使学生的“行为”从“心”出发,就是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显性“行为”,更要关注到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班主任掌握“读心术”,能揣摩学生行为后面的心理。关注学生的行为、转变学生的行为,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洞察学生的心理。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行为。

[案例3]班上有一位小A 同学,头脑灵活,但因为不认真导致学习成绩不好。该生经常喜欢在班级搞一些“事件”。在课堂上,该生也会时不时地“捣蛋”,这让任课教师非常头疼。为此,笔者与该生谈心,探寻该生“恶搞”的行为心理。原来,该生在班级上“捣蛋”,是因为该生极力地想表现自己,也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而且,笔者发现该生的自律性比较差,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要讲话、要捣蛋。据此,笔者这样引导该生:如果能一整天在班级中“不捣蛋”,就到我这儿来领“奖品”(每天的奖品不一样)。一开始,该生还能克制住自己。两天后,该生的“老毛病”又犯了。为此,笔者加大了对该生的监督力度。一方面,当该生在课堂上、在班级生活中“捣蛋”时,就由班级中潜伏的“特工”告诉我;另一方面,当该生在半天中没有“犯事”时,笔者就给予积极的鼓励,并在班上大肆表扬,满足该生的需要受关注的心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该生的存在感发生“质”的改变,即从原来的“捣蛋”受关注转向“表扬”受关注。而当该生在由于习惯而自律受到影响、不良行为有所抬头、内心稍有懈怠的苗头时,笔者就对之“敲敲警钟”,时不时“紧紧皮”。如此,学生的“恶作剧”“捣蛋”等行为逐渐得到控制。学生的行为从“负向”转向“正向”,在班级中有了一种“正能量”的示范、引导作用。在班级德育管理中,从“心”开始,就是要求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要洞察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只有洞察、把握了学生的心理,才能采用有效的方式转变学生的行为。实践证明,当该生的行为转变之后,该生的学习成绩也显著得到了提升。

做学生的德育行为的引领者,不仅仅是示范,同时也包括矫治。作为班主任,在转变学生德育行为的过程中,要两手抓两手硬。只有从“心”开始,将学生德育行为的引导、规范与矫治、转变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德育才能具有真正的实效性。

做学生认知的“知心朋友”、做学生情感的“共情者”、做学生行为的“引领者”,要求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在提升学生认知、促进学生情感、转变学生行为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从“心”入手、从“心”开始。班主任要潜入到学生的心理层面,做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心灵医生。班主任只有深入学生的心理层面,做学生心灵的人生导师,才能为班级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笔者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老师,别走……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迟到
魔力数学老师